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創辦壹份報紙需要具備什麽資源和條件?

創辦壹份報紙需要具備什麽資源和條件?

辦報需要多種條件,譬如,紙張、印刷、稿源、編排等等,要根據自己的條件來辦。

妳們辦的是校園報紙、公司報紙等內部發行的還是對社會公眾發行的呀?

下面給2個例子,壹個是辦校園報,壹個是公眾發行,我沒辦過,只有找這麽點材料

1、et.com/sunyunxiao/e_edu/e_d_youth/e_d_youth08/007.htm

73.看到有些地方的少年兒童辦了報,我們也想試試,能行嗎?

答:當然行嘍!不過,辦報需要多種條件,譬如,紙張、印刷、稿源、編排等等,要根據自己的條件來辦。許多學校辦了油印小報,內容豐富多彩,刻印簡便易行,不也很好嘛!在河北保定市向陽小學,還有壹個班辦的報紙,他們連刻印都不用,文字和插圖直接寫畫在壹張大紙上,往墻上壹掛,全班都可以看到,很受歡迎哩!

我們少年兒童辦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及時交流信息,廣泛培養人才。只要做到了這壹點,就是成功了,不需要與大報比條件。

現在,全國各地的少年兒童,興起了“辦報熱”和“小記者熱”。這是80年代的壹個新現象。它說明了什麽呢?說明少年兒童們已經不滿足於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他們要開辟多種渠道,獲得知識---信息也是知識,鍛煉才幹,而當小記者,學習辦報,就是壹個很好的學習方式。

因此,妳們要辦報的想法,是應當得到支持的。希望妳們的想法,能夠早日變成現實。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碰到壹些挫折和失敗,但是,對人來說,挫折和失敗,不也是壹種鍛煉麽?所以,不必害怕,勇敢地把報紙辦起來吧。

74.辦報人員怎樣組織和分工好呢?

答:首先,妳們應當確定,要辦壹張什麽樣的報,是綜合性的?還是專業性的?是以全校同學為對象的?還是以全班同學為對象的?這是決定其它問題的基礎。

假如,妳們決定辦壹張以全校同學為對象的綜合性報紙,也就是類似《中國少年報》和《中國兒童報》那樣的,既登新聞消息,也登知識稿和文藝稿,那麽,辦報人員大體上可以這樣組織和分工。

(1)吸引壹批有各種各樣才能的同學,組成壹個小編輯部。

(2)選舉三位才能突出並且威信高的同學,擔任主編和副主編,由他們負責組織編輯部的工作。

(3)在大家自願的基礎上,由主編任命各版負責人。任命善長寫新聞的負責新聞版;任命熟悉文藝的負責文藝版;任命知識面寬的負責知識版;任命學習能力強的負責學習版;任命小畫家和小書法家負責插圖和寫美術字,等等,版面的分配可以根據需要確定。

(4)建立壹支小記者隊伍,最好做到每班有壹名,負責采寫本班的新聞。

(5)三位主編的分工,壹位副主編負責抓小記者和編發新聞稿;另壹位副主編負責編發其它稿子;主編負責全面工作。

這樣,壹支辦報隊伍,就比較完整地建立起來了。事理的分工,也會使大家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能。

75.我們都想當主編怎樣辦?

答:這很好呀!那就來壹個競爭,看誰當主編更好壹些,就讓誰來當。

怎麽競爭呢?編輯部可以開個全體會,想當主編的同學,壹個個登臺演講:“假如我當了主編,準備幹些什麽?”大家聽了,自然會比較壹下,再全面想想競選者的品德與才能,然後,選舉出主編。

壹個報辦得好不好,主編很關鍵。所以,不要搞“終身制”,要定期進行競選,始終讓最有才華的同學擔任主編。

76.怎樣才能當好壹個主編呢?

答:當好主編需要做到下面三條:

第壹條,碰到各種情況,能夠迅速地拿出好主意來。當然,這不是說,什麽好主意都必須是主編壹個人想出來的。主編應虛心聽取大家的意見,並根據這些意見作出決定。

第二要,善於團結人,善於發揮大家的才能。這壹條很重要。壹個主編,應當讓全編輯部的人信任、尊重,願意跟自已在壹起辦報。大家都不喜歡的主編,不是好主編。

第三條,主編本身應當是壹名出色的編輯和記者,主編采寫的新聞或編發的稿子,理應比其他人水平更高。這樣,才便於帶領大家不斷提高水平,把報辦得越來越好。

77.當了編輯的同學,還是不是小記者?

