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醫生》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條目作者:[蘇聯]帕斯捷爾納克
類型:小說
背景搜索
本書成書於1957年。是蘇聯作家鮑裏斯·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的代表作,也是作家1958年被瑞典科學院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的主要原因。和當時的大部分蘇聯作家不同,帕斯捷爾納克的詩作很少歌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對“集體主義”更是有微詞。1933年到1943年,詩人沒能發表壹篇作品。1956年,《日瓦戈醫生》手稿寫就,而《新世界》的編輯們卻認定小說的核心精神是“仇恨社會主義”。在退稿信中把詩人嚴厲地批評了壹通。苦悶中的詩人不得已將書稿寄到了意大利。是年11月,《日瓦戈醫生》意文版成功出版,立即獲得西方文化界的壹致好評。然而西方世界的“日瓦戈熱”卻使作家的處境更為不妙,蘇聯作協再次掀起對“日瓦戈”的批判,並要求當局將詩人驅逐出境。深愛著俄羅斯每壹寸土地的帕斯捷爾納克不得不謝絕了領取諾貝爾獎,以證明自己對俄羅斯的忠誠。兩年之後,詩人孤獨而終。1982年,蘇聯為飽受冤屈的詩人平反昭雪,1988年《日瓦戈醫生》俄文本在蘇聯正式出版。
由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藍英年、張秉衡翻譯的《日瓦戈醫生》是較好的譯本。
內容精要
尤裏·安德烈耶維奇·日瓦戈的祖上是西伯利亞的豪富,因為父母悲慘早逝,孤苦的小日瓦戈被學識淵博的舅父帶到了農學家格羅梅科家裏寄養。在格羅梅科家裏,年歲相若的冬尼婭和小日瓦戈青梅竹馬地長大,漸漸產生了愛情。
在壹次聖誕舞會上,壹個叫拉拉的姑娘開槍射向當紅律師維克多(壹個靠陷害別人步步高升的偽君子),不料卻誤傷他人,引起滿場騷動。也來參加舞會的日瓦戈被拉拉的美和悲痛深深震動了。
大學畢業後,日瓦戈如願做了醫生,和冬尼婭幸福地結了婚,並生下壹男嬰。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日瓦戈的高超醫術和獨到見解剛剛表現出來,便被 *** 派上戰場做了軍醫。在戰地醫院,日瓦戈意外地碰到了做護士的拉拉。在那次槍擊事件後,拉拉徹底擺脫了惡棍維克多的糾纏,最終和心上人帕維爾·安季波夫結了婚。但抑郁寡歡的帕維爾在戰爭開始後就拋妻別子自願上了戰場,壹次戰鬥中因孤軍深入被俘虜,繼而生死不明。拉拉千裏尋夫,到前線做了護士。在和拉拉的接觸過程中,日瓦戈醫生再次被她的堅強和獨特的魅力深深打動。遠在莫斯科的冬尼婭從丈夫的來信中敏感地嗅到了日瓦戈心中的變奏,滿含淚水給丈夫寫了回信——“去找拉拉吧,不要回莫斯科了”。日瓦戈很是內疚。
終於,戰爭結束了,日瓦戈回到莫斯科與家人團聚了。接著,十月革命爆發。對舊有剝削制度深惡痛絕的日瓦戈為革命的勝利歡欣鼓舞,在同院的醫生們紛紛外逃的情況下,日瓦戈堅持留了下來。但激變的政治氣氛卻使看不慣暴力的醫生越來越不能忍受下去,壹家人輾轉逃到了瓦雷金諾,隱居下來。日瓦戈很喜歡這種田園生活。在艱辛的勞動之余,日瓦戈開始了詩歌、散文的寫作。飽經風霜的他想把內心的壹些感受記下來,向人傾訴。冬尼婭又懷孕了。
