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盛行的壹種漢族文學體裁,宋詞是壹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壹,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裏巷之曲。”宋詞是中國古代漢族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漢族文學的閬苑裏,她是壹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艷,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壹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約派)
元:元曲
元曲又稱夾心,是盛行於元代的壹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壹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於大都(今北京)壹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明清:章回小說
章回小說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壹種, 是分章回敘事的白話小說,是我國古典小說的主要形式,分回標目,段落整齊,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點。是由宋元講史話本發展而來。講史說的是歷史興亡和戰爭故事,如《金相平話五種》、《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等。說話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頭有尾地在壹兩次說完,必須連續講若幹次,每講壹次就等於後來的壹回。在每次講話以前,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小說回目的起源。從章回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話說”、“看官”“且聽下回分解”等字樣,可以看出它和話本之間的繼承關系。
宋元長篇話本已具有章回小說的雛形。長篇話本篇幅較大,為講述方便,實行分卷分目,每節標明題目、順序,這是小說最早的分回形式。經長期演變完善,至明末,章回小說的體例正式形成。這個時期創作的小說,用工整的偶句(也有用單句的)作回目,概括這壹段落的基本內容。《三國演義》便是典型的章回小說。明清至近代,中國的中長篇小說普遍采用章回體的形式。現當代的壹些通俗小說也仍在沿用此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