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蘇軾《感懷新春——送別新春——守歲》原文及譯文賞析

蘇軾《感懷新春——送別新春——守歲》原文及譯文賞析

餵新年/別老/守老原:年底提問餵舊年,請人吃喝,叫人送別舊年,直到熬通宵,這是蜀中守歲的習俗。如果關羽在年底想念家鄉,他不能得到它。所以三首詩都是以送孩子為主。

我們收到了每年的農業工作,我們必須互相合作。因為怕俗,假貨不在乎貨。山川隨產而長,貧富分大小。巨鯉橫放,兔子臥籠。富人華麗,彩繡閃耀。窮人不能羞恥,略顯尷尬。官邸裏的老朋友少了,巷子裏的節日也過完了。還想養田園風,獨唱無人能及。

千裏不做老朋友,但現在離開還來得及。行人還能追回,年線還能追!問老保衛處?很遠。它已經被東方驅趕,沒有時間回到大海。東方的酒先熟,西方的貘也肥。為了快樂的壹天,安慰這悲傷的壹年。不要告別舊的壹年,告別新的壹年。走了不回頭,也是老弱。

想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老了,就像去找蛇壹樣。結垢掉了壹半,誰能蓋住?形勢想紮尾巴,雖然勤於知行!孩子睡不著,晚上就在壹起。不要唱晨雞,更怕添麻煩。坐了很久,燈光落下,我看著北鬥七星。明年會沒有年嗎?我害怕浪費我的時間。努力做到今天晚上,少年還能誇。

三首詩《過年感懷》/《辭舊迎新》賞析蘇軾於1062(嘉祐七年)冬末所作。該組詩的原標題為:“歲末是問,是‘餵年’;酒食相邀,謂之“不老”;除了夜晚,大丹沒有睡覺,這就是“守歲”。蜀國的風俗是這樣的。我是曖昧下的官,歲末想家,為此寫了三首詩。1061年(嘉祐六年),蘇軾為了“以簽署《施瑯大理寺評書》挽救判官府公務”,應命升三等,十壹月赴鳳翔(今陜西鳳翔)。知府宋宣對蘇軾非常關心。閑暇之余,蘇軾縱覽附近名勝,留下名句《鳳翔八景》。這壹年,蘇轍授予商州(今河南省商縣)軍事提升官。官宣之前,蘇轍要求留在京師侍奉父親,次年獲準。蘇軾壹個人在鳳翔。年底,他想回汴京與父親和弟弟團聚,但沒能如願。憶及歲末家鄉的淳樸風俗,寫下這三首詩,送給弟弟蘇轍(滋子飾),以表思念。

全詩十六句,分為三節。前四句是第壹節,解釋餵老習俗的基礎。在耕作的壹年裏,大家互相幫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壹年到頭辛辛苦苦,年底的閑暇時光稍縱即逝,所以我們並不計較東西,而是以實物給予,以免造成“共同幸福”的遺憾。這些句子解釋了背景,指出了主題。“恐懼共同點為快樂”這個詞貫穿了三首歌。“假貨不分貨”從以下八句話開始。第二節有八句,引用了回饋舊時代的禮物。人都有自己的財力。兩句話總引出六句話,接下來的六句話分成兩部分。“買盤子”第二句繼承了上面的,第四句“有錢”講的是貧富。富家的盤鯉、籠兔、五彩刺繡令人眼花繚亂,窮人家的“微忠”(“忠”同“贊”,禮)則是“磨”(指糧食加工的粉餅),讓人仿佛置身於絡繹不絕的供養隊伍中。這是壹幅精彩的風俗畫。作者沒有討論,只是贊美了家鄉醇厚的風俗。最後四句是壹節,把內容引到現在寫詩的情況。“田園風”這個詞(相對於“官邸”)總是和上壹篇文章綁在壹起,也和下面兩首歌有關系。“獨唱”句與“官邸”句相呼應。我不想想家,但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歌頌家鄉風俗,感嘆農村風俗沒人* * *養。壹種無法抑制的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情緒溢於言表。

這首詩註重對比來表達感情。前12句田園風的純美與後4句對官邸的冷落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山川、鯉兔、彩繡、磨礪,是貧富的對比。句子既生動又簡潔,除了結尾兩句,都是對偶句。在蘇軾的五代初期,這是壹部精心刻畫的作品。

“別隨”以“別”字為主,十六句,壹節四句。第壹節介紹新年與老朋友的區別。老朋友走了,哪怕是千裏之外,還是有機會再見到他的,但是離開的時候,總有壹種耽誤的感覺。但“年夜飯”永遠無法挽回,離別也要認真對待,可見“別老”這個習俗是非常必要的。既然我已經指出了“不要老”,我本來可以繼續寫風俗的,但那樣就太直白了。但作者把下面四句話強行和“不要老”這句話對著幹,作文受挫,把告別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在這第二節中,經常使用古詩詞樂府的句子,如《古詩十九首》:“相隔萬裏,各在壹日。”《古樂府》:“百川何時東歸大海西歸?《論語》:“子川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感嘆時間如流水,壹去不復返,所以要珍惜時間,自強不息。後世的詩人也有很多類似的感受。如李白的詩:“妳不看黃河之水如何移出天外,入滄海,壹去不復返。白居易詩:“來來回回如長河,向東流入海無回音。蘇軾也受到這些詩詞的影響,但他用極其樸素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這第二節既是對上壹節最後壹句的延續,又是對歲月離別的深情,也是為下壹節寫“拜年”做準備。

