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
唐寅祖籍是晉昌,也就是現在的山西晉城,所以在他的字畫中,經常會寫“晉昌唐寅”二字。北宋時,唐家南遷,開始在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出生在蘇州吳縣吳池裏的壹個商人家庭。唐寅壹生有三任妻子。19歲與許廷瑞的二女兒許結婚,但24歲左右去世。後來可能會嫁給另壹個房間,但是因為考場作弊離開了。在與沈氏,或九娘結婚後,唐伯虎從小就有天賦。他熟讀四書五經,精通史記。65歲,438+06,中狀元,轟動蘇州城。29歲時,他去南京參加鄉試,並獲得謝園第壹名。就在他躊躇滿誌的時候,第二年去北京考試,他卻倒黴了,因為他卷入了考場舞弊案。總的來說,江陰首富的兒子許婧暗中賄賂了考官的家人,提前拿到了試題。事情敗露後,唐寅也被牽連進了監獄。程和李東陽是1998年北京高考的主考官。兩人都是博覽群書,試題非常晦澀,讓很多考生答不上來。其中只有兩篇論文,不僅答題得體,而且措辭優雅,讓程欣喜地脫口而出:“這兩篇論文非唐寅和莫屬。”這句話被在場的人聽到了,散開了。唐寅和進京後,尤其是程被任命為主考後,曾多次來看望他。唐寅也請他為自己的壹首詩作序。這引起了其他人的懷疑。這壹次,當我在考場上聽到程這樣說時,我被平時討厭他的人抓住了把柄。壹群人開始談論皇帝,說程收受賄賂,泄露了話題。如果不嚴格追究,那就有失天下學者的心了。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很生氣。他當即決定,不允許程看報紙。程宣讀的論文全部由李東陽重讀,程、唐寅、被投入大理寺監獄,由專人審判。許婧入獄後,他經不起折磨。他承認他用壹塊金子買通了程的親戚,偷了試題並泄露給了唐寅。經過刑部和官方的聯合審查,許婧推翻了他的供詞,說這是逼供。漢武帝下令“平反昭雪”,程出獄後,因不滿而死。唐寅出獄後,被貶到浙江當小吏。唐寅羞於不上任。《唐音圖》軸,明、唐音繪關於這次考試的記載很多,說法不壹。其實這是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結果。《明成祖傳》說:“或敏感政治之獄,傅漢欲奪其位,使其可奏,秘不可明。”但毫無疑問,這件事對唐寅來說是極其嚴重的。從那時起,唐寅決定從事壹項事業。回國後,他醉心於美酒,遊歷名山大川,立誌壹生以詩書畫為伴。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離開蘇州,乘船到達鎮江,從鎮江到揚州,遊覽了瘦西湖、屏山堂等名勝古跡。然後乘船沿江,過蕪湖、九江到廬山。廬山的壯麗景色給唐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在他後來的繪畫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乘船回到黃州,看到了赤壁之戰的遺跡。唐寅的《赤壁圖》就是據此繪制的。後來,他南下湖南,登上嶽陽樓,遊覽洞庭湖。並南下爬南嶽恒山。重入福建,漫遊仙遊縣武夷、九裏湖名山。唐寅從福建轉浙江,遊雁蕩山、天臺山,渡海到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回安徽,黃山、九華山。此時,唐寅已經花光了錢,不得不返回蘇州。唐寅行萬裏路,歷時九個多月,走遍名山大川,為後期繪畫增添了不少素材。