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廟會有哪些傳統文化特色?

廟會有哪些傳統文化特色?

中國地方廟會是壹種多民族文化的民俗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很多地方,沒有什麽比春節逛廟會更熱鬧的了。我們來看看各地廟會的特色文化。

廟會

廟會上有很多民俗活動,比如:摸石猴,窩風橋賺錢等等。白雲觀弧形石雕下方,有壹石猴浮雕。人們認為觸摸石猴可以消除疾病,延年益壽,所以競相觸摸。

臥鳳橋下的橋洞裏掛著壹枚大銅幣。銅錢的孔裏有壹個小銅鈴,上面寫著“鈴響吉祥”的字樣。如果妳能用手裏的硬幣擊中銅鐘,妳就會得到妳想要的。這兩項是廟會上最熱鬧的活動。

隨著時代的變遷,古代廟會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如廟會期間的商務洽談,但展示民俗壹直是廟會的主要特點。內容包括舞獅、傳統國花表演、現代舞、北京民間人物造型、傳統商業“封面”展、老北京圖片展、民間工藝品展、特色書展、京劇、武術、雜技等。廟會集旅遊、休閑娛樂、購物餐飲於壹體,具有鮮明的傳統民族特色。

祭祀儀式

廟會的習俗與佛寺、道觀的宗教活動密切相關,往往需要舉行祭祀神靈的儀式。比如“線像”活動。“走像”是將神、佛的塑像裝在花車上,在城鄉遊行的宗教儀式,所以又叫“繞城走”、“巡城”。

北魏孝文帝九年(公元485年)遷都洛陽後,佛教得到弘揚,每年釋迦牟尼生日都要舉行佛像旅行大會。佛行的前壹天,洛陽所有的寺廟都把佛送到了凈明寺。很長壹段時間,有壹千多尊佛像。

旅行時,隊伍由獅子帶領辟邪,然後建築物上掛滿橫幅,接著是音樂、綜藝、熱鬧。唐宋以後的廟會迎神出巡,大多是對這壹時期形象活動的繼承和發展。並逐漸擴展到四川、湖廣、西夏。只是到了元明以後,圖像的走向衰落,很少有人記載。

祈禱活動

廟會壹開,四面八方都來祭拜,祭神燒香,祈禱還鄉。這是圍繞“廟”和“會”的神的活動,是傳統廟會的主題。其中,用巫術為孩子祈福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這是由中國農業社會的性質決定的。

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人們的生存環境基本沒有改變,後代的繁衍成為幾千年來的頭等大事。因此,祈福聖子這壹古老的巫術形式,會被附加到各種形式的集會上並展示出來。典型的廟會有河南淮陽的仁祖廟會、天津的媽祖廟會、山西平遙的雙林廟會、苗豐山和北京的白雲觀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