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蘇〕多爾瑪托夫斯基《沒有不美的女人》愛情詩鑒賞
〔俄—蘇〕 多爾瑪托夫斯基
沒有不美的女人,
美——是她們走進生活的序曲。
但人們對美常常冷漠,不知珍愛——
無情地將它扼殺窒息。
沒有不美的女人。
是我們把皺紋刻到她們臉上去,
如果男人不可信賴,
態度暴躁而粗俗。
讓她們幸福十分艱巨,
使她們不幸十分容易,
苗條婦女頓時變得矮小——
如果心地猥劣,虛情假意。
而我們寵愛的女人何等光艷,
鮮麗奪目,堪贊堪歌!
我們像是雕刻家壹樣
用粗壯而溫柔的手將她們雕塑。
(烏蘭汗 譯)
多爾瑪托夫斯基(1915—)三十年代成名的蘇聯俄羅斯詩人,生於律師家庭。1933年響應***青團號召,參加修建莫斯科地鐵工程。參加過衛國戰爭。長詩《杳無音信》是多爾瑪托夫斯基優秀戰爭題材作品,受到較高評價。實際上,他於1930年開始發表詩作,1934年就已出版第壹本詩集《抒情詩》。且由於詩集《明天之歌》獲1950年度斯大林文藝獎金。
詩體小說《誌願者》是多爾瑪托夫斯基代表作之壹。在六十年代初發生於蘇聯詩壇上所謂的“自由派”及“傳統派”爭論中,他屬於典型的“傳統派”,曾以組詩《我們的時代》確定自己立場。他還是著名的歌詞作者,代表作有《列寧山》、《假如全世界的青年……》等等。七十年代以來他的詩以國際政治題材為主。
壹個頂天立地的漢子面臨深崖,迎茫茫蒼穹、遒勁罡風而立,以筆作鋒,剖心而誓:沒——有——不——美——的——女——人……
這就是讀完這首詩的感覺,粗獷、豪放、毫不掩飾。整首詩仿佛是壹座刀砍斧鑿而就的雕像,堅強、挺拔,讓我們聯想起作者本人。
壹步入詩章,詩人就以極其直率的筆調寫道:“沒有不美的女人/美——是她們走進生活的序曲。”繼而筆鋒壹轉,“但人們對美常常冷漠,不知珍愛——/無情地將它扼殺窒息。”詩人將“美”稱作女人“走進生活的序曲”,可見作者不僅認為她們都是“美”的,而且還是踏著這種“美”“走進生活的”。但是男人對她們的不珍愛又使作者為之感到氣憤和不平,相繼用“扼殺”和“窒息”兩個詞來展示內心的情感。至此,全詩的基調已定,算是詩人給詩戴上了屬於它那自己的“帽子”。但詩人並不急於為它“著裝”,而是稍作停頓,感情積蓄著,等待著再壹次爆發。
第二段壹開始,作者就以飽含 *** 的語言再次寫道:“沒有不美的女人”……“以表達自己強烈的愛戀之情。在這壹段中,作者采用倒裝句式,將四句詩中因果關系的“果”放到前邊,並強調“是我們把皺紋刻到她們臉上去。”隨後將“因”壹帶而出,並連用“不可信賴”“暴躁”、“粗俗”等詞刻畫那些不知道珍 *** 的男人的形象,正是他們破壞了女人的“美”,正是他們這種惡劣的秉性和態度造成了女人不“美”的根源。
第三段,作者用了兩個結構十分相似的對比句,“幸福”與“不幸”,“艱巨”與“容易”,讓人不覺為之思忖:何為“艱巨”,何為“容易”? 順著詩句往下看去,又是壹個因果關系倒置的句子:“苗條婦女頓時變得矮小”,此為“果”。“如果(男人)心地猥劣、虛情假意。此為“因”。在這裏,作者所用詞語含義更深。若說上段的暴躁而粗俗還僅指秉性和教養而言的話,那麽“猥劣”和“虛情假意”簡直就是令人發指的惡劣品性。作者尖銳地指出這惡劣的品性足以使“苗條的婦女頓時變得矮小”。感 *** 彩極其鮮明,短短兩句,頓使人明白“艱巨”之何在。這時,作者已將“著裝”工作進行到七八分了。就在這種情感將到激昂之時,詩人的筆調再次轉動,轉而熱情洋溢地描畫處於“寵愛”之中的女人。她“光艷”照人,“鮮麗奪目”及至“堪贊堪歌!”
由極怒到極贊,正所謂“柳暗花明又壹村”。“在我們眼前仿佛出現了壹個容光煥發,滿面幸福的女人,愛心滿懷的註視著我們的眼睛,作者以感觸頗深的筆調寫到:“我們像是雕塑家壹樣,用粗壯而溫柔的手將她們雕塑。”關懷,愛護,感念之情充溢於表。粗獷剛硬的筆調全化為壹腔柔水,緩緩由筆中註出,令人不能不為之動情。全詩“著裝”至此全部完成,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壹座剛柔相濟的雕像,壹座完美的雕像。
作者是六十年代蘇聯詩壇上典型的“傳統派”詩人。感情真摯,熱情奔放,他詩歌中的主人公曾多半是現代青年,工人,邊防戰士及社會新人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婚姻、家庭等問題逐漸提上社會日程。他的詩合著時代的腳步,於熱烈奔放中頗含理性色彩,深刻含蓄而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