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壹、壹千年的壹縱身,化做了艾酒的苦澀,伴著糯米香,遊走在龍舟之間。粽子的棱角,是否如妳的倔強,深深地刺痛了,端午的月亮,端午時節,記得糯米粽子,記得賽龍舟,記得屈原。
詩歌二、菖蒲、艾葉、粽子、雄黃酒用壹根草繩連著。牽出壹段歷史,屈子、楚懷王、奸臣組合在壹起,就是明星與黑暗的交鋒。
詩歌三、回到吃粽子的家裏,回到掛菖蒲的門前,回到飄滿艾香的城市與鄉村,回到屈原縱身的壹跳,回到詩歌本身。壹條止於湖南的河流,卻流經中國每壹個人的心靈。
打撈也罷,求索也罷。龍舟再快,也不過是時間的壹枚梭子。端午節,中國老百姓自發地壹個節日,幾千年地打撈,幾千年地存在。
應該比什麽都重要都深刻,壹個偉大的主題、壹個偉大的身影、壹個痛苦的問號和句號、壹塊問路的石頭和壹顆求索的頭顱,至今佇立江邊,汩羅江,壹條永遠流淌著,詩歌的光榮與夢想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