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壹,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麽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壹年級語文《怎麽都快樂》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壹年級語文《怎麽都快樂》教學反思1《怎麽都快樂》是壹年級小學語文下冊中的壹首兒童詩歌,它是壹首充滿活潑生動的兒童詩歌,全詩寫得輕松明快,朗朗上口,不但適宜背誦,而且是學生模仿寫詩的最好題材。它***分為四節,寫出孩子壹個人玩,兩個人玩,三個人玩,許多人玩……即遊戲是的快樂的心理。
在第壹次備這節課時,我總是感覺找不到靈感,只好又翻開小學語文課標,重新閱讀了課標中對低年級學段的要求,我覺得在低年級“讀”和“說”的尤為重要,進而達到在“讀”中識字,在“說”中運用,所以我在設計中把閱讀、識字、口語表達和感受詩歌情感作為重點。在磨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讀課文、識字環節表現得非常好。如:學習詩歌前,我已安排了學生進行預習,在這壹過程中,不僅使學生對詩歌內容有壹個整體的感知,而且為第壹課時的生字學習打下基礎。如:學文時,鼓勵學生先自讀、老師範讀、男女生合作朗讀、小組賽讀等方式來調動他們讀的興致,為充分感受詩歌的情感和練習背誦做好鋪墊。緊接著,進行隨文識字環節,學生也都非常的積極。課後我拿出教學設計,再次分析了教學目標,目標要求“理解詩歌含義,抒發美好心願”,我想,要理解詩歌含義,首先得從“讀”下功夫,要讓孩子“抒發”就得有話可說。
我從頭叩問每壹個環節,再次修改了教學設計。在讀文領悟環節,我設計了“自己讀,圈出難字———老師範讀,規範字音———同桌***讀,互相糾偏———小組賽讀,激發興趣———指名朗讀,檢查字音———全班齊讀,集體感悟”,通過讀文,孩子們已充分了解了課文內容,有了初步感知。接下來在學習生詞時我將課文中動詞搭配名詞的詞語分為壹類,讓孩子們說說還知道那些這樣的詞語。孩子們對這樣簡單的問題自然是很積極,課堂氣氛壹下子活躍了起來,而且為之後的“說”做了鋪墊。為了充分做到有話可說,我又問:“孩子們,妳們能把春遊時時見到的情景和老師分享壹下嗎?”孩子們的話匣子打開可,我適時引導,此舉以學生為主體,做到了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實現了由在閱讀中感悟、積累語言到在實踐中運用、完善語言的轉變。此時再出示課文仿寫的PPT時,馬上就有孩子舉手了。孩子的回答,總有自己的見解,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就是自信,就是有勇氣。課堂上我能及時鼓勵孩子們並幫他把不成熟的想法與回答完善,使孩子們能夠得到提高。我感觸最深的是學生仿寫的詩句,我讓孩子們把自己美好的願望說出來,然後用詩歌的句式說出來。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更加認識到: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壹年級語文《怎麽都快樂》教學反思2本課是壹首兒童詩。全詩***有4小節,分別寫了壹個人玩、兩個人玩、三個人玩和許多人玩的不同樂趣。詩歌每小節結構相似,都是先說“幾個人玩,很好,”接著說這樣玩的特點,最後幾行進行具體的玩法舉例。課文從孩子的角度來講述對快樂的理解,壹人獨處時壹種快樂,與他人相處也是壹種快樂,學會為別人付出更是壹種快樂。遊戲快樂,學習也快樂。告訴學生生活中處處有快樂,事事有快樂,怎麽樣玩都會快樂,在反復誦讀中產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我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看圖片,演示遊戲的方法朗讀,讀出詩歌的情趣。比如第壹小節的朗讀我是圍繞“靜悄悄的”這壹詞語,想象壹人在家玩遊戲的畫面,讀出壹個熱玩耍時特有的安靜和自由。先是個別讀,然後小組讀,再是齊讀。
我在本課中將“獨自、靜悄悄、有勁”詞語的意思也是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學習的,其中“獨自、靜悄悄”在第壹小節的同壹句中———“獨自壹個,靜悄悄的”引導“獨自”就是壹個人,沒有其他人,想象自己壹個人、折船、折馬、看書、畫畫時無人打擾的安靜,知道“靜悄悄“的意思。這是我們這個單元的重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學相長,今後還需要多學習,多看書,多提升自己。
壹年級語文《怎麽都快樂》教學反思3《怎麽都快樂》這首詩歌講的是自己對快樂的感受。基本上都通過感受到獨自壹個人很快樂,與別人相處很快樂,大家在壹起玩更快樂。文中還強調了集體的快樂,滲透了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與學生壹起討論當妳獨處時和與別人壹起玩時的感受,喚起學生對已有生活體驗的回憶。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進入本課的學習,學生們更能理解作者所講的快樂。
在字詞的教學中,我著重講解了動詞短語。詩歌的生字詞大多是以“動詞+名詞”的形式出現,例如:“折紙船”“丟手絹”“踢毽子”等,而動詞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詞,因為每次教學動詞的時候我都會叫他們加上動作做壹做以加深孩子們對詞語的印象,而這首詩歌如果解決了這些形式的詞語就基本上能讀通讀順課文了,所以第壹課時我就反復地讓孩子們讀這些詞語再加上動作,自己再出壹些同種類型的詞式給他們訓練,舉壹反三,很快地他們不僅記熟了而且也理解了意思,這時候再來讀通讀順詩歌,我發現,當學生們將這些詞語理解之後,課文也讀得更順了。這讓我明白了,有些課文妳只要找準了壹些關鍵詞句,那麽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壹年級語文《怎麽都快樂》教學反思4《怎麽都快樂》是壹篇很輕松愉悅的兒歌,意在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讓學生明白遊戲快樂,學習也快樂。如何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從本節課與學生的學習中我悟得了壹些道理:
