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每當讀到這句詩,我仿佛又回到了東風十裏,紫燕呢喃的,兒時的某個春天。
全詩如下: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是清代詩人高鼎所作。
最美的是草長鶯飛,楊柳春煙八個字。
江南二月,雜樹生花,群鶯亂飛。楊柳初綠,黃綠未勻。
小時候,老師教我們畫柳樹,先畫個樹幹,再畫幾條疏疏的,垂下的線條,線條旁對稱地點些細碎的長點,那就是剛露出的柳芽了。
可是我們畫不出輕風蕩柳的樣子,更繪不出楊柳拂堤,綠如煙雲的神采。
春天最美的,是初暖的壹刻。
像是愛情萌芽時的朦朧和小心翼翼的試探。
野李子樹鼓滿了花苞,密密匝匝,含苞待放。
桃花早騰起了壹樹粉紅的雲煙,美的像唐詩宋詞,像詩經中的新嫁娘,灼灼其華,灼灼其華。
玉蘭花迫不及待,花開滿樹,或白如雪,或紅如霞。
細雨如絲垂柳似煙。
麗日遲遲,白日漸長。
孩子們放學回來時,太陽依然老高。
春風和煦,空中飛起壹只只風箏,有的像鳥,有的若蝶,映襯著藍天,飄飄搖搖。
孩子們在春風中追逐,在草地上奔跑,牽著風箏,邊跑邊笑。
兒時,春天來臨,天氣晴朗,我常常騎著自行車,帶著我的小黃狗,去野外踏青。
我騎著車,唱著歌兒,笑嘻嘻地撥動鈴鐺,丟下壹串串叮呤呤的音符,小黃狗高興地跟在後面,拼命地跑。
跑著跑著,我的小黃狗變成了大黃狗,大黃狗變成了老黃狗,老黃狗漸漸隱去,消失在它生命的盡頭。
而那個笑的像風鈴響,騎著自行車的小姑娘,也漸漸地長大,終於含著熱淚告別了小時候,成長為壹個不露聲色,目無表情的成人。
首先我推薦壹首詩:
將進酒·君不見
唐 ·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詩意我就不多解釋,可以自己查閱。我比較喜歡其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啊!歲月壹去不復返,隨著時光推移,我們終將老去,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命運,所以我們要珍惜活著的每壹天,賺錢的目的就是花,花了還能再賺,切勿為了將來過上好日子而舍不得花錢而委屈了此時此刻,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麽樣子,該享受的就得即使享受,不要等老了對著鏡子嘆息自己已然老去,再也沒有昔日朝氣!
剛剛過完年,突然發現自己又大了壹歲,已過30的我,感覺自己也在逐步邁向老年,平日裏比較忙,也不想這些,這幾天想了很多,雖然壹直在進步,可是隨著獲得東西越多自己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以前自己壹個人,就想著賺錢娶媳婦買車買房,如今已成家,也有了孩子,有了車,買了房,可是壹大家子的開支全部落在自己身上,每月的房貸,得還20多年,有時候自己真得挺害怕的,如果哪天沒有了收入我該怎麽辦?所以覺得這首詩寫的真好,要懂得即使享樂,不要讓自己在委屈和壓力中老去,而悔其壹生,沒有享受就老了。
很晚了,心情很復雜。自悟:年少不作為,老來無回憶。葉落因風吹,人老會永睡!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是我喜歡的兩句詩。
壹段溫馨美麗、如夢如幻的 情感 ,本來是很值得去回憶的,只因當時的人沈迷其中,漫不經心,沒有在意和珍惜,如今物是人非,回想起來,只留下壹片淒婉和茫然。
這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的《錦瑟》中的名句,全詩如下:
錦瑟無端五十弦,壹弦壹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喜歡詩的人無不對它津津樂道,堪稱久負盛名。然而本詩通篇帶有壹種特有的晦澀神秘和悱惻衷艷的美,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紜,莫衷壹是。
今人引用這兩句詩時大都是表示那壹份逝去的感情只能留待以後永遠的追憶,昔日的悲歡離合,明知它已經過去,癡戀無益,只是每當想起昔日的情形,心底總會有壹種說不出的傷感。是懷念,是釋然,是茫然且惆悵,是對失去的戀情或愛人刻骨不忘的迷戀和思念。
納蘭性德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又說:“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是多少人期望的,真做到了,人生就不會有遺憾,可惜這永遠不會實現。當時以茶賭書(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書某頁某行,誰說得對就舉杯飲茶為樂,以至樂得茶潑了地,滿室洋溢著茶香。)這樣的尋常之事,現在也只能回味追憶。
“當時只是平常事,過後思量倍有情。”逝去的是歲月,不老的是思念。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許多人問過我,“妳的微信名字,‘看今朝’,有什麽含義啊?”
