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安徽省六安市晉安區,最南端有壹個叫毛坦廠的小鎮。曾是大別山東麓重鎮之壹,著名古鎮。有壹條明清老街,是皖西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今天的《魅力安徽》就帶妳領略明清老街的古老風情。
這條明清老街長1.320米,南北走向。經過幾百年的風化侵蝕,兩邊的房屋已經有些支離破碎,腐朽不堪。然而,曾經的雄姿依然可見。街道全部用青石條和鵝卵石鋪成,寬3.7米至5.3米。青石條上有深深的車轍,那是老式木制獨輪車的鐵輪留下的痕跡。臨街房屋750多間,商鋪200多間,民房近百間。老街上的建築非常古老,種類繁多,有明代的五柱軒屋,清代的大負荷小重梁的火山屋,民國的人字木構架屋。但房屋多為清末建築,店鋪為前店後鋪,房屋木結構,木板門,壹般兩三個方向進入,處處顯示出濃厚的大別山區民居特色。
老街老人:老街建於明初。當年,朱洪武奠定了南京的基礎,剛剛登上皇位。為了對抗元人的騎兵,使得蘇皖各郡養馬失兵。當時六安府南部山區有壹片空曠的平川,到處都是茅草和蒿草,是放牧馬匹的絕佳之地,於是州官便促成了壹個養馬的工廠,稱為毛坦廠。在這個諧音字後,該書被寫成“毛坦工廠”。
明朝統壹後,毛坦廠馬坊南山因其風水和商旅,逐漸成為山南重鎮。清代實行“茶馬政策”,以茶換馬,使這裏的茶葉經濟迅速發展,進而給毛坦工廠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出現了許多商人,他們相互競爭,使毛坦工廠形成了七條古街和四個大門。著名的柳巷峰茶店舊址仍然存在。從其廣闊的面積和宏偉的結構,我們可以隱約想象當年的繁華。
老街的古建築最值得壹看:“塗公館”“塗家廟”。屠公指的是清代廣西、河南、湖南等省巡撫,最後成為湖廣總督的屠宗英。屠公館有六間房,東三間房是住宅大廳,西三間房是店鋪,前後各有五間。屋墻以青石條為底,青磚墻,壹鬥壹臥,火山以弓封。塗公館現在是老百姓的住所,小院種滿了花草。寒冷多雨的冬天,還有壹點點綠色。
塗家祠是塗宗英的公祠,有兩個入口,各有五間,占地約10畝。曾經沒有後墻,分為前後兩個天井,有高大的照壁;左邊和右邊是盒子房子。照壁上有三扇石門,中間的壹扇大門上方嵌有壹塊刻有“土光祿公祠”字樣的橫碑。現在這座寺廟已經閑置,庭院空空如也,讓人感嘆“陋室空空,床已滿”。
老街最有特色的就是手工作坊多。走在這裏,鐵匠鋪、紙傘廠、縫紉店等手工作坊隨處可見,叮叮當當的聲音不絕於耳。最引人註目的是街角賣油紙傘的老店。鮮艷的色彩,久違的油紙傘,讓人無限遐想。從事這些手工藝品的大多是老人,滄桑而安詳的神態,與老街的風格融為壹體。
據說十幾年前,這裏還是壹條繁華的商業街。由於新街道的發展和人們的遷移,這裏很稀疏。如今守著老街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在毛坦廠鎮的這個角落裏過著簡單踏實的生活。老而輕的老街呈現出經歷過風雨的基調,給人壹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我們夢想的家園嗎?
/ahtv 1/2006-12/12/CMS 58505 article .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