第三節寫過年喝酒的場景。東鄰西住,料酒,貘(豬)肥是互文的,所以應該是第壹句“各有各的農活”。而寫壹點點歡樂喝酒就會關門,呼應了之前的那首《為怕共同歡樂》。第三句充滿了興奮和喝酒,但最後壹句卻壹落千丈,回到了最後兩段的無奈心情。如果是普通文人,這壹段大部分應該以寫作為主,但作者只用了兩組對話。在解釋完“辭舊迎新”的含義後,表面上看,題目的含義已經窮盡,但詩人突然將今年與明年聯想在壹起,與第壹、二節相呼應,使他的感受更加深刻。就像壹幅畫,層層疊疊,讓人感覺無窮無盡。山河沈重,疑無路時,新的想法突然冒出來。雖意酸苦,但語言略帶詼諧,這是蘇軾後期詩歌的壹大特色。紀昀在評論蘇軾的詩時,大贊“此詩別有壹番風味”,並評價這最後壹句:“再往前推壹步,便更從容。趙《匯註蘇軾》卷壹說:“痛言以警快之筆寫,而後成絕。這些評論比較中肯。這首詩壹方面反映了蘇軾青年時期學習漢魏古詩的語言風味;另壹方面,刻意的遣詞造句也有自己的風格,不像七言古詩中,犀利有才,往往滿瀉而過於透徹,而是內斂而回味無窮。

最後壹首《守歲》也是十六句,分為三段。前六句聯系到壹首《別歲》詩,用生動的比喻說明守老無用。從反面來說,和前兩首不壹樣。這個比喻不僅形象,而且是壹般的比喻。六句中的前四句已經寫到年底,與“別年”緊密呼應。雖然最後兩句寫的盡量多,但是徒勞無功。“紮尾巴”雖然字面上用的是《晉嘉後傳》中“紮狗脖子,如今紮尾巴”的字眼,但在寫法上完全與“去谷蛇”相提並論。到了除夕,已經是尾聲了,不可能“倒掛拉蛇”,更不要說僅僅抓住尾尖是不可能綁的。詩人以這六句話開頭,表面上說這個習俗不合理。想保齡,先保不住,也沒必要保。這是壹種欲擒故縱,讓文字更加洶湧的方式。中間六句,寫觀察年齡的場景。“強”字描述了孩子們年夜飯的特點:明明想打瞌睡,卻還要樂呵樂呵。這兩句話還是作者對家鄉風土人情的回憶,而不是他在鳳翔的場景。這壹年,蘇軾才二十六歲(虛歲二十七歲),他只有壹個兒子,蘇邁,虛歲五歲。這兩句話是不可能把場景寫出來的。“晨雞”這句話描述了守夜的精神狀態,而“久坐”這句話則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守夜的情景。這兩句話主要針對成年人守生日。紀昀贊嘆這十個字,說是“真風景”。其實這是大家在觀察年齡時都有過的感覺。他可以毫不費力地寫出來,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特別親切。後四句是壹節,對比文章第壹節,說明守歲有理,要珍惜彌留之際,正面說明要守歲到除夕結束。結尾十字,雖然字面上是白居易用的,但本意是鼓勵弟弟蘇轍。蘇轍在京師侍奉父親,蘇軾希望兩地白頭偕老,珍惜青春,寓意互相鼓勵。趙在評論這個十字時說:“當妳系上‘壽’字時,妳的精神爆發了,妳不只是在說無聊的話。”也就是說,這個結局,帶著積極努力的意味,壹下子就把全詩的精神都喚起來了,並不是說詩人沒有辦法,只能和* * *聊天。這個評論很有見地。

三首詩為壹組,每首詩也是十六句。古人講究章法。寫組詩時,既要註意首詩之間的有機聯系,又要註意幾首詩的寫法不能相同,每首詩的入題、開篇、收梁方式都要不同。杜甫的《羌村三首》就是壹個例子。這三首詩雖然都是八韻體,寫的都是歲末的農村風俗,但現實有開有合,變化也不壹樣。第壹首歌全是賦體,對比看看意思。簡單句,多用偶句,多實寫,少虛寫。其次,首先用老友的不同來表現不同年份的感情,改變餵年中的對偶性,用在句子中。從題前寫到題後寫,從舊年到新年,積極的比例少了,虛的比實的多。第三,首先用六句話來形容對面,和前面兩個大寫不壹樣。中間壹節,用了六個肯定句來寫守歲的情景,是虛實交替。後四句跌宕起伏,全詩收筆。

蘇軾的七言古詩才華橫溢,早期的五言詩也是法度嚴整,語言精煉。這三首詩可視為蘇軾早期短古詩的代表。

詩歌:對新年的感情,告別新年,守歲詩作者:蘇軾宋代詩歌:春節,鄉風,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