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淄博陶瓷史

淄博陶瓷史

淄博陶瓷生產歷史悠久。

最遲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後李文華時期,中國的先民就開始挖地建窯,燒柴火和制陶。

到了南北朝時期,聰明的淄博陶瓷工匠實現了從陶器到瓷器的歷史性跨越,淄川寨裏窯成為中國北方唯壹的青瓷產地。

宋金時期,窯的數量增多,新產品層出不窮。窯的規模是最大的,政府在這裏設立“服務處”收稅。

元末戰爭後,明朝有了新的發展,博山出現了“千陶工”的盛況。

清初康、雍、甘三代時期,淄博陶瓷業發展迅速,博山成為山東陶瓷的集中產地和銷售中心,素有“瓷都”之稱。

新中國成立後,淄博逐步發展成為中國五大陶瓷產區之壹。

中國有180家陶瓷生產企業,從業人員3.7萬人,年產日用陶瓷5.59億件。

山東陶瓷公司,正式成立於1982,位於淄博市博山區。

到20世紀末,淄博陶瓷產品的覆蓋範圍已擴大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84年7月,由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共同投資40多萬元,在博山區北神頭村燕文江寺建立了當時山東省唯壹的陶瓷博物館——淄博陶瓷博物館。

博物館的展廳位於燕文將軍祠主庭院的北廳。其展覽分為三個部分:古代陶瓷的起源,現代陶瓷的緩慢進展和當代陶瓷的蓬勃發展。展出了超過65,438件古代、現代和現代陶瓷。

第壹組展品為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至清末的淄博陶瓷,包括紅陶鼎、紅陶杯、黑陶盆、灰陶鼎、灰陶壺、灰陶豆、灰陶碗。

還有齊國故都臨淄出土的土瓦,以及白釉黑花陶罐、玉壺、春瓶等,反映了淄博悠久的歷史文化。

第二組展品以當代陶瓷為主,配以美術陶瓷,其中博山特有的釉料“雨滴釉”和“茶端釉”都是1000年前淄博先民首創的罕見結晶釉。

雨滴釉,原名油滴釉,古稱“滴珠”。因釉面布滿放射狀圓形晶體,呈銀色金屬光澤,形似雨滴落入水中時的水環斑點而得名。它主要用於制作茶具和藝術器皿。

黑釉上閃著銀,大的像豆,小的像米。倒茶時閃著金光,倒滿水時閃著銀光。

風格獨特,品味高雅,被譽為海內外名貴瓷器。

日本人甚至說“雨滴瓷器碎片和崔晉的價格壹樣”。

雨滴釉起源於北宋博山街壹帶的窯場,元末失傳。

1936年,博山黑陶藝人侯祥輝開發恢復,但工藝尚未完全通過。

1959再次攻關,質量超過宋。該產品被選為國家禮品瓷,並出口到香港,日本和美國。

茶釉器物古樸、典雅、渾厚,深色為“蟹殼綠”,淺色為“鱔魚黃”。

茶粉釉起源於中唐,成熟於唐末。因釉面布滿細如塵埃的片狀晶體,形似細茶粉而得名。

古人說“茶葉黃雜綠,嫵媚不俗。”

艷於花,美如玉,美如瓶,最引人註目”,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釉料之壹。

元代失傳,清末民初由博山陶藝家陳希齡開發修復。制作的器皿和雕塑品被稱為博山瓷之極品,被古玩店當作古董大量收購,日本人則從北京買回冒充古瓷,牟取暴利。

從65438年到0957年,茶釉產品開始出口,多次出國展覽,為祖國贏得了贊譽。

第三組展品以陶瓷雕塑為主,大部分產品由山東矽酸鹽研究所和淄博美術陶瓷廠展示。孔子、張衡、祖沖之、華佗、蒲松齡、觀音等人物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各種動物模型栩栩如生,顯示了陶瓷藝術家的高超技藝。

其中不乏我國工藝美術大師陳錫齡的繼承人陳的代表作。

淄博陶瓷博物館還展出了淄博生產的各種瓷器和釉料產品,包括結晶釉,寶石瓷,滑石瓷,高長石瓷,高應時瓷,骨質瓷,魯豫瓷,魯翠瓷,魯青瓷和魯光瓷。

近年來,淄博陶瓷博物館從博山北城戰國墓、博山金代壁畫墓、博山中路古瓷窯遺址、南灣山古瓷窯遺址等地收集了壹批戰國至金代出土陶瓷,其中方陶豆、蓋陶豆、陶瓷編鐘、黑釉分條壺、白釉大缸等是淄博陶瓷的瑰寶。

有豐富多彩的陶瓷產品,就要有經營良好的陶瓷市場。

在淄博陶瓷博物館東南1.5km的嶽陽河畔,有壹座博山陶瓷玻璃大觀園,建於1991。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陶瓷玻璃批發市場。

