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詩歌逸聞300字故事

關於詩歌逸聞300字故事

關於詩歌逸聞故事:

唐代的溫庭筠小時候非但是個文學神童,還是個音樂神童。與李商隱皆有名,稱溫李。他少年時期便已天才雄贍,詞氣英發,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寫成數萬字的文章,卻絲毫不覺得費力。他只要把手交叉著調弄了八次,壹首聲情並茂的七律詩便出來了。有壹次犯在了令狐綯的手裏了。當時是實行宵禁的,溫庭筠醉酒夜歸,竟被巡邏的兵丁打耳光,連牙齒也打折了。

溫庭筠出入令狐館中,待遇甚厚。當時唐宣宗喜歡歌《菩薩蠻》,令狐暗自請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囑咐溫庭筠千萬不要泄漏出去,而溫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令狐陶大為不滿。溫庭筠看不起令狐陶的才學。宣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讓未第進士對之,溫庭竊筠“玉條脫”對立,宣宗很高興,予以賞賜。令狐陶不知玉條脫之說,問溫庭筠。溫庭筠告他出自《南華經》,並且說,《南華經》並非僻書,相國公務之暇,也應看點書,言外之意說令狐陶不讀書,又嘗對人說“中書省內坐將軍”,譏諷令狐陶無學。令狐陶因此更加恨他,溫庭筠也曾後悔地寫道:“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

十五年科考經歷下來,我們溫大俠也不是白混的。《唐才子傳》載其“多為鄰鋪假手”。什麽意思呢?就是說這老小子和我們現在考試的“槍手”壹樣,頻頻幫人寫考卷,遞小抄。因其在考場喜幫助前後左右的考生,時人送“救數人”綽號。反正我也考不上了,惡心惡心妳們,這是多麽可愛的壹個溫夫子。直到公元855年,55歲的溫飛卿將鬧騰科舉考場做到了極致,達到了壹個登峰造極、爐火純青的境界。堪為考試“槍手”的開山鼻祖、壹代宗師。當時是沈詢任主考官,沈老夫子在考生名冊上看見這位考場殺手“溫八叉”的名字,估計是心裏壹震,鬧心的很吧。鑒於飛卿兄以往的劣跡,因此這次沈詢將溫庭筠特別對待,特召溫庭筠於簾前試之。也就是搬個小凳子讓溫同學單獨坐到自己面前來考試。孰料“救數人”同學當場不幹了,大鬧場屋。據說這次雖有沈詢嚴防,但溫庭筠還是暗中幫了八個人的忙。

又相傳溫庭筠在傳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宣宗,因不識為皇帝,曾傲語詰之。在壹個冬日裏,天色比較陰暗,愛好微服出行的宣宗跟溫庭筠在壹個旅館裏湊巧遇上了,但他倆當時互不認識;溫比較傲慢,而且還帶有戲謔的口吻問宣宗:“您不就是當司馬、長史之類的官嗎?”在得到否認後,溫又繼續問詢:“那麽,您莫非就是那些縣尉、主簿之類的人吧?”對溫所涉的壹眾小官,宣宗只得說道:“皆非也!”回宮後,宣宗心裏實在覺得不痛快,遂命令宰相把溫貶謫到了方城當縣尉去。很快令狐綯就參劾溫庭筠有才無行,不宜與第。詞曰:“孔門以德行居先,文章為末。爾既早隨計吏,宿負雄名,徒誇不羈之才,罕有適時之用。放騷人於湘浦,移賈誼於長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理直氣壯,擲地有聲。這也是溫庭筠屢試不第的另壹個原因,同時也是後世誤傳溫庭筠品行不好的壹個原因。為此,給他送行的壹群詩友都為之深深嘆息;在大家為這次送行所做的詩裏,詩人紀唐夫的七律詩是寫得最好的,其詩雲:

何事明時泣玉頻,長安不見杏園春。

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

且盡綠醹銷積恨,莫辭黃綬拂行塵。

方城若比長沙路,猶隔千山與萬津。③

公元865年,不知什麽原因溫庭筠鹹魚翻身,出任國子助教。這年冬天,溫庭筠“竟流落而死”。死前不知是何等的抑郁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