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抗疫典型優秀事跡材料(通用5篇)
事跡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的書面材料。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22抗疫典型優秀事跡材料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抗疫典型優秀事跡材料 篇1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我們要以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高度責任感,集中精力,心無旁騖把每壹項工作,每壹個環節都做到位。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原本平靜祥和的__,作為壹名***產黨員壹名基層工作人員,在接到中心《關於居住地“下沈”幹部疫情防控工作安排的通知》後,財務核算科李靜同誌在處理好手裏的工作後立即來到居住所在地雁南路街道報到。
根據街道安排首先進入雁南街道天慶社區核酸檢測點工作。第壹次全員核酸檢測現場秩序管理難度大,工作強度大,李靜同誌耐心認真的對排隊群眾進行疏導,對健康碼不會操作的群眾壹壹幫助操作講解,遇到坐輪椅的老人全程陪同檢測並將老人送回居住小區,懷著飽滿的工作熱情、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協助天慶社區完成核酸檢測。
雁南街道張蘇灘社區管轄範圍大,小區多,外來居住人口多是這個社區的主要特點。根據社區防疫需要安排李靜同誌進入張蘇灘蔬菜批發市場旁小區駐點防疫工作,該小區住戶多為市場經營戶,出入頻繁,人流量大,管理難度大,遇到問題多,對防疫不理解的群眾也多。小區內居民多為保障市民生活物資的商戶,大多不能做到非必要不出門,商戶們每天都要正常經營,而且接觸的人員較多。李靜同誌便認真對該小區居民進行防疫宣傳,耐心叮囑大家做好防護、及時消毒、非必要不出門。對進出人員做好信息登記、體溫測量,每壹項工作李靜都在用心完成。每天早出晚歸,壹天下來嗓子啞了,腿也麻了,有時也會遇到態度不好,不理解的群眾,也有委屈,但想到所有為了防疫在壹線工作的人員的辛苦這又算什麽,為了群眾的健康和安全,為了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家鄉,作為壹名黨員這是我們擔負的責任和使命,心裏也就坦然了。
每輪核酸檢測時,李靜同誌都會在7點之前到場,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布置場地,認真組織小區500多戶居民有序的前往張蘇灘市場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督促大家按壹米間隔排隊,配合醫護人員查看健康碼、核對信息。小區內有高齡老人,行動不便,李靜同誌便會耐心的壹壹攙扶前往核酸點檢測。這其中有90歲參加過戰爭的老奶奶,有88歲患有肺病的老爺爺,走壹會休息壹下,看到老人都這麽支持防疫工作,聽到老人對誌願者的噓寒問暖和壹聲聲的感謝,真的想再為他們多做些什麽。
為了城市疫情早日結束,小區嚴格進行出入管控。小區居民有些家裏生活物資不夠,需要買菜、買藥,根據大家的需求李靜同誌逐個登記,做好防護,去菜市場為大家采購物資,附近藥店關了就走去遠處的藥店為居民買藥,壹天下來防護服下面的衣服濕透了,頭發也濕透了,但是看到大家收到物品時的笑容她的心裏是甜的。
李靜同誌說防疫雖然辛苦,但比起壹線的醫護人員逆風而行,自己又是如此渺小。“妳在壹線奉獻,我在後方守護”,作為壹名黨員,壹名市政誌願者,要做到沖在疫情防控第壹線,壹絲不茍的落實疫情防控措施,認認真真的向群眾宣傳防疫知識,真真切切的把守衛群眾生命安全的責任扛在肩上,在急難險重的任務面前,鍛煉品格和能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凝聚最廣泛,最有力的力量,必將壹起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2022抗疫典型優秀事跡材料篇2自10月19日甘肅省出現新冠疫情以來,壹場無聲的戰爭已然打響,這不僅是壹場大戰,更是壹次大考。