回到蘇州,家裏很窮,老婆大吵大鬧,最後離開了他。他住在吳趨坊街角臨街的壹棟小樓裏,自娛自樂地和畫家們在壹起,以賣畫為生。他在壹首詩中寫道:“不煉仙丹,不打坐,不為商賈耕田。”有空寫個丹青圖賣,地球上不賺錢。“以示淡泊名利,專事免費讀書賣畫。”《望春聽風》卷,明·唐寅寫唐寅三十六歲時,選擇城北桃花塢,建雅閑居,過野奢生活。桃花塢原為宋代張莊竹簡別墅,歷經風雨滄桑,現已破敗不堪。不過這裏風景宜人,環境很安靜。壹曲清溪流過,幾株野桃柳死在溪邊,頗有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賣畫的錢蓋了桃花塢別墅。雖然只有幾間茅舍,但屋檐下掛著雅致的匾額,如雪圃堂、夢墨亭、蝴蝶齋等。唐寅壹生愛桃花。山莊取名“桃花庵”,他自號“桃花庵主”,並寫下《桃花庵歌》:“桃花仙育桃樹,采之以飲。醒來的時候只坐在花前,醉了就來花下睡。半醉半醒日復壹日,花開年年。....."春天,園中百花盛開,他邀請沈周、朱允明、文徵明等人來此飲酒作詩,用毛筆作畫,歡天喜地分手。. "喝如白晝,來了就喝,不問,醉了就睡著。”(《朱允明唐子畏墓誌銘》)此時的唐寅,清閑超然。明鄭德九年(1514),被明宗室王寧招至南昌。後來,他發現自己陷入了王寧的壹場政治陰謀,於是他裝瘋賣傻,逃了出來,回到了家鄉。後來,王寧反叛朝廷,被平定。幸好唐寅躲過了殺身之禍,但也惹了不少麻煩。此後思想逐漸消沈,轉而信佛。此後,他被封為“六魯斯”,自治黨的印章是“逃禪仙人”。從南昌回國後,常年生病,不能經常畫畫。此外,我不能保持壹個房子,所以我的生活很艱難。我甚至經常向我的朋友祝枝山和文徵明借錢。其間,著名書法家王充經常來幫忙,並娶了唐寅的獨生女為媳婦,這成了唐寅晚年最幸福的事。明朝嘉靖二年(1523),54歲的他,健康狀況更加糟糕。這年秋天,他應朋友之邀,去了東山王家。但蘇東坡原著中有兩句話:“百年強半,來日無多痛”,恰好觸動了唐寅的心情。他難過了壹段時間,離家後就病了,很快結束了悲慘的壹生。死後葬於桃花塢北。嘉靖26年遷至王家村橫塘鎮。他死後,他的親友王充、朱雲明、文徵明等人集資辦了喪事。朱允明寫了壹篇千余字的墓誌銘,是王充寫的,刻在石碑上。唐寅在後世的生平事跡,大多是從這個墓誌銘中獲得的。《資書詞》卷,明唐尹姝唐寅仕途坎坷,晚年生活慘淡,以至於他的詩幾乎散在身後。明朝萬歷年間,常熟書商何仰慕的詩和人,不惜重金從壹張紙上征字,為他收集整理詩詞歌賦。付梓讀了唐寅生前散佚的近百首詩文,使唐寅有了第壹部傳世的詩文全集,洛陽紙貴壹時。後來江南有名的出版藏書家。常熟書商金毛也很欣賞唐寅的才華。他在編目《明代詩歌年譜》和《於海古今文遠》時,特別詳細地收錄了唐寅的詩歌和軼事,豐富和完善了唐伯虎的詩歌,為後人積累了生動的文化資料。金毛後來獨立承擔了重建唐寅墓的任務。據《蘇州府誌》記載,三月十六日,在沈嘉,崇禎、金毛和同縣的秀才們遊歷了王家村、橫塘、姑蘇。由於唐墓中荊棘荒蕪,壹代英才牛羊被流放到墓地,他們頓時感到可惜。他在附近的田夫打聽,才知道唐寅死後,繼承人中只有壹個侄孫女和寡婦,經濟困難,被困城中,以至於唐寅缺少四時祭祀。金毛悲傷地哀嘆道:“這是做朋友的罪過。千百年來讀過伯虎文章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何苦呢?”於是,金毛慷慨解囊,重修了墓印,立了石碑,並在墓旁建了三座祠堂。蘇州地方官雷啟建親筆題詞“重修唐代謝園墓”,說“更願將石永遠留在身後者。”