壹日,日瓦戈進城讀書,在圖書館中竟發現了自己在心底裏思念了許久的拉拉。日瓦戈壓制著內心的驚喜,竭力避免同拉拉接觸,拉拉也受著同樣的煎熬。但終於忍無可忍。情感大爆發之後,誌趣相投的兩個人瘋狂地相戀了。拉拉的丈夫帕維爾這時已經是赫赫有名的紅軍將領,殺伐果斷,威名遠播。但他卻改了姓名,近在咫尺卻不與拉拉母女相認。拉拉的遭遇、思想、情感都讓日瓦戈著迷,但更讓他陷入了對冬尼婭和家人的深深內疚之中。
《日瓦戈醫生》電影劇照
正當日瓦戈準備忍痛了結與拉拉的戀情時,遊擊隊把醫生劫持進了密林,因為他們的軍醫剛剛被打死了。跟隨遊擊隊轉戰的過程中,日瓦戈再次親歷了戰爭的殘酷和教條主義對人的毒害。遊擊隊即將勝利的時候,他偷偷溜了出來。漫天風雪中,疲憊不堪、胡子拉碴的日瓦戈醫生逃回了大劫後荒涼的尤裏亞金。他懷念著冬尼婭,但又覺得眼前披著霜雪的樹枝像拉拉雪白的手臂。落魄的他在拉拉曾經居住的房子裏病倒了。
醒來後的日瓦戈發現自己躺在拉拉溫柔的臂膊之中。拉拉告訴他,冬尼婭他們已經被革命 *** 的肅反清洗運動驅除到了國外,日瓦戈本人作為逃兵,也面臨審判。顯赫壹時的帕維爾此時也正遭受清查,拉拉母女不可避免地受到牽連。日瓦戈和拉拉被命運再次扭結在了壹起。兩人遁入瓦雷金諾壹座廢棄的房子中,在紛亂中享受著難得的安寧、幸福。但深夜的狼嚎驚醒了他們的美夢。維克多突然來訪帶來了帕維爾將被處決的消息。為保護拉拉母女,日瓦戈讓維克多帶走了拉拉……
孤獨的日瓦戈又回到了莫斯科,他家昔日的酒鬼仆人此時已飛黃騰達,仆人家裏惟壹壹個念書的女兒卻愛上了被世界拋棄的日瓦戈,不顧家人的反對以身相許,悉心照顧愈發苦悶的醫生。困苦中,同父異母的弟弟再次出現了,他資助日瓦戈出版詩集,並設法讓醫生重新回醫院上班。然而,有多年心臟病的日瓦戈竟在第壹天上班時瘁然死在了路上。
冬尼婭還在法國等著日瓦戈的到來。潛逃回莫斯科的拉拉在參加了日瓦戈的葬禮後,被革命 *** 抓進了集中營,再也沒有出來。
知名篇章
這壹段描寫日瓦戈和拉拉逃進荒涼的林中小屋的生活。戰亂年月中的伊甸園般的甜蜜、寧靜、和諧,美得讓人心碎。木屋內溫柔的燭光和木屋外雪地狼群的夜嚎,構成了小說中最尖銳的對立。
當晚他們用洗衣服剩下的熱水痛痛快快地洗了個澡。拉拉也給卡堅卡洗了澡。尤裏·安德烈耶維奇懷著清爽喜悅的感覺背朝著屋裏坐在窗前書桌前面。拉拉渾身散發出清香,披著浴衣,濕頭發用壹塊毛茸茸的毛巾高高挽起來,把卡堅卡放在床上,替她蓋好被子,自己也準備就寢。尤裏·安德烈耶維奇已經預感到即將聚精會神寫作的愉快了,他動情地、恍惚地感受著周圍發生的壹切。
尤裏·安德烈耶維奇的周圍是壹片充滿幸福、散發出甜蜜的生活氣息的平靜。燈光在白紙上投下壹片悠閑的黃影,在墨水瓶裏的墨水口灑上幾滴金點。窗外是微微發藍的冬天的寒夜。尤裏·安德烈耶維奇走進隔壁那間沒點燈的冰冷的房間,從那兒看外面的景致看得更清楚,他向窗外望去。滿月的清光緊裹著雪地,仿佛在雪地上塗了壹層粘乎的雞蛋白或白色的乳漆。寒冬之夜的華美是無法形容的。醫生的心中異常平靜。他又回到燒得暖暖的點著燈的房間,坐下來寫作。
他的字寫得很大,行距也很寬,生怕字跡表現不出奮筆疾書的勁頭,失去個性,變得呆板無神。
不費勁地寫出了兩三節詩和他自己都感到驚訝的比喻之後,他完全沈浸在工作中,感到所謂的靈感已經來臨了。支配創作的力量的相互關系仿佛倒轉過來。第壹位的不是人和他尋求表達的精神狀態,而是他想借以表達這種精神狀態的語言。語言、祖國、美和含義的儲藏所,自己開始替人思考和說話了,不是在音響的意義上,而是在其內在的湍急奔流的意義上,完全變成音樂了。……
