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意象,就是客觀客體通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就古典詩歌而言,詩人寫的“景”,詩人唱的“物”,是客觀的“意象”;借景表達的“情”,詠物表達的“誌”,都是主觀的“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象”。以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多維度解讀是鑒賞詩歌的關鍵之壹。本文擬對古典詩歌中的壹些常見意象進行解讀,以供參考。
1,落花
自然是人類永恒的認知對象和審美對象。大自然的形式豐富多彩,人類也可以無止境地捕捉美。山川草木有氣質。情感與這些形式相遇,於是產生了意象。中國歷史上優秀的詩詞數不勝數。本文只想捕捉其中的壹種——以“落花”為意象的詩歌,簡單說壹下。
落花是壹種自然現象和規律,但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卻被賦予了情感和生命。總結起來,“落花”這個意象有幾層意思。
A.壹、落花描寫為自然風光,構成優美的意境。
《春城花滿天飛》(韓逸《寒食記》)給人的感覺是,春風溫暖晴朗,各色花朵迎風起舞,妙不可言。
“但如今想起那壹夜,那場風雨,不知折了多少花”(孟浩然《春曉》),伴隨著風雨聲,落花遍地,可以想象春天的美好和孩童的童趣。
b、壹、面對落花,感嘆:感嘆時光飛逝,美景不再。
“流水淡於春,天地也。”(李漁《浪淘沙》)由此可見國家滅亡的恨意和無奈。
“花開花落,流水潺潺,壹種相思,兩處閑散。”(李清照《剪梅》)表達了深深的抑郁和淡淡的相思。
“今天埋花的人是愚蠢的。他下葬的時候認識誰?”這是《紅樓夢》裏林黛玉的葬禮詞。如果花已經被埋了,誰來埋?寓意壹個人的命運不如落花,已經耗盡了心中持續的悲傷。
c、還有象征意氣風發的落花精神。
《花落春來》考生俞樾,清代光年間在禮部復試。這首詩以這句話開頭,意思是希望在人間。
“壹股惡毒的春水環繞著花身,妖嬈的花影占據著春天。若被東風吹為雪,總比被南陌碾為塵好。”(王安石《北方杏花》)隱居的詩人寧願在與頑固派的鬥爭中粉身碎骨,也不願妥協隨波逐流。
2.活水
a、因為水是軟而冷的,所以常被比作月光,看得見摸得著,卻難以把握。
事情。
“日令夜涼如水,坐看牽牛花與織星”(杜牧《秋夕》),詩人借水的冷淡,反映了封建時代女性的悲慘命運。
b、因為水的不斷剪切與無盡的悲傷不謀而合,所以詩人常用水來比喻悲傷。
“水雖仍流,刀雖斬,酒雖溺,愁猶還”(李白《宣州謝眺別墅別書記》),抒發了詩人強烈地感受到現實與理想不可調和的矛盾而產生的憂思;
“問君能有幾多愁,如壹江春水向東流”(《十國南唐》李煜《於美人》)。經歷了亡國之痛,詩人嘗到了人生的苦澀。他用“壹江春水”來表達他的悲與恨,讓讀者看到他的憂如春水,悲憤之情溢於言表。
3、“磅衣”與“砧音”
a、關心家人的冷暖,為全家縫制衣服,是古代女性的主要職責之壹。在重復的捶打衣服的機械工作中,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思念遠在他鄉的親人。單調悠長的砧音有助於擺脫外界的煩惱,壹心壹意,起到凝聚和強化思念之情的作用。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捶打衣服的動作和與之相關的清理鐵砧的聲音成為古典詩詞中“思考女性”的主題。
“小炊管落花,衣袂夜拂明月。”(李白《梳妝》)
“如果妳厭倦了砸衣服,妳會發現墻很深。”(杜甫《破衣篇》)
"在洪飛的陰影之下,在鐵砧之外,永遠永遠向著玉關."(嚴松·道濟的青年之旅)
b、月下打衣的狀態,風送鐵砧的聲音,既讓女性想起自己的傷痛,又容易觸動遊子的感情,所以打衣的意象也是傳統的鄉愁意象之壹。
杜甫的《秋色繁華》是用白帝城的鐵砧聲表達流亡生活時對家鄉的向往;
玉露雕零楓林,巫山巫峽壹片灰暗。
江天之間波濤洶湧,雲遮霧繞。
叢菊在另壹天落淚了,但她卻壹個人在家鄉。
寒衣處處推刀尺,白帝城急兮兮。
c、古典詩詞表現了捶衣砧聲的形象,也塑造了這個形象。它不僅感染和觸動了處境中的思鄉女子和遊子,就連普通詩人也常常喜歡用這種聲音作為自己詩歌的背景音樂,來表達各種復雜的情感:
“深院靜,小院空,冷砧斷斷續續,風也斷斷續續。但夜長人睡不著,音月抵簾。”(十國南唐李煜《禱文》)
“秋天的小巷很幹凈,燈光是白色的,晚上大廳很涼爽。沒有人會知道這件事,整個城市都會醉生夢死。”(林景熙的夜意)
4.鵝
相傳鴻雁能送書。李漁在《清平樂》中說:“雁來無據。”春天,大雁從南方飛到北方。當主人公看到南飛的大雁時,突然生出了壹絲希望。也許這些鵝會從這個國家的南部帶來消息。但等了很久,大雁飛過,杳無音信,留下的只有更深的失望。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引申為“嚴陣”、“鵝序”、“飛雁”等相應的意象,強調群體與* * *齊飛的意義。
“大雁飛來”:指大雁按順序飛來。《詩經》中鄭風叔去田,有“船上兩衣,壹雁雙飛”的詩句。
《大雁序:飛雁序》。杜甫的詩《天池》:“秋雁序,萬裏魚群”更是用來形容兄弟。
還有“嚴陣”:飛行中的大雁編隊。漢代焦延壽《林逸貳負風》:“九雁列陣,雌不孤。”這些詩都在強調鵝與鵝的關系。所謂“破虹”,就是壹只落單的孤雁。柳永的《樂章集音樂》有這樣壹句話:“讓我們淚眼婆娑。
5.杜鵑花
又名杜預、秭歸、蜀鳥,相傳蜀王杜預(即王迪)被迫讓位給朝臣,隱居山林,死後魂魄化為布谷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