繪畫風格
唐寅早期的繪畫有《遠攻唐力》和《交遊神州》。早年拜吳學派創始人沈周為師。沈周和周琛都是當時蘇州著名的畫家。沈以觀梅圖為軸心,明、唐寅畫元畫為宗,周以南宋院體畫為師。這是明代的兩大畫派。唐寅雖師從周辰,卻有勝藍之譽。同樣是他強項的唐寅,融合了南宋風格的元人筆法,壹時間大有進步,甚至超過了他的老師周辰,聲名大噪。唐寅畫山水畫最多,成就最大。唐寅的足跡遍布四川的崇山峻嶺,他的胸中充滿了千山萬壑,這使他的詩畫有了吳詩人所沒有的蒼勁之氣,化為瀟灑。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雄偉險峻的山川、亭臺小橋、時時刻刻的山川美景,也有描寫亭臺樓閣、園林和文人閑適生活的。山水人物畫氣勢磅礴,略顯清麗別致,題材豐富多樣。由於唐寅很少在畫作上標明年份,且畫風變化不規律,很難推測他作畫的時間,也很難按時間劃分他畫風的變化過程。唐寅師從周辰後,主要生活在南宋,但有時畫得與沈、文相似,如《南巡圖》。這是鋼琴家楊36歲離開蘇州時送給唐寅的。唐寅擅長寫意花鳥。他活潑灑脫,趣味十足,充滿現實主義。傳說唐寅寫的《烏鴉陣圖》掛在家裏。壹天,成千上萬只烏鴉在屋頂上縱橫盤旋,仿佛在激烈搏鬥,令人嘆為觀止。唐寅花鳥畫的代表作是《壹幅枯糠圖》。其構圖采用折枝法,枯樹的枝條從右下方彎曲向上延伸,色彩鮮艷,用幹筆濃墨描畫,蒼老挺拔。用積墨法畫壹只棲息在樹枝上的八哥在高聲歌唱,樹枝似乎也在隨著節日而動,從而表現出大自然中生命節奏的和諧之美。光禿禿的筆葉,壹兩根細細的藤蔓,幾株野竹,和枯樹上的老葉子壹起畫出來,更增添了雨後寧靜清新的氣息。右上角,詩中寫道:“山色蒼茫,鳥語春雨。”詩畫相映,把對象的表現和畫家的意趣融為壹體,體現了非凡的思想。這幅畫是小寫意,壹路得心應手。它以書法代書寫,筆力強勁,造型優美,筆法簡潔,筆法典雅,形象婉約。由此可見唐寅在探索寫意技法,開拓花鳥畫新境界方面的卓越成就。唐寅的水墨花鳥畫基本以水墨為主,墨韻明快,趣味盎然。其著名的《雨竹圖》以兩組厚葉為主枝,其次為淡葉,再以幾筆葉相互呼應,葉皆沖下,雨打竹葉。唐寅書法源於趙孟頫的融合,其風格豐富靈動,飄逸飄逸,為畫名所掩蓋。他的代表作《落花詩》。在《培臺實景圖》壹頁上,明確唐寅擅長畫山水、人物、仕女、花鳥為唐寅,尤以山水、仕女著稱。唐寅的山水畫,早年為沈周所仿,傳世甚少。現存作品有《洞庭黃毛竹圖》、《振壽堂》以及唐寅21歲時的《竹上竹圖》。中年山水畫以宗法制為主,而周晨的山水畫是南宋的、劉松年所教,所以唐寅的畫可以追溯到南宋以、劉松年為代表的機構畫派。在老師周琛的影響下,他學會了宋人嚴謹渾厚的作風。同時,他還參與了、夏圭的構圖和筆墨技巧,廣泛涉獵北宋李成、範寬、郭和元代黃、王蒙的長處,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畫面布局嚴謹有序,造型真實生動,山勢雄偉,山石陡峭,斧劈斧劈,筆法蒼勁,筆墨淋漓。代表作品有王充《出山記》、《沛泰實景》、《走泉橋》、《關山行旅圖》等。到了晚年,他的畫風已經脫離了周辰的風範,自立門戶。此時的工筆山水多,作品有《山道之風》、《春山之伴》、《夕陽下的孤獨人》、《西州的故事》、《坐席上的孤獨人》等。從這些畫的風格來看,畫風構圖簡潔明了,用筆多為細心,就像遊思邈壹樣,纖瘦而不弱,有力有韻,有剛柔相濟之美。切割巖石的方法很多,有短切、長切、直劃、反劃、方折、圓轉等。樹、屋、溪等景物,穿插有序,密而不窒,雜而不亂,充滿了節奏感和文人畫的唯美空靈之美。