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破陣:贈莊詞陳同福寄》
醉在燈油燈下看劍的夢裏,夢回軍營的舊日時光,壹響號角聲。把烤牛肉給男人們,樂隊演奏北方歌曲。這是秋天戰場上的閱兵。
馬跑得像馬德祿,弓箭飛得像打雷。皇帝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壹代又壹代的好名聲,這是壹個好主意。可憐的頭發變成了白發人!
白話翻譯:
醉了拿起明油燈看劍。醒來的時候,聽到軍營的號角聲。把牛肉給將士們享用,讓樂器奏出雄壯的軍樂來鼓舞士氣。這是秋天戰場上的閱兵。戰馬奔跑如魯,弓箭驚雷。我壹心要為妳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獲得代代相傳的好名聲。可惜他已經變成了白發人!
辛棄疾《送劍與傅顏厝》
邪三尺照人寒,試以燈細看。
而杭空齋作為琴伴,卻不必拿去斬樓蘭。
白話翻譯:
鑄成三尺寒光閃閃的莫邪劍,晚上拿出劍來點上油燈細細欣賞。(這麽好的劍)現在我只能掛書房和秦為伴,不能帶著它去邊境殺敵。
擴展數據
辛棄疾,原名譚福,後改為佑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姚強鎮四豐閘村)人。南宋豪放的詩人、將領,素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並稱為“蘇信”,與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主義和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與辛棄疾同臺演唱的陳亮、劉過,或後來的劉克莊、劉辰翁,都有與他相似的創作傾向,形成了南宋中期以後龐大的愛國詞派。後世,當國家和民族陷入危機時,許多作家都從辛詞中汲取精神靈感。
辛棄疾的政論和詞壹樣,氣勢磅礴,豪情萬丈。他能用生動的比喻、有力的證據、嚴謹的論證、理性的分析,使他的文章毫無疑問地令人信服。所以後人把他當作南宋政論文的傑作,只是被字名所掩蓋,並不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