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詩經》是怎樣搜集的?

《詩經》是怎樣搜集的?

《詩經》中的作品,從創作年代說,包括了上下五六百年;從產生地域上說,有的出於周天子的國都,有的出於各諸侯統治下的廣大地區;從作者說,既有貴族的創作,更多民間的歌謠,那麽,這些作品是如何匯集起來的呢關於這個問題,古代主要有獻詩說,采詩說兩種說法.

關於獻詩說,先秦古籍有壹些記載可以證明周王朝有讓公卿列士(也就是貴族官員和文人)獻詩的制度,《詩經》中的壹些作品也為這種說法提供了內證.公卿列士獻詩的主要目的是運用詩歌進行諷諫或贊頌,表達對政治的評價.《大雅》,《小雅》,《國風》中的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詩可能就是通過這個途徑搜集起來的.

關於采詩說,雖然先秦古籍中並沒有明確記載,但是漢代學者認為周代是有采詩制度的.《漢書·食貨誌》載"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春秋公羊傳》載"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於邑,邑移於國,國以聞於天子."我們根據壹些相關的記載,也可以推斷采詩制應該是存在的,《國風》和《小雅》中的民歌應該是通過這種方式收集起來的.因為在古代言語不通,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只有通過官府大規模的,有目的的采集,那些遍布黃河,長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夠匯集到王廷中來.而采詩的目的是為了使王者不出牖戶而知天下.

除了采詩得來的《國風》民歌,獻詩得來的大小雅的政治美刺詩之外,《詩經》中還有很多燕饗,祭祀等儀式中用的樂歌,這些詩應該來源於周王朝的樂官(如太師)以及巫,史的創作.

二,《詩經》的編定

我們可以想象通過這三種渠道匯集起來的作品數量壹定很多,然而今傳的《詩經》只有三百零五篇,那麽,《詩經》的編選整理者是誰呢關於這個問題,古代影響最大的壹種說法,就是孔子刪詩說.

孔子刪詩說是司馬遷最早提出的,《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司馬遷認為孔子對古代搜集來的三千多首詩進行了刪選,編成了三百零五篇的《詩經》.但是現在已經有很多有力的論據證明孔子並未曾刪詩.論據如下:

(1)《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國公子季劄到魯國出使,魯國樂工為他演奏的十五《國風》名稱與順序都和今傳的《詩經》本子基本相同.這說明當時《詩經》已經編集成書了,而那壹年,孔子只有八歲.

(2)《史記》載孔子刪詩在自衛返魯之後,而《論語》載,此前孔子多次提到《詩三百》.

(3)春秋時期"賦詩言誌"所賦之詩多出自今本《詩經》,可見當時已經有通行的《詩經》定本,而此風在孔子之前便已流行.

孔子雖未曾刪詩,但是他曾經對《詩經》的文字,音樂等進行過整理修訂,並且將《詩經》用於教育,這對《詩經》的完善,傳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貢獻,

《詩經》最後的刪選編訂者應該是周朝的樂官.

《詩經》的流傳

關於《詩經》的流傳,首先要掌握四家詩和今文三家.

所謂的四家詩是指漢代傳習《詩經》的齊,魯,韓,毛四家.其中齊詩為齊人轅固所傳,魯詩為魯人申培所傳,韓詩為韓人燕嬰所傳,毛詩則為魯人毛亨,趙人毛萇所傳.四家詩中齊,魯,韓三家都屬於今文經學,在漢武帝時已經立於學官,合稱為三家詩或今文三家;而毛詩屬於古文經學,到東漢才立於學官.東漢經學大師鄭玄集今古文經學之大成,作《毛詩傳箋》為毛氏的《詩故訓傳》作註釋.此後,三家詩逐漸衰亡,而毛詩獨傳. 關於《詩經》的分類,曾經有六詩,六義,四始,四詩等多種說法.

四始說:出自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

大雅始,清廟為頌始.""始"之意義,壹說分別為國風,小雅,大雅,頌四者的開始,壹說國風,小雅,大雅和頌四者為王道興衰之所由始.

四詩說:又稱二南獨立說.所謂的二南指的是《國風》中的《周南》和《召南》.十五國風中有十三個以"風"為名,惟獨二南例外.因此,到了北宋,蘇轍在他的著作《詩集傳》中首次提出了二南獨立說,認為《周南》,《召南》應該從《國風》中獨立出來,另立壹類.支持這種說法的學者認為"南"是樂歌之名,詩之壹體,相應的,《詩三百》也應分為風,雅,頌,南四類,這也就是所謂的四詩.

我們今天所見到的《詩經》本子是依照風,雅,頌的體例來編排的.那麽風,雅,頌又是按照什麽標準來劃分的呢關於這壹點今人多認為是風,雅,頌是音樂上的分類.中國有音樂文學的傳統,在《詩經》的時代,詩和音樂是融合為壹的,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詩在當時都是歌詞.所以按照詩歌的音樂來劃分風,雅,頌應該是合理的.

對於風,雅,頌的具體含義,前人曾經做過這樣的解釋:

風者,風土之音,民俗歌謠之詩也.所謂國風,是各諸侯國統治地區的地方土樂,民間歌謠,這裏的民俗歌謠之詩是相對於朝廷詩樂而言的,在作者的階級身份上並沒有嚴格的限定.《詩經》***十五國風,160篇作品.

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朝廷之樂曰雅,也就是說,雅是周代朝廷的正樂.稱周天子都城附近之樂為正樂應是出於當時的尊王思想.稱之為雅樂,正如當時的普通話,標準話稱為雅言.雅又分為大雅,小雅.大小雅應當是因時代不同,音樂亦有所不同,故分.大雅***31篇,多作於西周初期;小雅***74篇,多作於西周末期,較大雅產生為晚,風格上更接近國風.

頌,宗廟之樂歌,宗廟之音.也就是說,頌是祭祖祭神時用的歌舞曲.頌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