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古詩的用韻問題

關於古詩的用韻問題

淺說詩詞格律

壹、平仄音

壹般來講,普通話裏的第壹、第二聲(既陰平、陽平)裏大部分字,是古典詩詞聲韻部裏的“平聲”;而三、四聲都是仄聲(既“上聲”和“去聲”),但這僅僅是壹般而言,絕不是肯定。如以普通話發音作為韻的平仄確定,壹準出現錯誤。因為在不少入聲字裏,它的發音就是普通話裏的陰平、陽平聲,而入聲字,又偏偏就是詩韻中的仄音。我對入聲韻字最頭痛,稍不留神就會出錯。自己創作的古典詩詞裏,被人挑出毛病的地方,多為入聲字的錯誤使用。

入聲字怎樣才能記住?有人總結了竅門,但我不太認可。我認為入聲字的掌握,應該是在長期寫作時慢慢感悟出來的,在不熟悉的時候,只能靠查韻書去確定,這樣做雖然比較煩瑣,但是,能夠有效的避免了平仄出現錯誤。

入聲字韻書上寫的很分明,這裏就拿幾個字作為例子,不過是希望大家知道,這些字可不是平音,而是仄音:剝、吃、出、*、激、息、等等,這些字的發音都是普通話的“陰平”,但在詩韻裏,它們都是仄韻。

附加講個小故事,很能說明平仄聲的問題:梁武帝曾經問朱異:“妳們這幫文人整天在談四聲,那是什麽意思?”朱乘機拍了壹下馬屁:“就是‘天子萬福’的意思。”天是平聲,子是上聲,萬是去聲,福是入聲,平上去入就構成中古漢語的四聲,上去入又合起來叫仄聲。這四聲中,最成問題的是入聲。梁武帝接著又問:“為什麽‘天子壽考’不是四聲?”天、子、壽是平、上、去,考卻不是入聲,可見當時壹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麽是入聲。

其實在普通話中,入聲已經消失了。原來發音不同、分屬不同韻部的入聲字,有的在今天讀起來就完全壹樣。比如“乙、億、邑”,它們在平水韻中分屬入聲四質、十三職、十四緝不同韻部,可在普通話讀來卻毫無差別(用閩南語來讀,則能分得清清楚楚,分別讀做ik,it,ip)。

光是平仄音就說這麽多,其實,如果手裏有壹本韻書就是最方便的事情了,許多字的平仄音在吃不準的時候,就可以翻查。過去我比較喜歡使用“平水韻”,而現在只喜歡在書店裏購買的《詩韻新編》,在本書被稱為“新韻”,而新韻就是改良後的古典詩詞的韻書。如果到壹些比較大的書店裏去,應該可以找到這類書賣。(三聯書店裏就有這些書籍)。

附:《詩韻新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書本定價10.60元

二、關於韻的幾個概念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壹,其實,壹個字如果出現在詩行中,它的平仄音可以稱為律,如果出現錯誤,就被稱為“出律”,壹個字在韻腳處才叫“詩韻”,如果出現錯誤,就被稱為“出韻”。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甚至連民歌都會押韻。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於是,“押韻”又稱為“合轍”。

壹般人在寫古典詩詞的時候,有兩種情況:壹種是習慣不按格律平仄去寫詩詞,他們在格律上的使用,習慣按普通話發音確定,所以,出律與否不提了,本就沒有按格律寫作,但是,韻卻很可能出現錯誤,我固執的認為,壹首古典詩詞,它能錯律但絕不能錯韻,否則就完全談不上古典而屬於現代詩歌,甚至屬順口溜了。另壹部分朋友喜歡按格律寫詩詞,參照的韻部多為“平水韻”或者是“聲律啟蒙”裏的規定,這個做法是正確的,盡管已有不少人呼籲以普通話發音去確定壹首詩詞韻聲部,但是,這些呼籲壹直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或認可,所以,如果想使自己的詩詞在韻上不出現錯誤,還是要使用古人為我們寫出的這些規定。牽扯到韻的使用問題其實不多,除了用字可按韻書規定外,再就是把幾個必須掌握的概念弄明白就可以了。

總結歸納壹下與韻有關的定義,也算是名詞解釋吧:

1、通韻:古體詩寫作時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混在壹起通用,稱為通韻。

2、窄韻:某韻部的字數很少。(寬韻與窄韻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韻:應該按詞譜規定用韻時,詩詞裏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叫做出韻。

4、和韻:在唱和別人詩詞中所使用的韻字來押韻作詩叫和韻。

5、次韻:也稱“步韻”,既用原詩詞相同的韻字,且前後秩序都必須相同。

6、用韻:既使用別人原詩中相同的韻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7、依韻:既用與原詩詞同壹韻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8、抱韻:既首句與末句押韻,第二句與道第二句押韻,以此類推向中環抱的押韻方式。

9、偶韻:既逢偶句才押韻

10、隨韻:既壹呼壹應進行轉換的押韻方式,壹般是上句定韻,下句隨押。

11、排韻:既從地壹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壹種韻。

三、對仗:

“對仗”如果細說,不如買本書自己細看,主要是內容實在太多了。記得當初我看見“對仗”這個詞的學習資料居然有那麽多的時候,吃驚極了。總以為掌握基本知識就夠了,沒想到還有那麽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了解。在對仗的每部分裏,又分出各小部分,枝枝叉叉難以在這裏歸納全面,所以,只能揀壹些易記、多用的知識作為筆記內容,再深的知識,就必須看書了。