在抗擊新冠疫情這場大戰大考中,壹道道動員令、壹封封請戰書、壹面面鮮紅的黨旗、壹個個沖鋒的身影,逆行向前、迎難而上,保衛著我們所熱愛的家園,眾誌成城的決心,團結壹心的力量,築牢了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今年24歲的杜越洋同誌,是__市市政工程服務中心市政調度中心年齡最小的壹名幹部,性格靦腆、很少說話、可是工作很認真,這是大家對他的評價。疫情來襲,在接到中心幹部職工下沈壹線的通知時,他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七裏河區晏家坪街道北院社區的誌願者隊伍當中。北院社區是壹個相對老舊的社區,基礎設施較差、流動人口多、人口老齡化現象較重,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更好的完成首輪全民核酸檢測,他第壹時間穿上隔離防護服,做起了檢測人員登記工作。在他的工位前有著壹沓登記表,上面詳細地記錄著小區裏每壹個人的信息,從姓名、電話、身份證號、家庭居住地址、近期旅居史到核酸檢測情況,十分詳盡。
“小夥子,我手機上的健康碼怎麽找不見了,我也弄不出來,妳幫我看看啊!”“爺爺,您別急,我幫您從我手機上代申領壹個,壹會兒就好。”面對很多老年人使用的老年機無法查出健康碼的情況,他都會耐心的去解決,用自己的手機去幫老人申領,得到了很多住戶的稱贊,在遇到壹些腿腳不便的殘疾人士,他也會與社區工作人員積極協調溝通,為他們開辟壹條綠色通道,讓核酸檢測工作井然有序的進行著。深秋的夜晚寒意逼人,冷風四起,昏黃的燈光下是誌願者們的堅守,雖然穿著厚厚的衣服,套著隔離防護服,但長時間的久坐工作仍會被寒氣浸透,他依然選擇了堅守,用實幹擔當為青春增色。白色的防護服,也為寒冷的夜色增加了壹抹溫暖。
“疫情防控是我們青年團員義不容辭的責任,疫情當前,青年先行,青年幹部就是要走到前面,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著自己的家園,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保障。”樸實的話語,透露著堅定的決心。在接到社區通知,核酸檢測點需要運送晚上醫務人員夜間值班的物資時,他主動承擔起物資運送任務,駕車前往社區服務中心領取抗疫物資,與社區工作人員壹項項仔細核對,確保物資數量正確並趕在天黑交班前送到檢測點,保證夜間醫護人員的正常工作。
莫道春光難攬取,浮雲過後艷陽天。疫情是壹場災難,也是壹次磨練。今天的90後青年幹部,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守護家園的重責,在病毒的魔爪下保衛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身為市政壹員的他們,也同樣在不斷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發揚市政人的靚麗風采。
2022抗疫典型優秀事跡材料篇3“阿姨,您別下床了,衛生間我去收拾!”“謝謝!謝謝!太不好意思了……”
在火神山醫院的病房裏,洗消護士吳昊步履匆匆,像這樣與年老體弱患者的對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了。
吳昊負責清洗消毒的病區,是火神山醫院收治患者的首個病區。當時為了盡快讓病區達到收治新冠疫情患者的要求,吳昊和戰友們夜以繼日,全力配合施工單位和設備調試人員,收拾各種建築垃圾和設備器材的外包裝。作為洗消護士,她毫不猶豫當起了病區保潔員,壹個病房接壹個病房撿拾垃圾,壹袋接壹袋往病房外扛垃圾。
首次“突擊”,吳昊壹幹就是壹天多,手磨破了,眼熬紅了,但她依然堅持戰鬥。因為她知道,首批新冠疫情患者接收之前,她必須按標準把整個病區打掃幹凈、消毒完畢。那壹夜,她幾乎通宵達旦,直到首批患者住進病房,她才松了壹口氣。
腰酸背痛的她,晚上乘公交車返回賓館的時候,歪著頭靠著車窗睡著了,公交車駛到賓館,戰友們發現她沒下車,返回車上壹看,她還沒睡醒。“她可能太累了,讓她再睡壹會兒吧。”公交車司機說。
這些日子,她出現好幾次這樣睡著的事,但從來沒有叫壹聲苦、說壹句累。壹天晚上11點多,幾天沒給家打電話的吳昊,突然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問她在火神山醫院的情況。
“就跟以前壹樣,就是照顧患者,壹點都不累!”她忍著全身酸痛這樣告訴家人,說完“美麗的謊言”,吳昊的眼淚不由流了下來。
抗疫當前,戰鬥在火神山的吳昊和戰友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忘我戰鬥著。50多歲的護士長陳紅,白天往汙染區搬運了40床新被褥;每天去病房為患者輸液的護士姐妹們,透過滿是霧水的護目鏡,為患者輸液;下夜班的姐妹們,臉上被口罩和護目鏡長期擠壓留下深深的壓痕……
