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玄青先生作為壹代儒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受到海內外士人的尊敬,但他實際上是厭惡朝廷的,甚至是消極避世的。原因恐怕要從他的好朋友李崇禮先生說起。
他的好朋友李沖先生身居高位,是壹位太傅親王。什麽是老師?太傅是三公之壹,是正品,地位很高。但是,教師是壹個空頭銜,沒有具體的職責。他基本上負責教太子,也就是太子的老師。當然,雖然是虛銜,但很重要,他的壹言壹行都會深刻影響太子。
?那時候的王子是誰?齊王。我覺得李老先生教的學生都是這些核心權利團體的成員,每天都被周老先生教育。王琦、京燕、林紓、黃泥成長為光明磊落、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而景環和玄晶成了只會謀劃和算計的人。果然,同壹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會很不壹樣。。。。。。
?李沖因何被降級?紅色火焰的案子。
我覺得齊王是李老先生壹生的心血,齊王和林紓都是他最喜歡最得意的學生。受自己多年思想的影響,他看到這兩個孩子變成了他所期望的樣子,光明磊落,忠君愛國,思想為民。
這兩個人都有自己治理世界的理想和野心。看到他們總有壹天會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不想犯錯誤。當年他壹定給梁帝寫過很多次信,為赤焰求情過很多次,結果卻是不但沒能保護太子翻案,還發現朝廷裏忠心耿耿的人壹個個被殺。他應該感受到怎樣的心痛和不滿?失去的不僅僅是心愛的弟子,更是他治國平天下理想的幻滅,甚至是他壹生報國忠君的信念的破滅。所以離開北京,他會無限憤怒,不會再過問朝政。
?他發誓不回頭,這讓法庭非常失望。赤焰案傷了全世界學者的心。案發後,李老離京,周老隱居。
其實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頭頂火中涅槃,但歷史背景幾乎倒在魏晉南北朝),就有非常濃厚的隱逸文化,文人出於對朝廷的不滿而隱居,比如非常著名的竹林七賢。但如果壹個時代隱士太多,人們會認為統治者愚昧無知,以致於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荀子曾在《荀子論》中說:“天子...道德上是有準備的,很懂得利益,南來聽天下,屬於人民,所以壹定要聽話,聽話。世界上沒有隱士,沒有什麽是好的。同壹個人也是真的,不同的人不是。”世上沒有隱士,說明人已經盡力了。隱士多了,說明朝廷或者用人機制有問題。
蘇哥為什麽邀請周老?其實他靠的是同壹個令牌:玉蟾。
對於想用玉蟬的蘇雄,請邀請周老臉對身邊的李剛持懷疑態度。但是蘇哥很堅決。他用壹個詞來解釋他的決心:氣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相信周老無論多長時間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斑點。
玉蟾是林紓的導師李老和周老先生之間的信物。兩人都對對方的人品深信不疑,所以會互贈信物。正是出於這種信任,他們會選擇無條件地相信持有令牌的人所要求的。
?其實,即使是後來周老見到蘇雄的時候,他的內心也是充滿矛盾的,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到了李老想要的。
當然,我想他心裏是有答案的。李老最想要的是壹個海納百川的世界,拿著他信物的人壹定繼承了他的思想。所以,為了好友的政治理想,他會做出下山的決定。
周老在京郊遇到蘇雄,向他表達了自己的矛盾。我不知道他的出山是否是李雄想要的。
蘇哥知道周老的矛盾和思想顧慮,也因為李老的經歷,周老有壹些“出世”的道家思想。於是拋開壹切,蘇師兄用道家理論和他交流。
這句“世間萬物無處不在”出自道家經典《道德經》“道可為道,而不可為奇”。這句話是什麽意思?意思是壹切的真理都是可以探索和說的,但是這些真理不是永恒的,沒有永恒的真理。這也是壹種哲學的辯證思想,即壹切都是在變化的,所以怎麽做、做什麽沒有固定的形式。
?所以妳不用擔心是應該躲在山裏,還是應該出現在寺廟裏。這些只是形式。
?只要內心純潔,不違背自己的想法和意圖,就不用糾結。在這件事上,妳只是真實地表達了妳的想法和評論,那麽為什麽要在乎妳在哪裏發表了妳的評論,結果會是什麽呢?
?另外“道可為道,超凡道”後面還有壹句話,意思是萬物皆可名,但不是萬物永恒的名。例如,壹個人的名字是什麽?這只是壹個象征。他的名字和那個名字有什麽區別?
這裏是不是有點神秘?其實我覺得這裏為什麽用道家來和周老交流,其實是對他的壹種暗示。雖然妳不認識我,只是因為我的長相和名字和妳見過的不壹樣,但我就是我。我叫林舒或者蘇哲或者梅有什麽區別?為什麽要拘泥於形式?只要妳理解我的真實感受,妳就能理解我想做什麽。
蘇雄的道家言論很合周老的意,所以沒有細說蘇雄是誰。他只是問他玉蟬的意思,其實是想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明白了周老的人生理想。
當時蘇雄說了四個字:“居幽處少欲,獨享樂,唱長歌。”。聲音又別扭又別扭,像君子之心。"
這四句出自曹植的《蟬賦》,我摘抄了壹部分。
“玉蟬”的寓意
玉為言行,禪為心境,原是古代比喻品德高尚,君子之德之心。另外,蟬在古漢語中多指高貴品質,所謂君子淡泊堅忍。不因為世態炎涼和個人榮辱而輕易改變自己的初心,就是這個玉蟬的本意。所以,李老這麽喜歡戴這只蟬,送給林叔,是壹種警示,也是壹種期待。
但從整本書《蟬頌》來看,蟬雖然有很多美好的品質,但也很悲傷,備受摧殘,最後遭遇意外。蘇兄在此提及《蟬賦》,也是對恩師的壹種怨恨和懷念,但即使有如此悲情的結局,他也絕不會改變自己的初心和性格。
他讓周老放心。老師有這樣的性格,他壹定會記住的。
他對調查的結果非常滿意。此時,他明白李沖管理世界的理想已經成功,他不再糾結於這個人是誰。我想變得非常高興。所以,他只有在達到思想的認識之後,才會把玉蟬還給蘇雄。這也是壹個莊嚴的承諾:如果妳還想要什麽,妳可以帶著這個信物來找我。
?這段話是全劇我最喜歡的情節之壹。我對儒家和道家有自己的理解。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