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年輕人壹樣寫作者的新舊但不老的心。“門前的流水還能向西流”既是眼前的真實場景,也是壹個隱藏的佛教典故。東水還能回西天,何必枉自哀老大。看似簡單,卻值得銘記。首先,《詞解》卷上說:“坡公高韻,故淺語也不凡。”全詩洋溢著壹種向上的人生態度。但最後壹句子規則的哇哇叫,隱約反映了詩人的處境,也表明了詩中難能可貴的態度。
2.念奴嬌。赤壁懷舊
壹去不復返,波濤洶湧。千古風流人物。老營西,人說是三國之戰,赤壁之戰。巖石和雲正在下降,波浪在岸邊撞擊,成千上萬堆雪被卷起。如畫如山,壹時有多少英雄!
回想壹下公瑾,小喬剛結婚的時候,英俊瀟灑,拿著壹把羽毛扇,圍著壹條黑色的絲巾。他有說有笑,壹切都過去了。我今天神遊在戰場上,我感受著壹顆感受的心,過早地生出了白發。人生如夢,壹瓶歸月。
贊賞:
《壹江不歸,壹人無盡浪,千古風流》:從長江開始寫,頗有氣勢,空間巨大;千古風流人物,浩瀚歷史時空,無數英雄;將兩者連接起來,形成壹個極其廣闊而久遠的時空背景;浪花淘盡,歷史長河沖刷。是悲傷,也是壹種承前啟後的包容。
“老根據地的西邊,人文就是周郎的赤壁”:如果說前面是壹個不平凡的大場景,那麽此時出現的就是壹個細致準確的小場景。作為三國古戰場,歷來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蘇東坡筆下的赤壁與歷史上《赤壁之戰》中的赤壁絕對不是壹回事。東坡對此有自知之明,所以他指出“周郎赤壁”在西方。這句話在文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既配合了詞的標題,又預示了《霞雀》對周公謹的記憶。
“巖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聚焦赤壁的壯美風光:陡峭的懸崖高聳入雲,洶湧的波濤猛烈地沖擊著河岸,洶湧的河水卷起千堆洶湧的雪浪。濃墨重彩的筆從不同角度、訴諸不同感情的生動描寫,壹掃平庸壓抑的氣氛,立即把讀者帶入壹種驚心動魄、險象環生的境界,開闊了他的心胸,振奮了他的精神。
“壹片如畫的風景,壹次有多少英雄”:永遠把上面的捆綁起來,調出下壹片。上篇為我們描繪的精彩畫面,不禁讓人驚呼“如畫”;秀美的河山,傑出的人物,如畫的河山,會孕育出千古流光的英雄。三國時期是英雄輩出,奇才輩出的時代:寫詩的曹操,沖虎的孫權,隆中對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周公謹...
最後壹部電影以風景為背景,為英雄的出現做鋪墊。
“想著公瑾的過去...化為烏有”:三國歷史舞臺上,英雄會在風雲中相遇,東坡最向往的是周瑜,他用五句話重點描寫了年輕俊才周公謹。既然是作者的向往,就要選擇最能表達人物的素材。建安三年,孫策親自迎娶24歲的周瑜,授予“建威中郎將”的職位,與他壹同攻占安徽城。周瑜在宛城之戰勝利的時候帶著小喬,十年後才指揮赤壁之戰。在這裏,十年的事件匯集在壹起。在寫赤壁之戰之前,突然插入這個細節,把美女設定為男主角。(石和正在湖上劃船。)接下來,周玉茹從外貌舉止上寫他會浪漫,敵人現在歡聲笑語,指揮冷靜,強敵瞬間崩潰。
“在故國流浪...法華”:有政治理想失敗的悲哀。復興王朝的希望和報國的強烈抱負與黑暗的政治現實和被貶謫的坎坷境遇形成了極大的反差。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周公謹思想深邃,感情豐富,事業失意,詩人蒼老。
“人生如夢,壹瓶如月”:歷史現實相互震撼,詩人天地頓悟。既然人生如夢,何不放下微笑,馳騁在山川河流、清風明月中,在這裏感受灑脫。(婆仙)
這個詞極其優美,跌宕起伏,絕對古。明知道人生如夢,寫的是人生的輝煌,很難區分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雖然人生的成就是輝煌的,並最終以夢想告終,但即使它終究是輝煌的,也許像夢壹樣輝煌的人生更值得珍惜,更令人向往。從過去到現在,哲學與人生,在恢弘大氣中,充滿了纏綿悱惻的情懷。
3.人有喜怒哀樂,
月亮多雲轉晴,
此事古難全。
祝人長久,
千裏* * *單鵑。
欣賞:這句話雖然包含了人生哲理,但卻是通過壹種完美的文學意境表達出來的。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美麗的月光,體驗到的是作者豐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說教。同時,雖然出生與入世之間,情感與理智之間存在矛盾,但最終感情被理智所消解,沒有悲觀失望的消極思想,情緒是健康的。同時,這個詞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因此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所稱道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