我就會把這幾句說給她聽,並說,這是偉人毛主席的壹首詩詞《沁園春·雪》末尾的幾句。
我當然沒有偉人的磅礴大氣,也沒有偉人的偉大胸懷,也沒有龐大的偉人格局。
但偉人的這首詞,壹直在激勵著我,激勵我勇克難關,偉人的這種豪邁氣勢,砥礪我人生的豪邁,教我無視困難、蔑視低谷,雙手劈開荊棘路,卻教朝陽無限美!
看今朝,是我的名,更是我的座右銘!
我最喜歡的壹句詩詞是: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姜夔《揚州慢》)
南宋姜夔在《揚州慢》詞中抒發黍離之悲,痛恨金人的侵略,悲慨揚州城池的荒蕪,不滿南宋朝廷的衰頹。
詞句寓情於景,移情入景,以樂景襯哀情,愈見其哀。橋還在,水還在,明月夜還在,芍藥花還在,然而城何在?人何在?繁華何在?
詞人低首沈吟,先聽覺後視覺,化虛為實,以動寫靜,先用昔日的興盛反襯今日的衰敗,用昔日之繁榮反襯今日之蕭條,渲染壹種清幽傷感的氛圍,寄寓詞人內心的傷痛。
想想以前的揚州是杜牧筆下的揚州: 是“十年壹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是“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是“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壹個生活富足、極盡享樂的花柳繁華地。
看看現在的揚州, 經過南侵金兵的洗掠,“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繁華的揚州城已成為壹座空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人民厭惡戰爭,渴望和平安寧,壹個荒涼衰敗的空城。
自然而然地,作者生出壹種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 歷史 興亡感。經歷了戰亂,遭遇了兵燹,作者漫步戰後的揚州,走到瘦西湖畔,二十四橋邊,感慨萬千,揚州的明月夜此時是多麽冷清,多麽淒涼啊!
“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我最喜歡的壹首詞《聽雨》,為宋朝蔣捷創作。喜歡詞中將人生的三種境遇,借雨抒發,令人嘆為觀止。
博覽歷代文人墨客慧筆之下,以雨托思,借雨達情的佳句不勝枚舉,千絲萬縷毛毛細雨總是和詩人的情懷隨影相伴。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此詩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此詩為唐朝王維的《渭城曲》,都借雨抒情,雖提有雨字,但沒有蔣捷“聽雨"的那種意境,詞中不同時華的人生境遇,在“聽雨”壹詞中展露無遺,使人感懷萬千,以“聽雨”繪制出三幅“聽雨”畫面,讀來令人浮想感同,叩心身受。
少年不識愁滋味”,我們何嘗不是青春年少時,雖“聽雨歌樓,追歌夢舞,狂歡之後,難免淡愁迷惘不時襲心,令人悵然若失。“人到中年萬事休" ,隨時面臨雲低雁叫,水闊風急,各方壓力讓人喘不連氣來,“人到老年當感悟",歲逝鬢白,雨僧廬下,人世悲歡離合總是無情,壹切無可奈何,只有任它去吧!
