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甫
作品:憶昔二首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壹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
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
其中所描述的人民安樂、路不拾遺的太平景象,在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戛然而止,“漁陽鼙鼓動地來”,致使“九重城闕煙塵生”——“安史之亂”爆發了,偉大的唐朝自顛峰急劇向下滑落,中國歷史上最光輝燦爛的壹幕歷史大戲,至此燈光壹下子黯淡了。但是,江山代有英傑出。在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時代,又會有新的英雄因時依勢而出,五彩眩然,英姿勃發,令人目不暇接。
這是勝唐時期的~~!
早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虜弦開,
雲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
長門燈暗數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
豈逐春風壹壹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
水多菇米岸莓苔。
譯詩:
八月秋半的邊地,胡人拉滿了弓弦,
驚散了雁群,哀哀飛向雲天外。
月明之夜孤雁掠過承露仙掌,
哀鳴聲傳到昏暗的長門宮前。
要知道北方正當烽煙遍地,
再也不能隨著春風回歸家園。
請莫嫌棄瀟湘壹帶人煙稀少,
水邊的菇米綠苔可免受饑寒。
鑒賞:
《早雁》是壹首借物寓意之作。杜牧生活的晚唐社會,正是唐帝國的多事之秋。武宗會昌二年(842)八月,居住在塞北的回紇奴隸主貴族軍事集團,乘唐王朝腐敗之機,向南騷擾,大肆屠殺掠奪,使得邊地人民四處流散,無家可歸。詩人看到南遷的征雁,觸景興懷,表達他對苦難中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懷。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二句,交代了地點、時間、鴻雁驚飛的原因和受驚的程度。"虜"是對敵人的蔑稱,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虜弦開",寫出了箭上弦、刀出鞘的緊張氣氛,語意雙關,既指胡人挽弓射獵 ,也指胡人發動軍事騷擾邊地人民生活。"雲外驚飛四散哀 ",承上句而來 。胡人劍拔弩張,那些鴻雁遭受到"虜弦 ",而驚飛四散 、哀鳴。"雲外"二字甚有份量,表現"秋半"天高雲淡,也準確地把握了雁既不高飛入雲,也不平頭掠過的習性,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形象的作用。壹個"驚"字,就是上句"虜弦開"的結果 。"驚"字寫出了鴻雁的震恐,也反襯了敵人的囂張,隱而不晦,含而不露。雁飛本來有序 ,隊列齊整 ,故人們愛用"雁陣"、"雁行"、"雁序"來比喻或贊美它。而眼下,則是雁驚飛後"四散",零落而成了孤雁,發出聲聲淒厲的哀鳴,聞之酸楚難堪。那"雲外驚飛四散哀"的鴻雁,不也是邊地人民受侵擾後流離失所的情景嗎?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 ",是續寫征雁飛經都城長安上空時的情景。這兩句與"雲外驚飛四散哀"相呼應 。驚散後的孤雁從皇宮上空掠過。"秋半"冷月照在孤立於院中的"仙掌 ",已經夠孤獨清涼了,幾只孤雁又經過這兒,更加濃了孤獨清寂的氣氛。那失寵者幽居的冷宮,燈光黯淡,本就充滿著愁緒,傳來幾聲失群征雁的哀鳴,使人更覺陰沈淒涼。"孤影過"、"數聲來"。繪形繪聲,哀惋欲絕,極其細膩感人。通過這些景物、氣氛的烘托,可以隱約傳達了唐王朝的衰朽頹落,生動地表現了邊地人民流離失所,飄零孤苦的境遇。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壹壹回"二句,雁是侯鳥,秋季南遷,春天北歸。詩人由征雁的南飛而想到它們的北回:鴻雁本應隨和煦的春風壹壹返回自己的家鄉 ,如今胡人的騎兵射手還在金河的土地上,兇殘的敵人到處橫行霸道,鴻雁是不可能返回故土的呵!這是設想鴻雁有家歸不得的深沈感嘆,詩人對鴻雁的囑咐,實際是對逃難同胞的親切叮嚀。這裏還包含著作者對統治階級坐視人民的災難,不能趕走侵略者行為的有力責問。當時並不是沒有仁人誌士起來挽救這種危急的局面,杜牧就是胸懷報國壯誌中的壹個。可是,昏庸腐朽的唐王朝,根本不聽誌士的良策,使得百姓們無家可歸,只得客居他鄉。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菇米岸莓苔"二句。"瀟湘"指湖南中部南部壹帶。據傳雁到了湖南衡山回雁峰即止 ,不再往南 ,就在這壹帶停歇,次年飛回北方。詩人深表同情地告慰南飛的鴻雁,不要厭棄瀟湘人煙稀少,那兒水中長著很多菇米,岸上長著很多莓苔,可供妳們充饑度日,勉強住得下去。這也是為逃難中的百姓所作的設想和安慰,寄托了詩人對他們的深切同情和愛撫。這首詠物詩,通篇運用比興象征手法,描繪了雁南飛的形象,寄托自己的真實旨意,形神兼備。詩起句敘事領篇,接下寫鴻雁驚飛四散哀的場面,再寫詩人。表面寫失群的雁,實際上抒發自己對失落的人民的關切。對孤雁哀鴻的撫慰關切,風格委婉細膩,清麗含蓄,想象豐富,意境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