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春秋戰國時代,鄭國人列禦寇在《列子·湯問》中記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刺客的高義,名士的絕響——《廣陵散》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壹首曲調較為激昂的古琴曲。根據劉東升的《中國音樂史略》,《廣陵散》大約產生於東漢後期。據說,《廣陵散》這壹曠世名曲,因聶政刺韓相而緣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絕世。因而古曲《廣陵散》的背後,實際上包含了聶政和嵇康的兩個典故。
逸士胸懷鴻鵠之誌——《平沙落雁》
據說《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來流傳最廣的古琴曲,現存的琴譜就達五十余種。與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後,並無膾炙人口的掌故。
《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載於明代崇禎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
桓伊橫笛做三弄——《梅花三弄》
梅花,誌高潔,冰肌玉骨,淩寒留香,歷來是文人墨客詠嘆的對象。《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三弄”是指同壹段曲調反復演奏三次。這種反復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的故事。《晉書·列傳五十壹》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裏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
力拔山兮,虞姬奈何兮——《十面埋伏》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
《夕陽簫鼓》是壹首琵琶名曲,又名《夕陽簫歌》,此外還有《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潯陽曲》
。《春江花月夜》本為樂府舊題,屬樂府清商曲,據說此曲為陳後主叔寶所創,在隋唐時較為流行
《漁樵問答》是壹首古琴曲。存譜最早見於明代蕭鸞撰寫的《杏莊太音續譜》(1560年)。蕭鸞解題為:“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壹話而已。”近代《琴學初津》說此曲:“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聲之唉乃,隱隱現於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蔡琰,字文姬,陳留人。蔡琰之父蔡邕,為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音樂家。蔡邕所著《琴操》壹書,曾對《高山流水》、《廣陵散》等名曲在後世的廣為流傳貢獻甚巨。《後漢書·列女傳》稱蔡琰“博學而有才辯,又妙於音律”。在父親的熏陶下,蔡琰自幼愛好音樂,並有較深的造詣。《後漢書》李賢註引劉昭《幼童傳》中說,“邕夜鼓琴,弦絕。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斷壹弦問之,琰曰:第四弦。並不差謬。”
做為通曉音律的天才,她給後人留下了《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十大古曲。文學方面,她留下了《東都賦》、《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傑作
《漢宮秋月》本是壹首琵琶曲,後改編為二胡曲
古琴十大名曲之壹。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現存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蕩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瑯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