答:辦報的全體人員,包括主編在內,都應當是小記者。

為什麽呢?

首先,辦報的每壹個小編輯,都有責任以小記者的身份,采寫新聞和了解同學們中的各種問題。

其次,只有當好小記者,才能當好小編輯。如果妳根本不知道什麽叫新聞,更不知道怎樣采寫新聞,小記者送來了稿子,妳分不出好壞,這個編輯怎麽當呢?

所以,編輯壹定要學會當小記者,壹定要重視組織小記者隊伍,離開這兩條,報紙很難辦好。

78.版面怎樣做到豐富多采?

答:編輯應當對自己負責的版面非常熟悉。這個版上,插圖占多少地方,文字能發多少,心裏要有數。壹般來說,壹張8開的報紙,除去插圖,壹個版最多發2000多字,有的只能發1000多字。如果發長文章,壹下子占了整版,就很難豐富了。當然,有些時候,長文章也是需要的。但從總體上看,應多用短文章。

但是,如果盡是些沒有意思的文章,再短再多也不能算豐富。必須抓壹些短小精悍、活潑有趣、所寫的內容是大家關心的、感興趣的事情的文章,這樣,版面才能豐富起來。

概括起來,這“新、短、多”三個字,可以說是版面豐富多采的秘訣。

79.怎樣突出壹個版的重點?

答:簡單地說,就是把最重要的消息,放在最顯著的地位,並且精心設計,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用新聞學的話來說,版面如何安排,是編輯部思想的體現,是報紙的語言。的確是這樣,版面安排鮮明地表現出編輯部重視什麽。壹般來說,應把與多數人關系密切的、人們最需要知道的事情,登在最顯眼的地方,這就是突出壹個版的重點。

選好了重點,如何突出重點也要動壹番腦筋。例如,在壹條重要消息發表的同時,配上壹段評論或編者按,就會突出得多。再譬如,將重點內容的文字排得大壹些,或者單獨圈壹個框,都有助於突出重點。

突出了重點以後,也要註意版面的其它安排,做到紅花綠葉相互襯托。這樣,壹個版才能讓讀者感到既重點突出又協調自然。

80.在報上能說心裏話嗎?

答:能不能說心裏話,是衡量壹個報紙辦得好與不好的重要標準。

為什麽這樣講呢?我們辦報的目的,是為了讓同學們得到更多的信息,受到更多的教育,從而幫助大家成為壹個有用的人才。這是壹件實實在在的事情,靠虛情假意是辦不成的。所以,為了達到辦報的目的,小編輯必須講心裏話,報上也要登同學們的心裏話,使報紙成為交流心裏話的重要渠道。

從另壹方面講,妳只有在報上講心裏話,讀者才會感到親切、真實。相反,如果妳凈講些大道理,說些套話或空話,誰會聽妳的呢?那樣,妳的報就辦不下去了。

當然,鼓勵大家講心裏,不等於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心裏話都登出來。編輯應當有所選擇。要選那些有普遍意義的心裏話,和已經有希望解決的問題。這樣,小記者會感到,心裏話不但能說,而且說出來很管用,他們會更加放心地說心裏話的。

如果不論誰的想法,也不知能否解決,都登在報上,誰也不知該怎麽辦,這樣,小讀者就會失望,問題得不到解決,說了心裏話也沒有用。

因此,我們要註意聽同學們的心裏話,努力解決同學們關心的問題,使自己的報紙反映出同學們的心聲。

81.怎樣安排報上的插圖?