墨色淋漓,濃淡豐富。唐寅的山水畫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藝術成就。壹方面是因為他能打破刻板印象。無論是北方畫派、江南畫派,還是南宋、元代的庭院山水畫,以及沈周、周晨等著名畫家,他都努力學習,博采眾長,創新創造,最終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另壹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對自然山水有著切身的觀察和真切的感受,從取之不盡的真實山水中汲取營養,從而在他的山水畫創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滋養作用。他的作品氣勢磅礴,嚴謹準確,細膩深刻,超越了同時代的壹些畫家。以“王叔宮妓女”為軸心,唐寅《唐寅》中的貴婦畫像和人物,並沒有超出南宋人物畫的圍欄。尤其是他的帶有濃重色彩的工筆人物畫,如明亮的眼睛、潔白的牙齒、美麗而粉紅的臉頰...依然是南珠書院的人體彩繪遺風。他的人物畫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壹個是線條細,色彩美,氣象高,來源於南宋的機構畫。如《王叔宮妓女圖》中,畫家用傳統的工筆技法和“三白法”染了壹個宮女的臉,突出了宮女的強烈應用。衣服線條用精細流暢的鐵線條繪制,衣服塗上豐富的色彩,讓再續前緣華麗無比。生動地描繪了名妓們爭相打扮,爭奇鬥艷,風騷無比,不愧為唐寅仕女圖中的佳作。另壹幅脫胎於南宋庭院,筆墨流暢,線條起伏。代表作品有ⅸ秋風扇圖、李端端圖等,畫風由清麗轉為古樸典雅。畫家將李行雲流水的描繪與宋代顏回疊葦的描繪相結合,使畫面充滿了節奏感。唐寅的人物畫寫實功力深厚,形象準確,獨具神韻,故《明史》評其人物畫“錢舜舉之下,(杜謹)在俗人之上”。唐寅傳世花鳥畫不多,現存作品有《墨梅圖》、《朱楓圖》、《名妓春景》、《水中荷花》、《杏花》等。畫風與宋元水墨畫相差甚遠,隨著沈周的創新而有所提煉。比如《墨梅圖》中,唐寅用水墨畫了壹朵梅花,用筆畫幹了的梅花,無骨,筆法飄逸灑脫,頗有質感。而《鷓鴣春色》則是隨意的水墨寫生,比沈周更活潑自由,也不像梁麟、呂紀那樣粗獷豪放,自有清新活潑之趣。唐寅不僅是壹位著名的畫家,還是壹位詩人。據不完全統計,他寫的詩大約有600首。他的詩風華麗、通俗、流暢,抒情即席,以才情取勝。詩文的內容多是揭露社會矛盾,表達不公,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錢塘風光圖軸》顯示唐寅畫唐寅對傳統繪畫的貢獻,大致可以概括為三點:壹是融合了南北流派,發揚了以文入畫的傳統。北宋初期,由於地理條件和風格的不同,國畫分為南北兩派。以李成、管同、範寬為代表的北方畫派,畫風博大精深,石體堅實,畫風奇峻,氣勢恢宏;以董源、巨然為大師的南方畫派,風格柔和溫婉,筆墨飄逸靈動,水墨潤澤,距離感極強。但它們都有自己的弱點,如北方畫派過於暴露,缺乏意蘊,缺乏韻味和距離感等。南方畫派缺乏力量、莊重和神韻。唐寅的成就是打破了刻板印象。他從筆法、氣勢、筆法、設色等方面,融合了南北派的不同淵源,吸收了元畫的優點。最終形成了結構嚴謹、風格奇特、筆法飄逸、筆墨淋漓、意境空靈的獨特風格。他的畫既有宋畫的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畫的書卷氣,為吳派的興起和文人畫傳統的弘揚做出了巨大貢獻。