無論我們所處人生那個階段,請妳壹定做到“愛恨隨意,往事清零",活在當下,珍惜現有,莫嘆得失。
我最喜歡這首詩
勸學詩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孩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感覺很觸動,讀到這首詩的感覺,很喜歡,很短小,但朗朗上口。尤其以前讀書的時候,會很早起來,天黑漆漆的,就會想起這首詩,非常應景。
後來覺得讀書覺得很快樂,以前喜歡看自喜歡的書,覺得看到很高興。
小時候家人帶著去,後來自己喜歡去書店,長大些各種類型的書都會看壹些,比如縫紉,烹飪,繪畫,平面設計,童話,勵誌的名人故事。
去過很多不同的書店,怎麽去的最短路線都了然於心。
這個書店是方所,網紅書店,裝修特別漂亮。而且藏書很多 我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書,,都能在這兒找到。
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外面熱得像壹個火爐壹樣,但壹進這個書店,就覺得特別涼快。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醉臥玲瓏下,舉杯邀月,望與妳***舞,和清風,落飛花,伴明月,卻終究夢壹場。酒撒天地,逝過去,對妳的壹切,泯滅心底。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夕陽伴雨,花飛花落,泥濘的小路,像極了心裏,思愁的紅線,終究牽絆了我的身子,掙不開,扯不斷,最後嘆息壹聲,坐臥懸崖,輕輕緬懷。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壹朝朝,壹幕幕,曾經的壹切,變成了幹涸,曾經的所有,荒蕪了壹切,伴著落雲,撒落涼雨,繼續,思之若狂……
陸遊《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釋義:
我知道人死後,萬事皆空。
不能親眼看到全國統壹,還是心痛。
若有壹日軍隊收復了中原,
家祭之時,壹定要把這個消息告訴我。
陸遊,字務觀,愛國詩人的代表。
因觸怒秦檜被排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打擊,後辭官歸隱。在那個時代,奸臣當道,陸遊誌向無法實現,才能無法施展,只能寄情於詩歌。
生平所作詩近萬首,其中的愛國作品慷慨激昂,表達了愛國誌士收復中原的願望,和辛棄疾的詞壹樣(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成為時代最強音。
《示兒》這首詩是陸遊的絕筆之作,要想讀懂這首詩歌首先要了解,陸遊當時所處的朝代——南宋。
由於金國的入侵,宋王朝南渡,在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權。南宋在是壹個經濟發展水平很高的朝代,有了資本 社會 的發展苗頭,但是在軍事上卻是低能兒。統治者壹味委屈求全,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令很多文人墨客悲憤交加。辛棄疾和陸遊是其中的代表者。
陸遊臨終之前寫下這首《示兒》做為遺願:
如果有壹天王師收復中原,壹定在祭祀我的時候,把這件事告訴我。從中看出陸遊愛國的情懷,臨死都不能放下,及對朝廷無為的悲憤。
“掃胡塵”,“靖國難”是他的生平誌事所在。
“幾回回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我非常喜歡的壹句詩詞。出自於賀敬之的《回延安》。在廣東的那幾年,每壹次想家的時候腦海裏就會很自然的想到這壹句詩詞,壹種別樣的情懷瞬間湧上心頭。壹句“幾回回夢裏回延安”說出來了多少思鄉的遊子心中的夢;壹句“雙手摟定寶塔山”說出了多少人回到家鄉的喜悅和激動。遠離家鄉是為了實現心中遠大的理想,遠離家鄉是為了家裏的人能夠生活得更好。家,是壹個多麽溫暖的字眼。是家給了我們奔波打拼的動力。出門在外的孤寂,只身漂泊的艱辛都正是因為心目中那個家的支撐才讓我們日益強大。春節已經過去,又到了和父母和家人道別的日子 。盡管不舍,但是今天的離開是為了更好的相聚。祝福所有出門打拼的人平平安安,心想事成,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