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班古詩《憫農》教案

中班古詩《憫農》教案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作為壹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妳知道什麽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班古詩《憫農》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中班古詩《憫農》教案3篇1

 活動目標:

 1、在說說、念念、玩玩、唱唱中初步了解古詩《憫農》的含義及意境,並能大膽地隨樂吟誦。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情感,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懂得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古詩、圖片

 活動過程:

 壹、導入活動:師幼***念《大饅頭,哪裏來》

 師:孩子們,大大的饅頭是從哪裏來的?白白的面粉哪裏來?黃黃的小麥哪裏來?

 師:農民伯伯種地辛苦嗎?那兒歌裏告訴我們應該怎麽做呢?

 二、變換方式誦讀古詩

 1、觀察圖片理解詩意

 師:老師這裏有幾幅圖,請妳們仔細看壹看,畫面上有些什麽?

 師:妳看到了什麽?(幼兒自主回答)

 師:農民伯伯在幹什麽呢?農民伯伯在莊稼地裏怎麽勞動的?我們壹起來學壹學。

 師:天氣怎麽樣?妳從哪裏看出來?

 師:誰知道盤子裏的香噴噴的白米飯哪裏來的?

 師:秋天到了,農民伯伯辛苦種的糧食都豐收了。妳想對農民伯伯說些什麽?

 2、欣賞古詩體會意境

 師:我們的唐代大詩人李紳寫下了壹首很好聽的古詩《憫農》,就藏在這幾幅畫裏,讓我們壹起來聽壹聽。

 師:剛才妳都聽到了哪些好聽的詩句?

 3、多種形式熟悉詩句

 師:我們壹起看著圖試著來念壹念。

 師:會了嗎?接下來我領誦第壹句,妳們接下面幾句,題目我們壹起說。

 師:妳們念的真好聽,下面我來請壹位小詩人來領誦,誰願意自告奮勇?

 師:妳們真像小詩人,下面,我們換種方式來試試看。楊老師念第壹句,妳們接第二句,楊老師念第三句,妳們接第四句,我們輪流念,好嗎?

 師:接下來,我們男孩和女孩來PK下,看看誰念的又清楚又好聽,好嗎?誰先來?男女小詩人們表演的旗鼓相當,為妳們精彩的朗誦鼓掌。

 師:接下來我們玩個開火車的遊戲,四個小朋友壹組,每組誦讀壹句古詩,看看哪壹組朗誦得又清楚又好聽。

 4、撿米粒遊戲有節奏誦讀

 師:秋天,農民伯伯種的.糧食豐收了,可是在收割的時候地上掉了好多的米粒,怎麽辦?那請妳們看壹看、聽壹聽,我是怎麽撿的?(教師示範有節奏邊撿米粒邊念古詩)

 師:我是怎麽撿米粒的?讓我們跟著熟悉的音樂壹起來試壹試吧!

 師:這邊有好多米粒,我們壹起幫助農民伯伯撿米粒吧!天快黑了,我們得加快速度撿哦(速度放快)

 三、吟唱古詩情感升華

 師:這麽好聽的古詩還可以?我們壹起來聽壹聽。妳可以跟著這段熟悉的音樂配上我們新學的古詩壹起輕聲地唱壹唱(幼兒跟著音樂壹起哼唱)

 師:看來有的小朋友已經會唱了,那我們壹起來唱壹唱吧!這次可以加上好看的動作哦!(吟唱古詩)

 師:妳們唱得很動聽,那我們集體來表演這首古詩,給後面的客人老師演壹演,跟著音樂可以加上好看的動作哦。

 附:《大饅頭,哪裏來?》

 大大的饅頭哪裏來?白白的面粉做出來。

 白白的面粉哪裏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裏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農民伯伯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古詩《憫農》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班古詩《憫農》教案3篇2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壹詞,並能說壹句話,發展幼兒詞匯的運用能力。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古詩掛圖、小米粒的頭飾若幹。

 2、兒歌:《撿米粒》小小壹粒米呀,來得不容易,小小壹粒米呀,別把它看不起,農民伯伯早出晚歸,忙著種田地,小小壹粒米呀,來得不容易。

 活動過程:

 壹、出示圖片,引出主題。

 1、圖片上有誰?在做什麽?

 2、當時的天氣怎麽樣?

 二、朗誦古詩,解釋詩意。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壹位農民伯伯還在田裏鋤草,他的汗壹滴滴掉到土裏。唉,誰知道我們碗裏的飯,都是農民伯伯壹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3、“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裏松土、鋤草。“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壹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裏,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誰知道碗裏的飯,壹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學習詞匯“辛苦”,來說壹句話。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圖片)媽媽幹家務辛苦等。

 5、爸爸、媽媽、農民伯伯這麽辛苦,我們應該怎麽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三、遊戲:(撿米粒)教育幼兒日常中要愛惜糧食。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給幼兒提供了壹個想說、敢說、有話說的環境,幼兒在與環境、老師、同伴的互動中自主的、自在的發展,同時在進行此活動時我對教材內容全面、透徹的分析,從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等多方面分析,抓重、難點進行教學,這樣就能較好的發揮作品的功能。

中班古詩《憫農》教案3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內容,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背誦古詩,了解農民勞作的艱辛。

 3、知道糧食來之不易,萌發對農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提前通過圖片、視頻等了解水稻種植、種植過程等。

 2、物質準備:PPT圖片、米飯的圖片。

 活動過程

 壹、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各種米飯的圖片,引入活動,討論: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妳指導我們吃的米飯是從哪裏來的嗎?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朗誦故事,理解詩歌意境。

 1、引導幼兒傾聽詩歌朗讀《憫農》,欣賞理解古詩。

 2、討論理解古詩的含義。

 3、學習詞語"辛苦",並用"辛苦"說壹句話。

 4、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味美。

 三、嘗試背誦,加深理解。

 在幼兒對古詩內容及含義有了壹定了解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看圖,嘗試背誦。

 四、交流討論,了解農民種田勞作的艱辛。

 1、提問:妳見過農民伯伯種地嗎?他們是如何種田的?請妳學壹學。農民伯伯勞作這麽辛苦,妳有什麽想法。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通過討論表達對農民的敬意,懂得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2、小結:《憫農》這首詩歌描寫出農民勞作的艱辛,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壹粒粒米粉,不要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