答:安排好報紙的插圖,是辦好少年兒童報的關鍵之壹。

很長壹個時期,許多讀者壹收到《中國少年報》,總是先找漫畫《小虎子》和《小刺猬》等。為什麽呢?就是因為這種漫畫形象、幽默,容易理解。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更願意接受直觀的、形象的東西。所以,他們格外喜歡插圖。

根據這個規律,設計版面的時候,要留出壹大塊地方加插圖。表面上看,畫多字少了,但實際效果卻好多了。

自然,壹個版上的插圖,也應當是協調的、有重點的。壹般來說,每期插圖的重點,要體現重點文章的內容,使它更加突出、醒目,壹下子就把讀者們吸引過來。其它的小插圖,也要細心制作,成為美麗的點綴。

82.插圖畫誇張壹些好呢,還是實壹些好?

答:對這個問題,人們的看法不壹樣。我認為,少年兒童報上的插圖,應當誇張與寫實結合,以誇張手法為主。

前面說了同學們酷愛漫畫,而漫畫最鮮明的壹個特點,就是誇張。大家想想看,妳周圍的夥伴們,包括妳自己在內,畫起畫來,還不是誇張的居多麽?這反映了少年兒童的***同心理。

報上的大部插圖,都可以是誇張的,具有童話色彩的。比如《中國兒童報》上“哈哈大王”的形象,他壹笑,嘴巴有半個臉大。這是明顯的誇張,但沒有壹個孩子說不真實,因為,大家壹眼就看明白了,那是表現他的高興。相反,妳若規規矩矩按正常比例畫下來,就失去了“哈哈大王”的味兒。

當然,有些內容,譬如畫英雄人物和領導人、科學家,則應以寫實的手法為主。

83. 怎樣搞專題報道?

答:專題報道對於某項重要活動的介紹是很必要的,它可以讓讀者從不同側面了解這壹活動。因此,學會搞專題報道,是辦報的基本功之壹。

專題報道的方法很多,從版面上說,可以拿出半個版,也可以拿出壹個版,甚至可以拿出兩個版---如《中國兒童報》在1986年“六壹”節時,將壹、四版連在壹起,發“世界兒童愛和平”的專題報道。從具體內容上說呢,專題報道應有壹個大的主題,然後用文章、照片、詩、畫等多種形式來表現這壹主題。

文章可以細分為新聞報道、日記摘抄、詩歌、倡儀書等四種形式。這樣,人家看起來琳瑯滿目,新鮮有趣。再次,要註意報道對象的代表性。

同學們搞專題報道時,要從實際出發。如果是校報,就要從學校的角度考慮。但是,也要照顧各個方面的代表性。否則,妳光介紹高年級,中低年級會有意見;妳只介紹隊幹部如何如何,隊員們也會撅起嘴巴不高興看的。

84.怎樣組織討論?

答:和專題報道壹樣,討論是報刊上的壹種重要形式,它的主要任務是以討論的方式,把壹些模糊不清的是非理清楚。由於它能敏銳地抓住帶普遍性的問題,又能以充分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讓人口服心服,所以,這種方式很受讀者歡迎。

怎樣組織討論呢?

第壹,問題要抓得準。

這個準字包含著兩層意思:首先,要抓住那些很重要卻爭論不清的問題,爭論越大越有必要討論;其次,抓住討論題後,仍應進壹步分析,摸清問題的實質和最有代表性的看法。討論的時候,先把這些亮出來,讓讀者壹下子就明白怎麽回事,抓住爭論的焦點。這樣,緊緊圍繞關鍵問題討論,比較容易取得成功。

第二,刊登不同的意見,尤其是反面意見。

既然作為討論題提出來,說明是爭論不清的問題,這就千萬不能只刊登正面意見。討論最忌壹邊倒,因此,要敢於把不同的意見尤其是反面意見刊登出來,而且應該早登。當然,正面意見也要登出來。這樣,爭論雙方的觀點才能鮮明、尖銳,使討論有聲有色。

第三,要提倡擺事實,講道理。

不論是什麽意見,都要有事實有道理,以理服人。這就要求討論的組織者把好關,選擇那些能把問題說透徹的意見發表。討論固然具有爭論的意思,但討論應當是文明的,要本著***同弄清問題的願望,尊重爭論的各方。

第四,要堅持正面引導。

首先必須明確,討論的目的決不是把問題越搞越亂,而是搞清楚。這壹點,討論的組織者必須心中有數。如果心中無數,自己也不知道能否搞清楚,這樣的討論不宜組織。

討論壹般都具有提出問題、展開討論、進行總結等過程。在這些過程中,要註意以正面意見為主。前面講過,要刊登不同意見尤其是反面意見,這是應該的,但是反面意見的量不宜太大,同時必須註意,對反面意見中提出的問題,都應當給予有說服務的回答,切不可避而不談,也不能敷衍了事。這壹點,在討論總結中壹定要透徹地講明白。

2、/2003-07-18/3/12379.shtml

主持人:如果您要辦壹張報紙,會設定什麽樣的版面?

