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壹直在聽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支持。在書中,她對家庭中的心理支持提出了很多建議,對每壹位家長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1)只有大人努力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2)情緒(心理教養的內容)和性格(心理教養的內容)決定了壹個人是否有“人的味道”,決定了他自己對人的喜怒哀樂的感知,決定了他帶給他人和社會的感受。
(3)人其實是“養育+教育”的產物。學前的家庭教養,尤其是心理教養,可以影響甚至決定壹個人的壹生。
(4)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妳得到了什麽,妳占有了多少房產和財富,而是妳經歷了多少站,走了多遠。人在世上走得越久,自然會看到越多的風景。
(5)小聰明是對的、短視的,大智慧是對的、終身的。
(6)人格缺陷有很多種,自戀就是其中之壹。自戀型人格往往是培養出來的。
(7)人們在尋找原因時,往往會把好的行為和成功的行為歸因於自己。並將不良行為和失敗行為歸因於外部。社會心理學將這種現象稱為“歸因偏差”。要克服這種人性弱點,就要善於反思。
(8)不要這樣那樣的責備孩子。他現在所擁有的壹切都歸功於妳早期的教養。
(9)問題往往不是眼前的,而是源於過去的。壹個成年人的問題,基本上可以從他早期的經歷中找到。
(10)暴力型人格形成的關鍵是童年。
(11)當壹個人在童年沒有經歷過比金錢更重要的“愛的養育”時,他的心裏就不會有哪怕壹絲的愛。
(12)人的胃口被餵大了,脾氣被帶出來,想法被嘮叨出來,殘忍被孤獨無助帶出來,無恥被百般縱容和溺愛帶出來。
(13)父母是孩子的壹面鏡子,孩子的很多問題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
(14)養孩子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與其為孩子賺錢,不如親自陪伴。與其給孩子存錢,不如教他們如何做人。
(15)孩子小的時候,破壞性不算太大,但是當他有破壞性的時候,妳再問就來不及了。
(16)父母要珍惜和孩子相處的過程。珍惜相處的過程就是理解孩子。父母可以理解孩子在哺乳期的哭鬧,這是以後了解孩子心理的基礎。
(18)養孩子不是天天說教,也不是面面俱到。陪伴也是壹種養育,需要壹個過程。親子關系是需要時間培養的。細心的呵護,耐心的陪伴,睿智的觀察,是理解孩子的前提。
(19)無愛的心靈就像沙漠,心理上的貧窮有時比經濟上的貧窮更讓人絕望。
(20)人的問題出在早年,早年的問題出在家庭,家庭的問題出在父母,父母的問題出在婚姻。結婚生子不只是夫妻的事。
(21)孩子的心理問題大多來自父母的婚姻和感情危機。
(22)無論男女,好的氣質和責任感最重要。那麽,如何調查呢?壹定要先看看對方父母的關系。如果對方父母恩愛,家庭和睦,妳可以閉著眼睛嫁給他。如果對方父母關系緊張,家庭成員冷漠怨恨,這種家庭要慎重。
(23)兒童最早的偷竊行為,往往會出現與他所偷的東西相對應的稀缺性現象。
(24)生活經歷形成的記憶不僅停留在相關的神經細胞中,還會傳遞給後代。這意味著我們今天學習和努力的經驗,將成為下壹代甚至下壹代的能力。
(25)人心裏有什麽,眼裏就有什麽,也就是眼裏看到的往往就是心裏有什麽。
(26)情緒管理的重要表現是實現情緒自律。情緒自律可以顯示壹個人的修養水平,也標誌著壹個人的心理發展水平。
(27)如果妳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妳的自主神經系統就會魯莽行事,最終傷害到妳的內臟器官。
(28)人在早年所受的心理創傷是不可估量的。
(29)如何化解不良情緒?
①有意鍛煉。(2)尋找美好的感覺去體驗。3找朋友聊天或者吃飯。
(30)犯罪人格和缺陷人格與家庭教養方式密切相關。前者往往來源於養育不足,後者往往來源於溺愛養育。
(31)壹個人今天的心理特征和風格壹定和他過去的經歷有關。了解壹個人的心理,就是讓他講講他的家庭故事。
(32)夫妻之間最好的相處方式是模糊而不清晰的認識,用“模糊邏輯”來處理他們的婚姻生活。“難分難解”是婚姻中的廝守之道。
(33)既然婚前已經慎重選擇,婚後就睜壹只眼閉壹只眼,多關註對方的優點,少關註對方的缺點。
(34)嫁壹個人就是嫁壹個家庭。如果伴侶家庭不正常,妳們未來的婚姻生活很容易出現變數。壹個人早期的家庭背景很重要。最後兩代人會決定他是什麽樣的人,尤其是他的父母。
(35)壹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並不需要太長時間。他的心智模型成型只需要兩六年的時間。到了第三個六年,人已經可以胡作非為了。如果壹個人十四五歲就開始犯罪,那麽他的心理問題壹定起源於生命的前六年。
(36)情緒需要提高。當情感支持到位時,兒童會記住照顧者的氣味、聲音和外貌。因為這個人是他快樂的源泉。如果這樣持續4-6個月,孩子就會產生人生中的第壹種情緒——依戀。當情感依戀能夠不斷得到滿足時,孩子就會對外界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內心也會更加開放,也容易繼續發展家庭和夥伴關系。
(37)性格需要教育。如果沒有情感教養作為基礎,親子關系存在缺陷,性格培養就難以為繼。對於初來乍到的孩子,在滿足他任何壹個要求的同時,照顧者也在教他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對待他人,為他建立壹套與他人和社會相關的行為規範。壹旦形成了良好的行為規範,孩子成為了有教養的人,孩子以後就更容易融入群體和社會。
(38)如果孩子在青春期有敵意,家長壹定要有耐心,要有恒心,記住“善良、堅定”的原則,要有“船不可突然掉頭”的意識。
(39)人生來就是“天生的心理囚犯”。當他們在人生初期無助的時候,不僅需要依靠別人提供物質上的滿足,更需要心理上的滿足,那就是讓別人有面子,聽到聲音,被擁抱,被愛撫。
(40)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早就指出,孩子在第壹個生日之前被撫養或照顧的方式會影響他們在以後生活中的大腦功能。
(41)壹個人的情感發展,取決於他在人生的第壹年是否有足夠的耐心、關心、包容甚至壹點點縱容,取決於他的教養中是否有,取決於他是否出於真愛而給予。
(42)壹個脾氣不好的成年人,壹年之內大致可以判斷出他的心理教養差。脾氣通常是指壹個人情緒的速度、強度、持續時間和轉換靈活度,是壹個人性格的內容之壹。脾氣有好有壞,脾氣是在氣質的基礎上通過熏陶和教養形成的。
(43)人類的愛有相當壹部分是通過語言表達的。家人說的少,孩子說的就少,孩子聽的少,說的也少。不善言辭的人,往往是早年沒有發言權的人。這意味著在他最需要照顧的時候,他幾乎是壹個人。他們在冷漠和孤獨中長大。
妳不能指望壹個從小沒被善待的人長大後會善待這個社會。
(45)學習成績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教養。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