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低著頭飲著清澈的露水,從高大的梧桐樹上發出叫聲。
它身居高處,聲音自然能夠傳的很遠,並不是借助秋風的吹送。
2.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壹首五言古詩,是首托物寓意的詩。原文: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3. 註釋:
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
②清露:清純的露水。飲清露: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發出。流響:指蟬長鳴不已,聲音傳的很遠。
④疏桐:高大的梧桐。
⑤居高:指棲息在高處,語意雙關。
⑥藉(jiè):憑借、依賴。
寓意君子應象蟬壹樣居高而聲遠,而不必憑借、受制於它物。表達出了詩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了壹種雍容不迫的氣韻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