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他在17年前的壹次事故中失去了左臂。他很堅強,面對命運的各種指責,他從不低頭。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他現在有了自己的事業,成為大余縣殘疾人中的創業明星。
當他變得富有時,他從不忘記回報社會。他的苦難讓他明白,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社會的幫助。他應該盡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每次在村裏修路建校,捐錢扶弱助孤,都慷慨解囊,盡力而為。
他是羅聖華。近日,筆者采訪了他,聽聽他背後的故事。
損失慘重,不幸致殘
羅聖華是大余縣左壩鎮左壩村人。他的父親從小雙腿殘疾,母親辛辛苦苦養家糊口,生活十分貧困。1990年,年僅18歲的羅聖華貸款買了壹輛面包車,做起了客運生意。剛開始幾年生意還算順利,但好景不長。在接下來的短短兩年裏,他乘坐的公交車上發生了幾起事故,這對羅聖華是壹個沈重的打擊。最終,他不得不放棄客運業務,另謀生路。
羅聖華的家鄉盛產竹子。1997年2月,經過壹番考察,羅聖華在家裏開辦了壹家竹筷生產加工廠。從山上砍竹、切段到晾坯,所有的工序只有他和妻子兩個人完成。雖然當時生活艱苦,但他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然而,命運並沒有眷顧他們。4月3日,1998,像往常壹樣,羅聖華仍在機器前忙碌著。誰也沒想到,厄運來得如此突然,也許是因為日夜加班的疲勞。羅聖華在生產中不慎摔倒,左手觸碰到急速運轉的鋸輪,瞬間讓他失去了左臂。
屋漏偏逢連夜雨。壹個接壹個,羅聖華瀕臨崩潰,他的生活跌入低谷。看著妻子不到3歲的兒子,看著不到5歲的女兒,想到日夜為自己擔憂的父母,想到自己以後的生活,羅聖華忍不住哭了。然而,面對命運的責難,羅聖華沒有屈服。
創業艱難,百折不撓。
1999年冬,羅聖華帶著妻兒離開家鄉,來到大余縣青龍鎮打拼。在朋友的幫助下,他開始接觸木材生意。白天跑來跑去找行情,晚上拜訪朋友了解行情,他踏實勤奮,很快就在這壹行找到了路子。東借西借的兩萬塊錢,羅聖華做起了木材收購生意。
失去左臂的羅聖華遭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平時,他的妻子負責木材測量和記賬,而羅聖華負責裝車。“裝了好幾車,他吃飯連筷子都拿不住,手掌上的水泡都磨出壹個又壹個……”羅聖華的妻子黃娟華告訴筆者,那時,生活很艱難,他請不起工人。裏裏外外的活都是他們幹的,熬夜是常事。有時他太困了,就在柴堆上睡著了。羅聖華在壹年內瘦了十多公斤。
陽光總是在暴風雨之後。年復壹年,日復壹日的努力,終於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羅聖華不僅還清了多年來欠下的10多萬元債務,還有些積蓄。看到自己的生意壹年比壹年好,羅聖華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只要他肯吃苦,普通人能做到的,他自己也能做到。
自強不息,共創輝煌。
經過多年的歷練,2005年,羅聖華已經成為大余縣知名的木材商。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止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穩定木材儲備資源,還可以造福子孫後代。做木材生意多年,現在小有成就。是時候用愛和理智回報大山了。”植樹的想法在羅聖華的腦海中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
2003年5月,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羅聖華承包了大余縣青龍鎮河南村的林場。為了營造壹片好林,他先後投入65438+萬元對山地進行了整理,然後請遂川縣專業造林隊進行了現場勘察,因地制宜地種植了冷杉樹和案樹。為了形成規模,2006年,羅聖華在大余縣左壩鎮、吉村鎮承包了500畝山林,使原有林地面積增加到6000多畝,植樹70萬株,成為大余縣有名的造林戶。
在擴大林場規模的同時,羅聖華更加註重林場的管理。2012年,羅聖華先後在林場投放蜜蜂100余箱,養雞1000余只,逐步走上了壹條立體化、生態化的林業經營發展之路。在過去的兩年裏,羅聖華已經把註意力轉向了休閑旅遊。目前,他在約龍山林場的休閑農莊建設正在籌備中,水電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
“自強不息終將戰勝命運。只要努力,殘疾人也能發財。”如今,羅聖華讓林場繁榮起來。目前,羅聖華擁有7000多畝森林,* * *種植了20多個品種的用材林、經濟林、果樹、毛竹和各種綠苗系列,林業資產總額超過17萬元。
做慈善,回饋社會。
在成就個人事業的同時,羅聖華不忘回報社會。多年來,每當其他地方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他都積極捐款捐物。在村裏需要土地修路、集資建學校的時候,羅聖華總是帶頭捐款,主動讓出良田支持政府建設。2013年4月,羅聖華與大余縣殘聯多名負責人組織成立了“大余縣殘聯愛心基金會”,在熱心市民和困難群體之間搭建了壹座愛心橋梁,幫助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得到了幫助。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羅聖華還加入了“贛州愛心誌願者聯合會”。他們去過各個縣的敬老院,給老人們送去禮物和慰問金,陪他們聊天,給他們打掃衛生,修理電器;為個體戶殘疾人雪中送炭;給行動不便的殘疾人輪椅;為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殘疾人發聲,引導他們走出自卑,重拾希望。
"命運無法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待命運的態度。"羅聖華身殘誌堅,自力更生,用壹只胳膊撐起了壹片晴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