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用地理語言寫詩反映地理現象

用地理語言寫詩反映地理現象

1、“北風卷白草斷,八月雪橫韃靼天”(岑參《白雪歌送軍法回京》)——溫帶大陸性天氣

2.“忽來東風,壹夜吹開萬株梨花”(岑參《白雪歌送軍法回京》)——快速移動的冷鋒的影響。

3.“南枝熱北枝冷,有兩種東風”(《柳園·早梅》)——不同坡向對植被的影響4。“山寺桃花四月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帶性5。“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迷”(杜牧)壹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隱《落山》)——地殼變動7。“不是花中偏愛菊花,而是沒有盛開的花”(元稹《菊花》)——季節性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10,“千裏江陵,壹日還”(李白《早發白蒂城》)——落差大,水流快,水源豐富。

11,“生淮南者為橘,生淮北者為苦橘”(淮南子)——地域12,“黃河之水如何移天,入海洋,壹去不復返”(李白《入酒》)——水循環13,“莫問桑田事件,但見木落洲。幾個新居,河水流過去”(胡贊《木落洲》)——地殼變動。

14、《滄浪翻滾起千堆雪》(蘇軾《赤壁懷古》)——浪蝕15、《文君歸期未至,晚雨漲秋池》(李商隱《雨夜給北方友人的筆記》)——夜間盆內氣流上升,易致雨。

16,“雲初日沈,雨來。”-迎風坡易形成降水17、“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見千河遠”(毛澤東《見愁神》)-地球自轉18。“秋陰霜未散,飛遲而留。(李商隱《與、崔州愛羅亭》)

“秋高氣爽”,因為夜間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地面上能獲得的熱量補償就越多。所以晚上的降溫比晴天慢很多。* *露乙炔灰抓檔?低於攝氏度。這是秋天陰天晚上不易結霜的科學道理。連續陰天不僅會讓霜凍來得晚,還會導致陰雨天氣。詩人形象地描述了“秋陰”的兩種結果。

19.“山河清霜夜來,幾樹暗紅淡黃。”(劉禹錫秋詩)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雲少,大氣逆輻射弱,地面大氣補償的能量較少。* *流露出妳對盧的悼念?妳怎麽了?0℃以下,就會出現霜凍,即“山清水秀,夜帶霜”。20.“我家住在高高的黃土坡上,大風都吹過坡,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方熏蒸風,都是...(《黃土高坡》)

這首歌唱出了中國東部壹年的主要風向。東亞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分布區。由於陸地和海洋熱力性質的差異,陸地和海洋上氣壓中心的季節性變化導致盛行風向在壹年中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近似相反的方向變化,形成季風。夏季,北太平洋高壓的影響大大增強,在歐亞大陸上形成印度低壓,太平洋的濕熱氣流沿北太平洋西緣吹向亞洲東部,形成偏東的熏蒸風。冬天則相反,形成西北風,也就是歌詞裏說的“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熏風”壹年中的風向。

21.“冷眼看天下向陽,熱風吹雨過江”(毛澤東《廬山》)

這首詩說明了來自太平洋的熱帶海洋氣團給我國夏季帶來了充沛的降水。夏天爬廬山,面朝太平洋(即“冷眼向陽”)。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迎面吹來,帶來充沛的降水(即“熱風吹雨”)。

22.“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清明節》)“黃梅節家裏下雨,草塘裏青蛙遍地。”(趙師秀《有約》)“梅子黃時晴,溪水滿山”(從前《道中三路》)

中國東部的降水類型以鋒面雨為主。壹般來說,每年的4、5月份,夏季風開始影響我國,來自海洋的熱氣團和來自北方的冷氣團形成的鋒面在南嶺地區,所以這裏降水較多,也就是“清明時節雨紛紛”。6月中旬至7月中旬,隨著夏季風加強,鋒面向長江中下遊移動。此時北方冷空氣勢力雖有所減弱,但仍可影響江淮壹帶。兩股氣流在此交匯,由於勢均力敵,形成準靜態鋒,產生連續降水。雨水在長江中下遊徘徊了壹個月左右。此時正是梅子成熟之時,故稱梅雨天氣,是詩中的”。7月中旬以後,隨著夏季風的進壹步加強,鋒面雨帶向華北和東北移動。

有些年份夏季風特別強,鋒面雨帶在江淮地區停留時間短,很快就移向華北、東北,江淮地區基本沒有梅雨,成為“空梅”,造成旱災,即“梅黃晴,流滿山。”而華北、東北的雨季比常年來得早,雨季也長。這樣,中國就形成了南旱北澇的格局。相反,江淮地區形成了“澇梅”,造成了南澇北旱的格局。