李希光:第壹版是要聞,第二版是言論和讀者來信。如果我有20個版面,言論最多占兩個版,我要讓公眾自己根據新聞版面提供的事實作出自己的判斷。有很多記者在報道新聞的時候,大量摻進個人的偏見,結果,這種報紙就成了他們個人的報紙。有壹些新興報紙的頭版頭條名曰獨家采訪報道,而讀下來,看不到壹句記者采訪的直接引語,大段的文字是記

者在寫自己的感受、言情之類的東西。把記者個人的私人感受和情感當成公***信息發表,讓大家在公***空間裏和他同喜同悲。妳喜歡什麽,大家就跟著妳喜歡什麽。妳恨誰,大家跟著妳去恨誰,讓記者用自己的個人價值判斷占據公***空間,就很危險。如果記者站在有錢人和有權人的利益壹邊,窮人和弱者沒有必要和妳壹起樂。這種文風今天竟能在相當壹部分有知識的年輕人中很有市場,這表明中國下壹代人缺乏基本的媒介素養。

網友:在假設的這張報紙上,妳怎麽表達弱勢群體的聲音?因為我們批評別人總是很容易的。李希光:我要辦報紙,我的版面總會是多種聲音。世界上充滿了沖突,正義和不正義、道義和不道義、弱國和強權。我要給雙方都有表達意見的機會。比如,如果我們發表壹篇支持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文章,同時要發表壹篇反對的文章。究竟誰有道理,公眾自己做判斷。網友:您這份報紙,是理想狀態的報紙,在商業化的社會裏面,能生存下去嗎?

李希光:生存在中國是第壹位的。但公眾需要知道真相,公眾需要的是公正和良知。如果我只代表壹種聲音,看我的報紙只能聽到壹種聲音,那麽我的讀者只限於贊成這種聲音的讀者。如果我滿足了各方面的聲音,各方面都會看我的報紙。華盛頓有兩家報紙,壹個是《華盛頓郵報》,傳統主流報紙,左派右派聲音都發表。另外還有壹個《華盛頓時報》,他們只發表右派的聲音,讀者和影響遠遠超不過《華盛頓郵報》。

網友:您怎麽看待網絡新聞的力量?

李希光:中國的、包括全世界的網絡新聞,基本上都不是原創的,主要是通訊社提供的。網絡媒體為通訊社提供了壹個出口。從中國的網絡媒體也可以看到,差不多的網絡媒體,除了嘉賓訪談、評論以外,其他的新聞多半是新華社提供的。美國網絡媒體主要采用美聯社和路透社的稿件,他們使原創的新聞占了重要的優勢,凸現了新聞工作者的重要性。因為新聞工作是原創性的工作。

主持人:都說記者出身的教授比較另類,下壹個問題是您的學生向您提問的:您如何看待不許學生考托福和GRE的規定的?您又如何看待您和您的學生簽署的協議中,有“手機24小時必須開機”這壹條的?

李希光:不準考托福和GRE的理由是這樣的:清華大學是國立大學,妳到清華來,妳的學費不是妳父母出的,是全國納稅人出的。妳本身考取了世界壹流的大學,妳再考托福和GRE到國外的三流、四流大學讀書,那當初就沒有必要進清華大學,妳應該把這個位置讓給其他同學,不要浪費資源。即使妳去美國讀世界壹流大學,比如,哈佛和耶魯,也沒有意義,因為中國人稱清華是“中國的哈佛”,而美國人卻自稱哈佛是“美國的清華”。如果妳到了清華,壹心想著出國,妳是對自己的老師沒有信心,對妳自己更沒有信心。我們清華新聞學院院長並不比哥倫比亞新聞學院院長差。哥倫比亞的院長是《紐約時報》前總編,而我們的院長是《人民日報》前總編。哥大的新聞學教授是美聯社高級記者,而清華新聞學教授是新華社高級記者。