(選自《日瓦戈醫生》,藍英年、張秉衡譯,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
妙語佳句
現在我要說的您要特別註意聽:在別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這個人的靈魂。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識在壹生當中賴以呼吸、營養以致陶醉的東西。這也就是您的靈魂、您的不朽和存在於別人身上的您的生命。
閱讀指導
詩人通過壹個舊派知識分子——日瓦戈醫生的個人遭際,從壹個全新的角度,發掘並表現了俄國兩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與兩次戰爭(第壹次世界大戰、國內戰爭)期間的宏大歷史的另壹側面——鬥爭的殘酷、毀滅的無情、個人的消極。在作品中,詩人充分表現了自己所固守的人道主義情懷和對個人感覺個人思考的推崇,基於此,詩人寄予了日瓦戈醫生以最深厚的同情,並對革命中的暴力失誤提出了來自心靈敏感的文學家的質疑。應該說,在大家都同聲歌唱蘇維埃社會主義革命和集體主義的偉大勝利時,帕斯捷爾納克能夠保持壹個詩人、壹個人文主義者應有的冷靜反思,是難能可貴的。可以說,也正是因為詩人對人道主義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對革命暴力的簡單化極端化傾向的反思質疑,瑞典科學院才將195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這個在蘇聯國內備受冷遇的單飛的鳥兒。
當然,《日瓦戈醫生》的獲獎絕非單單因為這壹意識形態問題的紛爭。時過境遷,今天日瓦戈醫生的形象依然動人,他與冬尼婭、拉拉的愛情糾葛更是讓人久久不能放下,作家筆下的俄羅斯風景、漫天大雪、森林莊園和其間的戰鬥,同樣吸引著世界億萬讀者敏感的心靈。同名電影風靡世界的根本原因,也正在此。
對於當時俄羅斯的戰爭、革命甚或反革命來說,日瓦戈的角色始終是壹個:醫生,壹個具有詩人氣質的醫生。他企圖冷靜理智地觀察他的“病例”,卻總不免被卷進去。戰爭讓人瘋狂,使 *** 離子散,使人血冷,和他的詩人氣質和醫生職責根本敵對。他救死扶傷,卻無從衛護自己個人的基本權利。苦難,使他向往幸福和單純,也使他愛上不畏苦難的堅強精神。他和拉拉的愛情正是如此。苦難中的堅強,苦難中的追求,苦難中的美,是他與拉拉***同的財富。他們堅強地活著,執著地愛著。戰亂和政治紛爭使他們無處逃遁,也使他們歸隱田園的夢想更加淒美動人。《日瓦戈醫生》唱出了壹首現代隱士的悲歌。
需要註意的是,詩人思維的跳躍影響了小說《日瓦戈醫生》的情節組合的緊湊,給人以散亂之感。但也正是這些四處閃耀的靈感的火花,拓展了作品感受的靈敏度和思考的深度,最終使其成為壹部史詩性的偉大作品。
閱讀建議
此書可典藏、細讀。日瓦戈和拉拉的形象值得人深思。作為詩人的敘事作品,《日瓦戈醫生》具有明顯的詩的特征,如情節結構的跳躍性、細節描寫的意象性、象征性等,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