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故事。宋代的南戲已將其搬上舞臺,明代徐渭《南詞敘事》中記載的早期戲劇《趙貞女蔡二郎》,就是“伯嘉棄親妻出軌,為而死”的故事。遺憾的是,這部被稱為“歌劇第壹部”的早期劇本並未流傳下來。
《琵琶記》是元末浙江人高則成(高明)根據趙貞女蔡二郎的說法改寫的。明清以來,《琵琶記》在全國各地的演出中不斷修改,不同的印本有幾十種。其中保存或接近陸壹典鈔校的原版(即原版),新版蔡伯益《琵琶記》(以下簡稱陸鈔版),嘉靖印本蔡伯益《新巾盒》。
2.劉·
是宋、元、元時期的南戲劇本,已失傳於《永樂大典》、《南詞敘事》等史籍。手稿的最後壹頁,有“宣德六月七日晨設嵊泗梨園”的字樣。宣德是明朝玄宗朱瞻基的年號。宣德七年,即公元1432年。最終版本的總標題是“劉錫比和柴進的記錄”。
3.李京記
根據潮劇《陳三五娘》改編。20世紀50年代初,在戲曲改革的熱潮中,地方戲曲之間的觀摩學習藝術交流活動空前活躍。為了編曲《陳三五娘》,汕頭正順潮劇團專門派人到福建泉州學習梨園戲。
廣東潮劇團,成立於1956,改編演出《陳三五娘》,在潮汕地區影響較大。1957年,潮劇團首次進京,演出的《陳三五娘》受到首都文藝界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4.鹿林俱樂部
潮劇,傳統劇目。出自傳說中的《李悅紀》,“林露辯是非”是壹折。窮書生蔣氏聽從母親之命,不顧夫妻之情,誤與妻子龐三娘離婚。三娘離婚後,住在尼姑庵。有壹天,她去鹿林收煮鯉魚和孝順的工資。她碰巧遇到了江石,按道理,她是受了委屈的。蔣氏深受感動,意欲重續舊情,但又怕取“賢妻良母”之名。除了悲痛,他也很難做出決斷,夫妻二人只好含淚離開。
5、《鬧柴》
潮劇傳統劇目。這部戲在清末以其精湛的工藝而聞名。
花花公子胡璉徹夜未眠。回來的時候在龍勝家門口撿到壹個金釵,卻沒有想到姐姐對龍勝起了疑心。她回家大吵大鬧,跟丫環小英打賭罰款30板。後來證實,胡璉撿到的金釵是她自己從妓院帶來的。結果,胡璉罪有應得。她被媽媽和姐姐罵,被小英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