第二,詩書畫的有機結合。唐寅不僅是著名的畫家,而且在詩詞書法方面也有著深厚的造詣,為詩詞書法的有機結合做出了新的貢獻。組合方法如下:壹、書畫風格壹致和諧,書法的趣味和繪畫很像,因為兩者都強調個性和真情的再現。唐寅書法源於趙孟頫和李北海。他的筆法清雅細致,風格端莊自然,類似於“院式”的山水畫風格,但在章法上也是幹凈飄逸的。二是將書法運用到繪畫中,這壹點在唐寅的傳世畫作中更為明顯。此外,詩與四的和諧是唐寅繪畫的又壹特色。比如唐寅的詩豪放不羈,戲中有憂;他的畫和詩是壹樣的,比如在肖像中看深刻,在戲裏思考。第三,詩畫的緊密結合。唐寅畫中的詩與情,與畫的主題和意境密切相關,從而闡明或豐富畫面的內涵。作品中的背面藍墨,通過象征、寓意、擬人、意境的營造,生動地表現了詩意。這種詩意與不平之美的結合也是唐寅繪畫的壹大特色。唐寅對書畫的貢獻還表現在其他方面,如深化了文人畫的題材,促進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鳥的全面發展,加強了文人畫的自我表現意識,對後世影響深遠。
書法欣賞
唐寅的書法沒有繪畫和詩歌出名,但才華也極高。他的書風離不開趙孟頫的影子,所以王士禛在《益州山人稿》中評價說:“伯虎書入吳興寺,乃弱也。”事實上,唐寅的書法和繪畫壹樣,講究諸子百家,各有千秋,但也不會長盛不衰,還沒有達到“會時人書老”的境界。根據文獻記載和現存著作,他對趙孟頫、李詠、顏真卿、米芾等都有廣泛的研究,不同時期各有側重,形成了不斷變化的舞臺觀。總的來說,他的書風變化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第壹個時期是在他30歲之前。他生活在故鄉蘇州,與同齡的交遊,深受文的影響。因此,他們的書法和繪畫非常接近。唐寅二十多歲時所作的《黃小景圖卷》(上海博物館藏)與文的工筆非常相似。書法也是從趙孟頫開始的,都是清麗秀麗,筆畫優美。唐寅的《藏畫大師》和文徵明的很像。第二個時期是從30歲到36歲。唐寅科場破敗,妻子離異,他無奈只能靠詩詞書畫謀生。當時他在書法上奉行唐代,並盡壹切努力使之規範化。佑宗顏真卿楷書端莊渾圓多肉,結長,剛勁密致,點畫細厚,並吸收隸書,以橫筆如“蠶頭”收尾。第三階段是37歲至45歲。唐寅正值壯年,住在世外桃源的桃花寺,致力於詩書畫的自由創作,自得其樂,達到了創作的巔峰。當時書法回到趙孟頫,趕上唐代李詠,形成了自己成熟的風格。它是以俊俏嫵媚的趙體為原型,用優美的筆墨循環,並融入了李詠的斜姿、雄渾的筆法、傳神的布局,使他在美中渾厚,在美中靈動。這種風格的作品有很多,如鄭德元年(1506)三十七歲的《七言律動軸》(臺北故宮收藏),三十歲的《山路松聲軸》上題(臺北故宮收藏),三絕行書(丁念賢收藏),都是趙孟頫和李詠的。第四期,卒於46歲至54歲,屬於唐寅晚年。自四十五歲起,裝瘋從西寧王姜處逃回。他進壹步看透了世界,思想更加消沈,行為更加頹廢,書法更加傳神,吸收了米芾的求意、借勢的風格。他用筆快而有力,從容而快樂,豪放而率直,追求力度、速度和神韻。同時將各派筆法融為壹體,使結構和用筆充滿變化,達到壹種自由飄逸的境界。代表作品有《喜洲方言老圖軸首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望春聽風圖軸首題》(南京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