大觀園市場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營業面積654.38+0.5萬平方米,門口800多個,上市品種654.38+0.5萬多個品種,年成交額7億多元。

它不僅經營淄博陶器和琉球制品,還經營唐山、景德鎮和醴陵的日用瓷器,宜興的紫砂瓷器,洛陽的唐三彩和佛山、潮州的藝術瓷器。是名副其實的陶瓷集散地。

大觀園產品種類繁多,配套齊全,管理服務壹流,被國家工商總局評為全國文明市場。

大觀園分三期建成,規模逐步擴大,為這壹地區的工商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前臺舞臺,同時也吸引了其他地區的陶器玉器產品進入,形成了百花齊放、爭奇鬥艷的可喜局面。

三期工程竣工後,久負盛名的博山文石和書畫作品被引入市場,各種地域文化的結晶在大觀園得到充分展示。

當地* * *不滿足於現有的成績,計劃將大觀園建成占地4.7平方公裏,擁有100家陶琉生產企業,1000家管理門,從業人員3萬人,集陶琉生產、銷售、觀光於壹體的陶瓷玻璃城。

從改革開放的80年代到20世紀初,淄博的陶瓷文化活動此起彼伏。

1995出版的山東省誌?《陶瓷工業誌》作為山東省第壹部新的社會主義地方誌中最具特色的壹卷,向世人展示了以淄博陶瓷為代表的齊魯陶瓷工業8000年的燦爛畫卷,成為《山東省誌》88卷中最具可讀性的篇章之壹。

同年,第壹部《淄博市誌》專設壹篇,將陶瓷業與輕工業分開,用豐富的色彩描述了中國重要的陶瓷產地淄博的歷史和現狀,並在前頁彩頁和文物篇章中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予以突出。

1990以來,中國淄博陶瓷玻璃藝術節、國際陶瓷博覽會相繼舉辦,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戰略,進壹步將淄博、淄博的陶瓷文化推向世界。

新世紀伊始,淄博中國陶瓷博物館在中心城區落成,在更深層次上開創了陶瓷與自然歷史文化有機結合的新時代。

淄博中國陶瓷博物館位於郁郁蔥蔥的淄博文化廣場東側,毗鄰淄博博物館,展覽面積4000平方米,由古代展區、現代展區、表演區、銷售區四部分組成。

全面展示了2000余件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陶瓷文物和全國各大陶瓷產區的藝術精品,集中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史前文化、古代名窯和國內現代陶瓷文物的精品,在絡繹不絕的觀眾面前展開了壹幅8000年的歷史畫卷。

古展廳展示了從後李文華時期到民國時期的陶瓷文物,包括標誌著龍山文化最高成就的蛋殼陶杯,享譽海內外的北朝青釉蓮花像,以及宋代著名的釉上彩、定窯碗、哥窯碗等稀世珍品。

龍山文化時期的陶器、唐代魯花的釉面大鍋、清代的釩紅纏枝紋天球儀、青花纏枝紋蓮花紋,將妳的思緒帶回到很久以前,讓妳在驚嘆中領略中國古代陶瓷業的深厚文化底蘊。

現代展廳根據用途和藝術風格的不同,將展品分為藝術陶瓷、現代陶瓷、雕瓷藝術、日用陶瓷、園林藝術陶瓷、建築陶瓷、衛浴陶瓷、科學陶瓷等。

在這裏,陳的《天平》、韓美林的《釉色暗淡的公雞》、兄弟的《混三環瓶》、陳的《紅色結晶釉大缸》等優秀作品會久久吸引妳的目光,讓妳聆聽中國陶瓷藝術在世界水平上的腳步。

位於陶瓷博物館東大廳的“桃園”是公眾制作陶器和玩泥巴並體驗陶器樂趣的地方。

100平米的面積,足夠30人同時經營,在休閑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館內創意演示廳為觀眾提供標準化操作演示。

銷售區有各種各樣的產品。如果遇到喜歡的東西,價格合適可以留給自己。

淄博是齊文化的發祥地,淄博陶瓷80年的歷史是齊文化的組成部分。

從南北朝時期的陶器向瓷器的過渡到宋金時期的鼎盛時期,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是引人註目的。

改革開放以來,淄博的陶瓷產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以滑石瓷、高應時瓷、魯光瓷、精細炻器和合成骨質瓷為代表的發明創造,以“中國龍宴瓷”為代表的日用陶瓷和國內外獨具特色的藝術雕刻瓷,標誌著淄博陶瓷工業進入了壹個更加輝煌的歷史時期。

淄博陶瓷博物館、博山劉濤大觀園、淄博中國陶瓷博物館交相輝映,南北呼應,連接著淄博陶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靈異谷歷經千年,古人的功績如今靜靜地立在閣窗,供後人瞻仰。

面對博物館回望過去,“國際水平要超越,要發揚光大(郭沫若詩)”,淄博陶瓷行業不負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