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唐代西溪滁州人:魏
獨自壹人,小草長在溪邊,樹上有黃鸝鳴唱。?
春潮帶來雨來的晚來的急,野渡上沒有船。
解釋:
最喜歡的是溪邊生長的淡淡的野草,還有在樹深處歌唱的黃鸝。
春潮正在上漲,下著蒙蒙細雨。荒野渡口沒有人,只有壹只小船悠閑地渡過水面。
註意事項:
(1)滁州:在安徽省滁州市西部。西江:在滁州西部,俗稱上馬河。
⑵孤憐:只喜歡。優草:山谷裏的草。安靜,壹個“方”。生:壹個“行”。
(3)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剛組裝”為“遠”。樹,《全唐詩》註“有書為‘楚’”。
(4)大潮:春潮。
5]野渡:鄉間的渡口。橫:指隨意浮動。
關於作者:
魏(737 ~ 792)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Xi市)人。
擴展數據:
《西溪滁州詩》壹般認為是建中二年(781)魏任滁州刺史時所作。西溪滁州是他經常出入的地方。作者喜愛西澗幽靜的景色,有壹天他遊覽了西溪上的滁州(在滁州西郊),寫下了這首富有詩意的詩。
詩中透露的情感若隱若現。在開頭,並排提到幽草和黃鸝時,詩人用了“孤憐”二字,明顯表現了詩人清貧而清醒的胸懷,並非諂媚。最後兩句話,蘊含著壹種不到位,用不上的無奈、焦慮和悲傷。
詩人寫情景是帶著感情的,借情景來表意,寫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情景,說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事,但內心平靜,感情憂傷,自然就表現出來了。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百度百科-在滁州西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