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外》這首詩主要用了什麽樣的表達方式?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關外》這首詩主要用了什麽樣的表達方式?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1.表達:對比與對照:將作者本人與收割小麥的農民相比較,反映農民的艱辛:“今天,我沒有功德。我已賺了三百石,年輕時卻有余糧。”

2.詩中使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風景描述:夜來南風起,麥披黃。

場景描述:滿是土氣的熱氣,後背被陽光炙烤。

語言描述:我家丟了所有的稅,我可以用這個充饑。

心理描述:不知道熱不熱,但很後悔漫長的夏天。

3.這首詩使用了什麽寫作技巧?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詩中對比的運用,既將勞動人民的貧窮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政對比,又將自己的安逸與勞動人民的貧困對比,表達了自己對無德無勞卻能吃喝的深深愧疚,表現了壹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

這首詩描寫了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批判了造成人民貧困的苛捐雜稅,並對詩人本人無需德行勞動也能豐衣足食深感愧疚,表現了壹個有良知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

這首詩敘述清晰,結構自然,層次分明,邏輯性強。詩的開頭先交代背景,說明五月正是麥收的農忙季節。然後寫下婦女帶領她們的孩子到田裏給正在割麥子的年輕人送食物和水。後來,它描述了年輕的農民在南崗麥田裏低著頭割麥子,腳下用酷暑熏蒸,背上頂著烈日烘烤。他們疲憊不堪,並不覺得熱,但他們只是珍惜夏天漫長的日子,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在這壹點上,這個農民的辛苦得到了有力的展示。然後我描述了另壹個悲傷的場景:壹個可憐的女人,懷裏抱著壹個孩子,手裏拿著壹個破籃子,在小麥收割機旁邊撿小麥。她之所以要去撿麥子,是因為她家的田已經賣完了,要交官稅。現在沒有地可以種,也沒有麥子可以收,她只好靠撿麥子充饑。這兩個場景交織在壹起,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艱辛,後者揭示了沈重的賦稅。重稅既然讓貧困婦女失去了田地,也會讓這個正在割麥子的農民家庭失去田地。今天的摘麥人是昨天的摘麥人;今天的小麥收割者可能會成為明天的小麥采摘者。強烈的諷刺,不言而喻。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和自己生活的安逸聯系在壹起,感到羞愧,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的文字是全詩的精華。它是作者感人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刺詩,目的是“只唱得人惡心,望皇上知道。”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將農民與身為朝廷官員的自己做了鮮明的對比,即希望“天子”有情,手法巧妙委婉,可謂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