每天,吳昊都要進入汙染區打掃病房衛生,為每壹個房間噴灑消毒劑、掃地、拖地、收拾垃圾,壹個病房至少需要10分鐘,整個病區收拾消毒完,需要兩三個小時不停歇。往往還沒有忙完,吳昊已是汗流浹背。
病房的患者看著吳昊每天去打掃房間、收拾衛生間,都很心疼她。不少患者稱贊她是“天使保潔員”。“小吳,等我好了,希望能留下來做義工幫妳分擔點兒,妳太辛苦了!”壹名患者說。
2022抗疫典型優秀事跡材料篇4目前,新冠疫情重癥人數占確診人數的比例不斷下降,治愈率也顯著提高。今天(3月14日),我們就來認識壹位重癥醫學專家。17年前他曾參與抗擊非典,17年後他再次站到抗疫壹線。他說,我是壹名老兵,壹定會圓滿完成任務。
作為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童朝暉每天要巡診兩到三家醫院的重癥病房,除了武漢,還要奔赴孝感、黃岡、黃石、鄂州等地指導重癥患者救治。每到壹個床位,他都會向主管醫生和護士提出壹連串的問題,督促醫護人員專註於每壹個診療細節。
17年前,童朝暉在北京臨危受命,擔任SARS病房主任,收治近百例非典患者,無壹病亡。17年後的今天,他再次請纓來到疫情壹線。
剛到武漢時,童朝暉用了兩天時間,把當時定點收治新冠疫情患者的三家醫院的收治情況摸查了壹遍,並做了詳細的查房筆記,總結新冠疫情的發病特征,為後續來到湖北的重癥醫務人員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目前,湖北已匯集了1.9萬多名重癥專業醫務人員。
每天在不同醫院的重癥病房之間奔走,分析病例、參與救治,忙碌之余,童朝暉還會及時整理發現和思考,寫下診療日記。關口前移,就是他和專家們經過臨床觀察和研討之後,提出的重要診療建議,已經納入新冠疫情診療方案。經過他們的努力,很多重癥患者都在逐步恢復中。
白天忙完病房巡診,晚上回到駐地,童朝暉還會和國內外的同行們交流會診心得,探討和分享治療新冠疫情的經驗。
童朝暉是湖北黃岡人,父母就住在離武漢兩個小時路程的黃岡蘄春縣,而來武漢的這50多天,童朝暉卻沒進過壹次家門。母親發來微信說:妳聽從黨的召喚,從北京來到武漢。我們為妳感到驕傲,我們二老在家不出門、不串門,妳不必擔心,就是守望妳早日歸來。
2022抗疫典型優秀事跡材料篇5在新冠疫情危重癥患者治療當中,關口前移,及時進行氣管插管可以減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漢的重癥醫院裏就有這樣的壹支支插管小分隊,冒著風險與死神賽跑,壹次次為患者爭取生的希望。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其中的壹位麻醉醫生。
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17支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17個重癥病區。來自同濟醫院和各醫療隊的18名麻醉醫生混編成壹支插管小分隊,兩人壹組,24小時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疫情患者60歲,有心臟病,幾天來在高流量吸氧的條件下,氧飽和度還始終處於低位,如果短期內得不到改善,就會因為缺氧造成多器官損害。
待麻藥起效後,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體內儲備的氧氣維持循環,她必須要在30秒內將壹根導管從患者口腔插入氣道。
平時這樣的插管動作王晶晶已做過幾千次,但此刻,防護服、手套減緩了她的動作,眼罩、頭罩模糊了視線。
精準快速,幾乎在同壹時間,護士在導管近端接上呼吸機,患者的氧飽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監測儀器上的'數據變化和聲音提示,插管成功。這次操作她們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個85後,她總說自己是個遲到的戰士。春節前因為曾在工作中接觸了壹位新冠疫情疑似患者,進行了14天的隔離。所幸,最終核酸檢測為陰性。還在隔離期時,王晶晶就發出了請戰書。
隨著危重癥患者治療關口的前移,這些天讓王晶晶高興的是,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拔管,脫離呼吸機的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