23.“三月無雨幹旱,麥苗枯黃枯死。”初霜秋涼,玄月,谷穗青枯未熟。”(白居易《淩渡吹》)“春不雨麥死,秋失初霜。”(白居易《地黃采摘者》)這組詩說明了華北地區嚴重的春旱和初秋來臨的寒潮帶來的危害。春季和初夏,華北地區氣溫回升較快,多風,蒸發強烈。而南方夏季風前沿的雨帶並沒有移到這壹帶,降水很少,所以這裏的春旱相當嚴重,“春雨貴如油”。春旱對華北農業生產非常不利,就像詩裏說的“麥苗不露面就死”,“春雨不下,麥子就死”。7、8月份,當鋒雨帶移向華北時(此時是快速移動的冷鋒),華北降水較多,即“夏雨淹地。“有些年份北方寒潮來得早,對華北農業生產危害很大,即‘玄月初霜秋寒,谷穗青枯’和‘失糧秋初霜’。這說明寒潮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季節不是冬季,而是兩季齡。24.“上頭太冷”(蘇軾《水調歌頭》)這句話說明,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壹般來說,在對流層,每升高100米,溫度下降0.6℃。在高空,由於離地面較遠,大氣吸收地面輻射較少,溫度較低。海拔高的地區(如青藏高原),空氣弱,大氣逆輻射弱,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小,溫度低。25.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暗雲暗,河船滿火。”(杜甫《《春夜喜雨》》)這首詩描繪了春雨,反映了炎熱的鋒面天氣。原因是在天氣系統的影響下,沒有明顯的降溫過程,而是“潤物細無聲”。熱鋒是指熱氣團主動移向冷空氣氣團的鋒面。熱氣團沿著冷氣團逐漸爬升,導致持續降水。熱鋒過境後,由於受單壹熱氣團控制,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晴朗。“隨風潛入夜”“野徑雲盡暗,河船明”也描述了降水過程。

1,“兩只黃鸝叫劉翠,壹排白鷺上青天。窗外是西陵的秋雪,吳棟萬裏船停泊在門口”這句話描述了(C)。

a、塔裏木盆地b、柴達木盆地?c、四川盆地D、準格爾盆地分析:西嶺雪山距成都95公裏,位於成都大邑縣西嶺雪山,總面積482.8平方公裏。當地的雪山海拔5364米,是成都第壹高峰。雪壹年到頭都不融化。在陽光的照射下,它晶瑩潔白,銀光閃閃,美麗壯觀。唐代大詩人杜甫盛贊此景,寫下“西陵窗含雪,吳棟萬裏船泊門口”的句子。西嶺雪山因此得名。

2.杜甫的名句“將山之巔,其他諸山皆在天之下顯得矮子。”描述:(C) A、安徽黃山B、江西廬山C、山東泰山D、四川峨眉山。

解析:這首詩描寫的是中國著名的東嶽泰山。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它位於山東省的丘陵地帶。周圍山巒起伏,低山連綿。只有泰山鶴立雞群,海拔1532米。它是山東省群山中最高的山,被稱為五嶽之首。泰山歷為歷代帝王所重視。很多皇帝在登基之初,都去泰山打坐,說要改制,是為了講平安。歷代文人墨客也慕名而來,留下了許多贊美泰山的詩詞歌賦或遊記,使阿泰成為聞名中外的五嶽雕像。婺源旅行社。《江洛帶,山似玉簪》壹詩描寫的是:(D)

a、四川九寨溝B、三峽C、海南天涯天涯D、桂林山水解析:描寫廣西桂林的象鼻山和漓江。廣西桂林是世界著名的喀斯特景觀風景區,以“青山、碧水、美石、怪洞”聞名於世。唐代詩人韓愈《寄貴州大夫顏》詩:“江帶山似玉簪”贊美桂林山水之美。

“天蒼蒼,田茫茫,風吹草低,牛低”是對過去的描述:(B) A,東北平原B,河套平原C,華北平原D,成都平原。

解析:“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動見牛羊”描繪了內蒙古美麗的草原水草和牛羊。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莢老路西風瘦馬”分別是西部幹旱景觀和江南濕潤地區的對比寫照。毛澤東的“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長城內外望,余者茫茫,江流上下,迷茫茫”,為我們描繪了冬季的自然風光。毛澤東的《昆侖》中寫道“出世,莽昆侖。飛出宇龍300萬,周日很冷。”它不僅描述了昆侖山的高度,還描述了山上廣闊而灰暗的積雪,被大風吹得發熱。5.“把山的壹側看做壹座山峰,距離就不壹樣了。”說的是:(壹)

a、江西廬山B、安徽黃山C、青藏高原D、桂林貓兒山解析:蘇東坡《題西林壁》:“從山側看時,遠近不同。不知廬山真面目,只在此山中。”詩人從橫向和側面看廬山,從遠視和近視的角度觀察廬山。他們看到不同的雄偉姿態。為什麽他們看不清廬山真面目?就因為人在廬山。廬山位於長江南岸,鄱陽湖旁。長約25公裏,寬10公裏,呈東北-西南走向。山不大,但拔地而起,特別挺拔。主峰漢陽峰1.473米,常隱於雲霧之中,變幻莫測。地質上是地壘式斷塊山,所以“看起來像山脊邊上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