詩詞中的對偶,就叫做“對仗”。古代的儀仗隊是兩兩相對的,這便是“對仗”這個術語的來由。壹般講的對偶,指的是上下兩句的相對。而上句又叫“出句”,下句又叫“對句”。

律詩中的對仗與對聯中的對仗是不同的,如果照搬則屬錯誤。對聯裏的對仗面很寬,意思到了就算工整(又稱寬對),但律詩就不同了,律詩的對仗在工整方面要求的非常嚴格,甚至比詞、曲中的對仗都要嚴。 因七律詩裏對仗比較多,頷聯、頸聯都要求必須對仗,所以,對仗又多在格律詩中的“七律”體裁上使用,絕句則少用對仗。詞、曲的對仗要求比較松,壹般來講,古典詞裏出現的五言、七言句子,只要兩兩相對的出現,均要求使用對仗,詞的開篇兩句如要求使用對仗,詞譜會做專門要求,比如“西江月”、“踏莎行”等詞譜的開頭兩句,都是要求對仗出現的。好在這些要求不少詞譜沒有刻意提醒,所以,現在我們在填詞時,這方面即使出現錯誤也多被忽略不提。

律詩的對仗規則有下面幾個重點:

1、句法相同。

2、不能用相同意思的字相對。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對仗,在詞、曲中是允許的,在律詩中則不允許。

3、詞性要相對。既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代詞對代詞,虛詞對虛詞。如果要對得工整,還必須用詞義上屬於同壹類型的詞(主要是名詞)來相對,比如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數目對數目,方位對方位,顏色對顏色,時令對時令,器物對器物,人事對人事,生物對生物,等等。有壹點要特別註意,對仗裏不能是同義詞。例如:“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星”對“月”是天文對,“野”對“江”是地理對,而“垂”對“湧”,“平”對“大”,“闊”對“流”,也都是在詞義上屬於相同類型的動詞、形容詞的相對。這樣的對仗,才叫做工對。

4、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是相對的。

5、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復使用。

詞的對仗,有兩點和律詩不同。

第壹,詞的對仗不壹定非要以平對仄,以仄對平。如“千裏冰封,萬裏雪飄”,又如“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城對河,是平對平;外對下,是仄對仄)。

第二,詞的對仗可以允許同字相對。如“千裏冰封”對“萬裏雪飄”;又如“馬蹄聲碎”對“喇叭聲咽”;“蒼山如海”對“殘陽如血”。

除了上面這兩點外,詞的對仗跟詩的對仗是壹樣的了。

關於對仗使用中的幾個名詞解釋:

1、合掌---- 壹聯之中對仗的上下兩句,壹般內容不同或相反。如果兩句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叫作“合掌”。合掌是作詩的大忌。

2、流水對---- 上下句有相承關系,講的是同壹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來,兩句實際是壹句,這稱為“流水對”。

四、古詩、古詞用韻的不同點:

古詩的用韻與古詞的用韻有壹些不同。分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古體律詩每首可用壹個韻,也可以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允許換韻;近體律詩每首只能用壹個韻,即使是長達數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換韻。

2、古體詩可以在偶數句押韻,也可以奇數句偶數句都押韻。近體詩只在偶數句押韻,除了第壹句可押可不押(以平聲收尾則押韻,以仄聲收尾則不押韻。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數句都不能押韻;

3、古體詩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近體壹般只用平聲韻。(“齊梁體”被稱為古體,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

詞的用韻可以在詞譜裏查,填詞時的用韻不象格律詩那樣要求壹韻到底,在詞韻允許範圍內可以選擇其它韻部使用,這樣的做法稱為“通押”。通押的韻部也不是可以自由使用的,依然還是詞韻中規定的部分。

詩韻、詞韻和曲韻都有所不同,可以從網絡搜索中找到,這是知識全是古詩詞創作時的必備工具,如想寫出壹首合格合律的古典詩詞,就不得不依靠它們才能做到準確無誤。畢竟詩韻的內容太多,我們根本記不住,所以,打印出來放手邊,或者是購買壹本書籍,還是最佳選擇。

五、其它方面的幾個問題:

1、近體詩格律常識記憶訣竅:

從首句,往下推,聯內必對聯間粘。壹三便,二四定,平勿孤獨仄可單。

尾字平,是韻腳,句後三聲調莫同。中間聯,講對仗,句式尚變字性通。

截鄰聯,成絕句,有無對仗各自便。前加頓,為七言,後面無疑何須顰。

字再多,理壹樣,只是格律稍放寬。詩再長,律無異,中添幾聯自相安。

註:

(1).最後三字不得同平或同仄。

(2).不得犯“孤平”。即可平可仄處必須為平。

(3).壹三不論,二四不動。

(4).粘:聯間第二字平仄相同。

(5).對:各聯內各字平仄相對。頷聯和頸聯各字詞性要相同。

(6).韻:偶句押韻。首句末句平字,須押韻

2、“孤平”與“拗句”的定義:除了韻腳,整句只有壹個平聲字,這叫“孤平”,孤平是近體詩的大忌,在唐詩中極少見到。這樣不合律的句子,就叫作“拗句”。

3、“拗救”的定義:為了避免孤平,就必須作些改動,把平仄音作些調整,(如第壹個字必須是仄音時,那麽,第三個字就換成平音救壹下壹句詩中平仄的不符),這樣就避免了孤平出現。而這種作法,就叫作“拗救”。

特別交代:

自救孤平。非常常見,非常有用。

拗救萬金油。多用在起句。

特拗句,合律。常用於尾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