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壹位天才詩人。
壹般來說,壹個參軍的知識分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壹些“酸氣”,但陳毅沒有這些“酸氣”,把自己的苦難和艱辛化為詩句。他與嚴酷的自然和黑暗的社會進行了頑強的鬥爭。他大聲喊叫。他用生命和鮮血書寫了拯救世界和人民的宏偉願望。他用艱辛和汗水塑造了自己詩歌的靈魂。他的詩流露出堅強不屈的毅力,他對光明的向往,他戰勝困難的決心。他寫道:
大雪壓松,
松樹挺拔。
妳知道,寬松和高貴,
當雪融化時。
艱苦的戰爭環境成了他靈魂的熔爐。越是困難的時候,壹個人的思想和靈魂才能越明顯。經過三年的遊擊戰,他在敵人的“刀尖”面前毫不退縮。他在叢林中逃過壹劫。當他以為自己要死的時候,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生活在千千黑暗社會的人們,而是為這些沒有被解放的人們繼續奮鬥:“去全臺招募舊軍,用旗幟砸爛閻羅。”
自古就有“國不興詩人”的說法。這句話告訴我們的不是用國家的衰亡來換取詩人的修養,而是說詩人對苦難家園的關註。陳毅身處亂世,他關註國家和民族的現在和未來。身處逆境,但不要因為環境不好而動搖意誌。他有壹個光明未來的願景:“冬天充滿了春芽。”
陳毅多愁善感。在慘烈的三年遊擊戰爭中,他歷經磨難和災難,但這些都在他的詩歌中以浪漫夢幻的筆觸表現出來。他以苦難為樂,把對生命的熱愛,對革命的自豪,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都寫在詩詞裏。苦難而多彩的人生經歷,溫柔而真誠的熱情,化為脫俗而美好的壹般形象,浮現在很多人的腦海裏。
他是壹位戰功卓著的元帥。
他壹生在部隊服役,在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巴黎參加學生運動,被護送回國,這是他參加革命的起點。“八壹”南昌起義期間,他趕上了革命隊伍,和朱德壹起率領起義軍上了井岡山,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壹。在中央革命根據地,他率部參加了五次反圍剿,運籌帷幄,壹次次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取得了許多重大勝利,為紅軍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紅軍長征時,他因傷留守,堅持遊擊戰爭三年,在敵人心中引起革命,無疑是非常危險和困難的。陳毅不僅堅持下來,而且使南方遊擊戰爭蓬勃發展,組織了龐大的遊擊隊,為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巨大的基石。抗日戰爭時期,他領導的南方遊擊隊組建了新四軍。壹方面,他率領軍隊有效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另壹方面,他機智地應對了壹次國民黨反動派制造的反* *摩擦事件。解放戰爭中,他領導華東野戰軍取得了蘇北、魯南、孟良崮戰役的接連勝利。他以“百萬大軍中取將軍首級”的英雄氣概,率軍殲滅敵精銳部隊74個師,隨後出兵參加淮海戰役,從山東打到江南,攻占南京、上海,解放了華東大片地區。他轉戰千裏,把智慧和勇氣都獻給了革命。解放後,他積極參加新中國建設,為上海的安定繁榮和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之壹。?他是壹位舉世矚目的外交官。
在新成立的中國,廣大人民獲得了新生,中國不再受外國列強的欺淩。然而,當時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極低。為了扭轉這種局面,陳毅配合周恩來做了大量的外交工作。他在外交談判中豐富的經驗和知識以及激烈的風格使他成為舉世矚目的傑出外交家。他為中國與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友好交往,為中國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從而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做出了巨大努力。他有著詩人般輝煌的外交風格,其高瞻遠矚的外交思想至今仍是中國對外交往的典範。陳毅,壹個詩意的名字。其實正是因為他的詩意氣質,他也有幼稚的壹面。他沒想到自己會成為“文革”的烈士。然而,事實上,文化大革命的災難降臨在這位革命家、軍事家和外交家身上。他在抑郁中去世是我們革命事業的壹大損失。
陳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傑出領導人。他的壹生是革命的壹生。他忠於人民,把他的壹生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建設事業。他的偉大成就將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