24小時開機是培養壹個優秀記者的基本要求。妳睡覺,新聞不可能睡覺。24小時開機,就是要求妳時刻準備奔赴采訪第壹線。為了檢查同學是否開機,我有的時候會半夜突擊檢查。如果發現那個同學沒有開機,我會讓他寫檢查。

網友:傳媒和市場經濟的關系,您認為應該是怎麽樣的?

李希光: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傳媒就是做生意,既然是做生意,就要有市場,要有註意力的市場,眼球的市場。有了眼球就有了廣告,就是這樣壹種經濟學關系。註意力怎麽形成的?靠收視率、閱讀率和點擊率。前面講了,兇殺、色情可能有很大的市場。如果把《花花公子》弄到中國出版,它的市場會很大。但是《花花公子》會給中國的公民帶來什麽?會不會使我們的民主政治搞得更好?我不這樣認為。《花花公子》之類的刊物只能促使讀者對政治越來越冷淡,對他人、鄰裏鄉親、民族和社區的利益越來越冷淡。我認為,媒體可以按市場規律來做,但是作為新聞只能走司馬遷、唐玄奘和海明威的道路。

網友:您作為壹位研究傳媒的學者,您怎麽看待傳媒非常嚴重的同質化傾向?

李希光:都市報只期望讀者訂其中壹家。在註意力和廣告商的驅動下,新聞重復、版面形式重復都是可以想象的。《蘭州都市報》、《貴陽都市報》、《南方都市報》不可能在新聞報道上差異很大。國內國際重大新聞信息來源必定采用新華社通稿,在版面處理上看上去也可能是壹樣的。比如在北京召開重大會議,不可能每壹家都來記者采訪。全國有8000多家雜誌,2000多家報紙,如果每家都派記者,光報刊記者就有壹萬多人每天在各個新聞現場轉悠,這在實際操作中是不可行的。據統計,中國的都市報,甚至包括各級省報,版面上的國際新聞和國內新聞,90%都來自新華社。因為信源是統壹的,所以,報紙內容看上去壹樣。但是本地新聞都是各個媒體自己采編的。

網友:妳怎麽評價京派、海派和南派不同的特點?

李希光:北京是全國媒體環境最開放的,上海是全國媒體環境最保守的,廣州人現在是在幫助北京人辦報。《南方周末》辦得成功是因為北京的媒介環境比南方開放,因為《南方周末》大膽刊登批評北方的文章,而少有批評廣東的文章。《經濟觀察報》是山東某個公司投資的,但是編輯部、總編都在北京。《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周末》,雖然總部在廣州,但是主要的編輯記者都在北京工作,組稿也基本在北京。離開了北京,南方的報紙就無法生存。這也向北京的媒體,特別是那些傳統的國家主流大報提出了挑戰。因為北京媒體自己的改革沒有跟上去,白白把這樣的信息平臺讓給人家。北京的媒體,如《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經濟參考報》等應該加大改革的力度,把失去的市場拉回來。

主持人:作為媒體研究者,您每天的新聞生活是怎麽樣的?看什麽電視,上什麽網站,如何獲取信息?

李希光:我現在看書比看電視和報紙更多壹些。國內的報紙除非是上課,給學生布置作業我才看壹些,因為其中實質信息越來越少,偏見越來越多,不太愛看。遇到重大的事件,比如說伊拉克、阿富汗問題,更多的是看英國的報紙,美國的報紙也看。其實美國的報紙有時候也報道兩方面不同的聲音,惟獨中國的報紙只有壹種聲音,所以我不看,我要看事實的真相,必須看反映各種聲音的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會每天通過電子郵件把他們的版面和要聞發給我。這樣就有利於作出判斷,比如說伊拉克危機,我看看美國中央情報局怎麽說,再看看英國媒體怎麽說,伊拉克媒體怎麽說,再看看其他的中立國家,印度、巴基斯坦怎麽說,就基本可以判斷出事實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