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迷信的水手將信天翁視為不幸葬身大海的死去同伴的再現,因此深信殺死壹只信天翁會帶來災難。塞繆爾?泰勒嗎?柯勒律治的著名詩歌《古代水手的詩韻》準確地講述了壹只信天翁被射殺後災難是如何降臨到壹艘船上的。然而,即使如此,19世紀的許多水手仍然熱衷於捕食這種鳥來豐富漫長航程中單調的飲食,並將腳折進煙草袋,將翅膀的骨頭放進煙鬥。“信天翁”壹詞由葡萄牙語單詞“alcatraz”發展而來,最初用於指代任何大型海鳥;顯然,這個葡萄牙語單詞來自阿拉伯語“al-cadous”,意思是鵜鶘。
信天翁與該目的其他鳥類(信天翁目)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管狀外鼻孔位於喙基部的兩側,而不是會聚在喙基部的頂部。信天翁分為四個屬:“Diomedea”屬,即“大信天翁”,包括6種,平均翼展3米;“地中海鷗”是壹個有9個相對較小種類的屬,通常被稱為“mollymauks”(來自荷蘭語“mollemok”,原指臭鷗);“Phoebastria”屬包括北太平洋和熱帶太平洋的4種;而由深色信天翁和灰背信天翁組成的“Phoebetria”屬,翅膀相對較長。通過近年來的分子分析,信天翁的公認種類從14種增加到21種。
形式和功能:滑翔冠軍
信天翁以其毫不費力的飛行而聞名――它們可以不拍打翅膀與船只壹起滑行數小時。為了減少肌肉在滑翔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它們的適應性之壹是有壹個特殊的肌腱來固定伸展的翅膀,另壹個是翅膀的長度驚人。信天翁的前臂骨相對於其他鱖類鳥類來說特別長,與指骨相比,翅膀上附著25-34根二級飛羽,而海燕只有10-12。所以信天翁的翅膀就像是極其高效的翅膀,其高長寬比(翅膀長度與前後寬度之比)使其能夠快速向前滑行,下沈的概率很低。這種快速長途飛行的適應能力使信天翁能夠從島上的繁殖基地起飛,翺翔在汪洋大海之上。
分布模式:主要在南半球
信天翁的分布非常明顯,這與南極洲與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亞南端之間的海洋帶的風力影響有關。個體數和種類數最多的集中在南緯45-70,但也在南半球溫帶水域繁殖,少數種類的分布區已進入北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和厄瓜多爾外的加拉帕戈斯島在赤道繁殖,那裏的氣候受洪堡洋流影響。短尾信天翁(主要在日本和臺灣省附近的島嶼)、西北太平洋的黑足信天翁和夏威夷群島的黑背信天翁都在北太平洋繁殖。今天,北大西洋已經沒有信天翁在繁殖了——盡管在距今654.38+0.8萬年至654.38+0.0萬年的更新世有信天翁,盡管已知那些誤入北大西洋的信天翁中有少數存活了幾十年。信天翁今天在北大西洋沒有種群的原因,很可能是那裏沒有發生後更新世的擴散現象。
飲食:依賴海洋
從跟隨船只的習慣,不難知道信天翁是有名的食腐動物,喜歡吃船上扔出的垃圾。它們的飲食種類繁多,但在對胃中的成分進行詳細分析後發現,魚類、魷魚和甲殼類動物構成了信天翁的主要食物來源。它們主要在海面上捕食這些食物,但偶爾也會像鰹鳥壹樣潛入水中,深度可達6米(灰頭信天翁),甚至可達12米(灰背信天翁)。
信天翁有時在夜間覓食,因為那時許多海洋生物會浮上水面。關於信天翁白天和晚上覓食的比例,人們可以通過說服它們吞下壹個傳感器來獲得詳細信息。傳感器位於胃部。當信天翁吞下壹條在南大洋冰冷的水域中捕獲的魚時,體溫會立即下降,傳感器會記錄下這壹點。消耗的食物成分比例因物種而異,這對信天翁的繁殖生物學影響很大。
生殖生物學:壹個伴侶,壹個孩子
信天翁壽命很長,平均30年。但是它們繁殖得晚。雖然它們在3-4歲時就具備了生殖的生理能力,但事實上,它們在隨後的幾年中並不開始繁殖,有的甚至要到15歲才開始繁殖。剛成熟不久的幼鳥會在繁殖季節臨近結束時出現在繁殖地,但時間很短;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他們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在岸上尋找未來的另壹半。當壹對情侶確立關系後,他們通常會壹起生活,直到其中壹人去世。只有在幾次繁殖失敗後才會離婚,而且代價很高,因為在找到新配偶之前,他們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不會繁殖後代。事實上,對於流浪的信天翁來說,離婚會使它們的繁殖成功率永久降低10%-20%。