壹、快樂識字,輕松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逐步形成識字能力,為自主識字、大量閱讀打好基礎。本節課的設計,導入新課時的“遊戲”的情境,讓學生輕輕松松進入到學習中去,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識字目標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得以實現,學生在快樂的遊戲,快樂地看圖片中識字,輕松學習。很快地學生就與本節課要求認識的12個認讀字交上了朋友。
二、表情朗讀,快樂體會
在朗讀教學中,我們往往會誤解讀書僅僅是重復課文的內容,這是錯誤的。朗讀不亞於演員對角色的再創造。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感情,在評議中尋求答案,用讀來引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進壹步理解和認識。在本節課中,給學生充分讀書時間,多種朗讀方式相結合,讓學生入情入境。
三、自主學習,精心組織
自主學習必須在教學中正確處理好學生自主參與和教師合理引導的關系。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活動,有效引導、積極參與,才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取得實效。
四、快樂學習,貫穿始終
從開頭的遊戲導入,到結束時的小結,教師都盡量為學生營造壹個輕松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在快樂的遊戲,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壹年級語文《怎麽都快樂》教學反思5怎麽都快樂是壹年級下冊的壹首兒童詩,對於詩歌孩子們已經不陌生。本首兒童詩總***分為四個小節,每壹小節句勢排列整齊淺顯易懂,詩歌內容更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引導學生自主開放理解課文,取得不錯的成效但仍有很多不足。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化,“教”與“學”內在的`關系,也在不斷推進中。教師的“教”,不是單項的全盤授予,更多的是引導學生自主的“學”;學生的“學”,也在推動著教師調整、改進“教”的內容與方式。“教”與“學”,不是“授”與“受”的單壹關系,而是雙邊互動的辯證關系因而,教學設計必然由以往線條狀的“劇本式”設計走向開放靈動的“板塊式”設計。
“板塊式教學設計”:也可叫作“分步組合式教學設計”,就是將壹節課或壹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分為幾個明顯的、彼此之間又有密切關聯的教學板塊。板塊裏的內容,可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移動”,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在本課的教學我設計分為三大板塊,即“讀中識字、積累遷移、書寫指導”。第壹板塊“讀中識字”,我先範讀課文,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情緒變化。學習本課的生字,在組詞的過程中做的“詞不離句”在文中聯系上下文感知。例如:在學習“獨自”這壹詞語時,我讓學生在文中找到它的近義詞“壹個人”大家很快就明白了獨自就是壹個人的意思。“更有勁”是本課學生要理解的壹個難點,首先我讓學生對“勁”大量組詞來理解它的意思感受它的含義,通過多次朗讀第三小節聯系上下文理解這裏的更有勁是代表有趣味、有意思的含義。
第二模塊“積累”我通過列舉遊戲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積累動賓短語,並鼓勵孩子運用到語言中。課下通過作業的批改發現孩子把握不住對“跳繩”的運用,出現玩跳繩、跳跳繩的病句發現後我就立即對孩子進行了正確引導。在知道書寫這壹行環節我利用“生生教學”把指導的權利還給學生,樹立孩子書寫的榜樣!
第三模塊,回歸整體,把握情緒讀好詩歌。這裏的朗讀板塊設計,要求具體,層次分明,既有朗讀方式的要求,又有對內容把握的要求,遵循了“總體感知—細節理解—總體把握”螺旋式上升的文本閱讀的思維認知規律。
學生也在多次進出文本的過程中,體味到詩歌表達的情緒,用自己的朗讀將其表達出來。如此,就能比較有效地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既長知識,又學方法;既能保證主體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又能集中精力,實現核心教學目標。
總之,要讓學生對壹堂課始終有興趣,把握好知識體系,設計好環節問題,采用大板塊教學。讓學生的眼、耳、口、手、腦都協調起來,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與技能,發展言語智慧,獲取學習的愉悅情感,從而保持對語文學習的長久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