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詩滿花香,酒滿杯,文化人的浪漫是妳必須知道的花的故事。

詩滿花香,酒滿杯,文化人的浪漫是妳必須知道的花的故事。

對於熱愛高雅的古代文人來說,無論是寫詩還是寫信,他們怎麽忍心把自己精心寫好的詩詞寫在平庸俗氣的紙上,就像讓天生麗質的美女穿破衣爛衫壹樣?因此,文人會自己制作“花箋”,也叫“詩箋”——選取精美多彩的紙張,精心裁切成所需的尺度,再用不同的顏色印出獨特的圖案。題材可以是花、鳥、魚、蟲、山水、碑刻等。在這樣的紙上,寫詩寫信,與人交往,是最高雅而不庸俗的。

?眾所周知,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壹,最早出現在漢朝宣帝大帝登基的時候。因為紙剛發明的時候產量和質量都有限,而且只有少數受過教育的達官貴人使用,直到500多年後文風鼎盛的南北朝時期,文具才真正出現,並被文人廣泛使用。徐陵《玉臺新詠序》中有“三妙跡,壹書龍伸曲,五色文具,河北膠東紙”壹句。

?此後,在詩歌鼎盛的唐代,文具作為詩歌的載體,也頻繁出現在文人詩室。最有名的是薛濤的文具,也叫浣花文具,是用芙蓉花皮做的,加了荷花汁,使紙張呈桃色,小巧雅致。據說她愛上大詩人元稹的時候,就用這種信紙寫情詩送相思。

唐代的信紙上沒有雕刻圖案。五代時,有人用沈香刻制山水、鐘鼎、人物,稱為“打磨小書”,再用文具覆蓋,再用木棒或石蠟在紙的背面打磨,使雕版上的圖案印在紙上。這就成了“拋光文具”,也就是後來雕版印刷文具的前身。

?宋元時期出現了許多精美珍貴的文具,如碧雲春樹文具、龍鳳文具、團華文具、金華文具、流沙文具等。,但雕版印刷彩色文具尚未出現。

?直到明末,隨著版畫藝術的蓬勃發展,精美的文具,如《羅璇成古文具》、《十竹簡》等都是那個時期的佳作,文具上的內容多為山水、花鳥、人物。

?在清朝,文具變得更加廣泛使用。它不再只是文人的專屬玩物。崛起的商人階層也用它進行商業往來,文具被越來越多的人用於書信往來。當時很多書店邀請名家繪制、雕刻新穎精美的文具,並印制成文具譜,受到很多文人墨客的追捧。

?直到民國年間,隨著我國的動蕩,戰爭爆發,民生漸衰,西風漸入。越來越多的人主張用白話文寫新詩,使用外國紙和外國墨。於是,就連壹些老字號書店和文具店也因為經營越來越困難而倒閉了,文具作為“幾個速寫”和“壹清二楚”逐漸受到冷遇。

?此時,兩人懷著對木刻藝術的熱愛和對延續民族文化的赤誠之心,決定搜羅市面上所有的文具樣品,選出精美的,組裝印刷成壹個批註,“是後世訪古者偶爾涉及的。”這兩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魯迅和鄭振鐸。

“這不僅是為了研究清朝,也是中國木刻史上壹個偉大的紀念耳朵。”當時在上海的魯迅在給正在北平教書的鄭振鐸的信中寫道。他們倆都喜歡收集木刻,尤其是魯迅。“他試圖花錢重印《世民圖》數百張——後來這本書實際上助長了中國現代木刻創作的風氣。他很早就找文具,特別註意北平刻的是什麽。”他邀請鄭振鐸壹起完成做筆記的工作。鄭二話沒說,同意了。他們都知道,在這樣壹個戰爭和混亂的時代,如果我們稍有懈怠,“這件事可能很快就要毀了”,“在幾個小時內開展這項工作將更加困難”

?於是,其中壹人在北平周邊尋找,與店主協商印刷事宜,另壹人同時在上海、杭州、廣州收集樣品,請朋友幫忙尋找。兩人忙了半年,終於收集到了上百份樣本,最後魯迅先生終於選出了332份,匯編成了壹本叫《北平筆記》的書。

?雖然只花了幾個月,但是有很多艱辛和並發癥。鄭振鐸在他的《訪記雜記》中記錄了細節。

?我們要面對的第壹個困難是收集文具樣品。鄭振鐸平時在北大教書,只能利用放學後的各種市場,隨時隨地關註文具樣品的存在。“有壹次,他從東單牌樓走到東四牌樓,經過龍符廟街的東門,再往北走。進門的南紙店不下十家,大多只賣洋紙、洋墨、八行文具。最尖端的也只賣幾個牌樓文具,卻如此簡陋浮躁,不足為慮。”這足以說明他當時的努力。

壹旦他發現了那些“清純絕倫”、“瀟灑得體”的詩詞,他又喜歡上了。清秘閣、春景閣、松花齋、松石齋、藝文齋、榮寶齋、景文齋、誠興齋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對每壹個都了如指掌。

?如果收集文具樣本僅靠人工就能克服,那以後真的要麻煩鄭振鐸找書店打印了。因為兩人自費印刷,計劃只印壹百本,所以很多書店都以數量太少為由拒絕了這個要求,這讓鄭振鐸關了很多門,尤其是《頑強的米青館》不是說印的數量太少,而是沒有足夠的人力去印;如果妳繼續下去,妳會被忽視;讓妳的舌頭疲勞,嘴唇發燙,他們只是對妳視而不見。”雖然很無奈,但他終究沒有放棄,盡力托人找關系示好,就這麽定了。

?最後,意想不到的困難是,由於鄭振鐸認為“刻工真的是做筆記的重要元素,其重要性可能不亞於畫師”,他認為“在北平的筆記中,真的需要把畫師和刻工並列”,所以他決定訪問筆記中所有畫師和刻工的姓氏!但當時他為此“相當不卑不亢”。在世俗的眼裏,這個小雕刻師只是壹個毫無價值的工匠。買了樣品後問刻工誰在批註上寫了他們的名字,真是壹件“奇怪的事”。但在鄭振鐸的堅持下,他反復詢問,四處打聽,打了幾個草稿,終於查出了大部分名字。“在這個木雕行業像晨星壹樣搖搖欲墜的時候,加上這個表彰,幾乎也是木雕歷史最後壹頁的重要文件。”他寫道,他要用自己的記譜法,為文化藝術史上每壹位默默無聞的匠人“永生”。這樣的感情讀起來很感人。

?魯迅在《北平註釋》的序言中寫道:“有誌於寫作寫作者,必更有技巧,而寫作寫作之道,必盡矣;如果以後有作者,他會另辟蹊徑,爭取新生;說到它的故裏,應該早在閑暇之余。雖然這是壹本很短的書,知道的人很少,但是在壹個時間壹個地點,繪畫的跌宕起伏是相當中的;它不是中國木刻歷史的豐碑,而是幾件藝術品的老花園;也會被後來的遊客不小心牽扯進來。"

?在那個充滿躁動和劇變的年代,他們作為見證者,見證了古老的中國被先進的西方壹點點腐朽沈沒,優雅浪漫,自戀被鋒利的船和槍無情碾壓。他們只能在無望和期待中徘徊,守護著這個流傳千年的無用卻美麗的匠心,記錄著壹個地方的風風雨雨,希望未來的人能偶然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