大多數信天翁都是群居築巢,有時數千對夫婦壹起築巢,只有兩種信天翁主要單獨在懸崖的巖脊上築巢。壹堆有幾種巢,用土和植物巢材做的。它們太大了,成年鳥很難爬上去。熱帶信天翁築巢較少;加拿大信天翁根本不築巢。他們把蛋放在腳上四處遊蕩。在繁殖季節開始時,雄性先來到群體中,然後在雌性加入後交配。
孵蛋的任務由雙方承擔,壹般幾天輪換壹次。整個潛伏期約為65天(較小的物種)至79天(皇帝信天翁)。對於剛孵出的雛鳥,剛開始主要是餵養親鳥,然後主要是照顧。出生20天後,哺乳期結束,之後成鳥只是定期返回陸地餵養雛鳥。白天,黑足信天翁的雛鳥經常在離巢30米左右的地方踱步,尋找陰涼,但只要親鳥帶著食物到來,它們就立即沖回巢中。成年鳥類會在岸上停留足夠長的時間,以識別它們的雛鳥,餵它們未消化的海洋動物肉,並消化它們的獵物產生的富含脂質的油。
在育雛期,部分品種的親鳥輪流到較遠的狩獵區覓食,時間從1-3天到5天以上不等。流浪的信天翁更令人欽佩。雄鳥經常比雌鳥飛到更遠的南方去尋找食物,所以它們不得不面對更冷的海水和更惡劣的天氣,如暴風雨。因此,無壹例外,雄性流浪信天翁的翼載(體重與翼面積之比)都高於雌性。
壹只信天翁長出羽毛需要120天(黑眉信天翁和黃鼻信天翁)到278天(流浪信天翁)。因此,最長的築巢期也發生在後者,包括356天的孵化期,這意味著流浪信天翁只能隔年繁殖,因為每次繁殖後都要有壹個蛻皮期。事實上,已知至少有9個物種每兩年繁殖壹次,包括所有的“大信天翁”物種,灰背信天翁,黑信天翁和灰頭信天翁。
人們曾經認為,在不繁殖的年份,信天翁或多或少會漫無目的地在海上飛翔。然而,附著在遊蕩的信天翁身上的現代傳感器顯示,事實並非如此,但似乎壹個個體會飛到海上的特定區域,並在那裏度過大部分時間。
保護與環境:來自延繩捕魚的威脅
信天翁的繁殖地長期以來保護得很好,因為它在壹個孤島上,沒有天敵。但自從被水手發現後,它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蛋被搶走,成鳥被殺。由於羽毛被用於制造人類的衣服和床上用品,它們已經被掠奪。短尾信天翁因為人類采集它們的羽毛而幾乎滅絕:數十萬只鳥被殺死,物種的繁殖行為在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完全停止。這個物種幸存下來,是因為當時未成熟的鳥不在繁殖群體中,而是在海裏遊蕩,相對安全。後來它們按照既定路線回來了,從而“拯救”了整個物種。自1954恢復繁殖以來,日本南鳥島的短尾信天翁數量慢慢增加,現在其中壹個主要繁殖群的規模已經達到200對左右。黑背信天翁受到嚴重威脅,因為太平洋中北部的中途島成為美國空軍基地。這種鳥在軍事基地和機場跑道周圍築巢,它們中的許多與天線和飛機相撞而死亡。
信天翁在海上面臨更多隱患。除了漏油和化學汙染物帶來的危害,更迫在眉睫的威脅來自人類的捕魚活動。雖然刺網現在被禁止在公海使用,但所謂的“延繩釣法”被廣泛用於捕撈海底魚類,如智利鱸魚,以及中層水域的魚類,如金槍魚。僅捕撈金槍魚的壹條延繩就有100公裏長。放好延長線後,鉺鉤會從漁船船頭向外展開。對於這種誘惑,信天翁簡直無法抗拒。它們吞下誘餌,上鉤,被延繩拖入水中,幾小時後終於和其他獵物壹起被漁民拉上來。每年有多達44000只信天翁被殺害,這導致了南大洋地區壹些物種的減少。
壹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這種威脅,比如在夜間鋪設繩索。與此同時,國際組織正在積極勸說相關國家和捕魚船隊采用對信天翁無害的捕魚方式。然而,隨著世界各國捕魚船隊對南方海域的進壹步開發,壹種新的威脅呈現出來,即人類可能直接與信天翁等動物爭奪磷蝦、魷魚等海洋生物資源,這必然會影響它們的生存。
"檔案"
信天翁
目的:鱖形目
家庭:信天翁。
4屬21種。物種包括:阿姆斯特丹信天翁、黑胸信天翁、黑胸信天翁、黑胸信天翁、白眉信天翁、短尾信天翁、灰背信天翁、黑鼻信天翁、黃鼻信天翁、黑眉信天翁、新西蘭信天翁和灰背信天翁
分布:從南緯25°左右到流冰南半球海域,該區域島嶼用於繁殖,(有17種);北太平洋(3種),加拉帕戈斯群島和秘魯外海(1種)。
棲息地:海洋。
體型:體長從地中海型的68-93 cm到狄俄美狄亞型的110-135 cm不等;翼展從178-256 cm到250-350 cm不等(也指以上兩屬)。
體羽:白色,翼尖深色;雌鳥是白色的,有深色的眉毛、背、翅膀和尾巴。
巢:大多建壹個用羽毛和草做內襯的坑;熱帶物種築巢較少,而加拿大信天翁不築巢。
蛋:壹窩單個蛋,白色。潛伏期為65-79天。
飲食:魷魚,魚,甲殼類動物,漁船廢料。
保護現狀:Isla的信天翁和新西蘭的信天翁兩種,目前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還有另外兩種瀕危物種13易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