詩歌的語言除了具有壹般文學作品對於語言的要求之外,它還講究語言凝練,音調和諧,富於音樂性,在語法結構上和聲調安排上同口語往往有很大的區別。詩歌要高度集中概括的反映社會生活,所以在語言運用上要求特別嚴格,甚至要求每個字都有及強的表現力,用最恰當的詞語表達密度最大的思想感情,用最經濟的字句表現最豐富的內容。這就要求詩人從“幾千噸語言的礦藏”中去提煉足以表達詩的內容的詞句,“用上千斤筆墨”去寫“壹字壹句”。隨著感情的起伏,想象的飛馳,詩歌往往自然地形成了鮮明的節奏與和諧的韻律,讀起來瑯瑯上口,鏗鏘悅耳,和諧動聽,容易激發讀者的情感,引起讀者的想象,並易記易唱。
古典格律詩自不必說,即使新詩先要有節奏,押大致相近的韻,給大家容易記,又順口,唱得出來。由於節奏和韻律的限制,詩歌有時缺乏謂語,有時缺乏主語,語序的變化也顯得更為復雜,而這壹切於詩歌所表現的意義並無損害,讀者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力或補充省略了的,或聯結變換了的,在頭腦中形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