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俄—蘇〕茹科夫斯基《歌》愛情詩賞析

〔俄—蘇〕茹科夫斯基《歌》愛情詩賞析

〔俄—蘇〕茹科夫斯基《歌》愛情詩鑒賞

〔俄—蘇〕 茹科夫斯基

上姑娘的戒指啊,

我把它掉進了大海;

隨著戒指的失落啊,

塵世的幸福也與我分開。

姑娘給我戒指時說過:

“戴著吧! 可別忘了我!

只要戒指在妳的手上,

我就是屬於妳的!”

那是壹個不幸的時刻啊,

我要把魚網在海中洗凈;

可戒指卻滑進了大海,

再也找不到它的蹤影! ……

從此我和她成了陌生人,

我去找她,她理也不理!

從那時起我的歡樂啊,

也沈入深深的海底!

夜半的風兒醒醒吧,

我的朋友啊,夜半的風!

幫我把戒指撈上來吧,

吹到那岸邊的草坪。

傍晚,見我淚流滿面,

姑娘開始把我可憐!

在她那雙眼睛裏啊,

又閃現出往日的光環!

她溫存地在我身旁坐下,

伸給我壹只手,

似乎是要說句什麽話,

可又說不出口!

妳的溫存於我何用!

妳的問候解我何愁!

我要的是愛情啊愛情,

妳卻不給我愛情的滿足!

海裏有絢麗多彩的琥珀

誰願去尋找都有自由……

我只要我的那只戒指啊,

它就是我的希望和追求。

(連鋏 譯)

茹科夫斯基(1783—1852),俄國浪漫主義詩歌奠基人,早年以翻譯英國詩人格雷的《墓園哀歌》開始其詩歌活動,此後主編過《歐州通報》,參加過1812年衛國戰爭,長期任職宮廷,壹生創作抒情詩、敘事詩多種,著名的有《俄國軍營中的歌手》(1812)等,他的詩歌在表現人的內心世界、感情生活、對自己的感受等方面有重要成就。這首《歌》是壹曲因愛情失落而悲傷、又期盼愛情復得的歌。和同類其它詩歌不同,這首詩歌通過壹個戒指得而復失的故事,表現愛情的波折,心潮的起落,具有壹定的戲劇性效果。

青年漁夫——歌者,主人公,有壹枚心愛的的戒指,它是心愛的姑娘所贈,寄托著姑娘純真的愛情。壹次在海上捕魚,他不幸將心愛的戒指失落大海,“再也找不到它的蹤影”。從此姑娘對他“理也不理”,他的愛情和歡樂也隨之“沈入深深的海底”。他“淚流滿面”,心中充滿痛苦和悲傷。姑娘雖然覺得“可憐”,對他不乏軟語溫存,可就是不肯把她的愛情奉還——在撈上戒指之前。深夜,他獨自壹人佇立在海邊,壹顆破碎的心向海風頻頻發出求助的呼喚:“夜半風兒醒醒吧,/我的朋友啊,夜半的風,/幫我把戒指撈上來吧,/吹到那岸邊的草坪。”這哀歌般的低聲絮語,傾吐著失戀的悲傷,也貫註著對重獲愛情的熱烈期盼。全詩落尾時,青年漁夫這種期望愛情復得的感情被推到高峰:“我只要我的那只戒指啊,/它就是我的希望和追求。”

愛情並不總是壹帆風順,有情人也未必都能終成眷屬,愛河裏常有波濤起伏,愛的旅程也難免有坎坷曲折的遭遇。對於鐘情的男女來說,愛情的波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愛情理想的不懈的追求,在不斷的追求中把握愛情的真諦,理解愛情的意義。《歌》這首愛情詩的積極意義在於:詩人在抒發愛情遭受挫折所產生的痛苦悲傷感情時,並沒有將這種感情推向悲觀絕望、消沈沮喪——在愛情詩中不乏此例,而是不改初衷,通過期盼愛情的失而復得,表達對愛情理想的執著追求,給人以有益的思想感情影響。

這首《歌》在藝術上最令人矚目的地方,或許是戒指的形象。作為壹種藝術媒體,它在詩中派作多種用場,發揮著多種藝術效應。

首先,戒指作為愛情的比喻,就包含著雙重的藝術功用:壹方面它將抽象的感情物象化,將主體意識客體化,造成具象可感的效果,另壹方面,古今中外婚俗多以戒指為愛情婚姻的標誌或信物,在人們心目中,戒指已成為愛情的物質載體,無情物被賦予了有情物的含義。以這種比較普遍的婚俗文化為基礎,戒指的比喻,顯得自然貼切,讀者感到熟悉,拉近了讀解過程的距離,減少接受認同的阻力。

其次,戒指還作為壹種動因,引發人物感情的起伏變化。詩中戒指的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人物的感情密切聯系在壹起,作為人物感情發展變化的誘因而存在的。隨著戒指的得失,人物的思想感情掀起層層波瀾:姑娘把戒指戴到他手上時,青年漁夫沈浸在歡樂幸福之中;當他失掉戒指時,便頓時陷入痛苦悲傷;在他盼望找到戒指時,則充滿強烈的希求和渴望。由戒指引發的主人公這壹系列內心變化和感情律動,不僅揭示出兩者內在的因果關系,而且富於引人入勝的戲劇性。

最後,戒指的形象首尾呼應,貫徹始終,形成壹條貫穿線,使全詩脈絡清晰,不離不散。這首詩壹***九節,首節從哀吟戒指的失落開始:“隨著戒指的失落啊,/塵世的幸福也與我分開。”末節以渴望戒指的復得終篇:“我只要我的那只戒指啊,/它就是我的希望和追求。”中間七個詩節雖不是節節都見戒指的字樣,但無壹不是寫失落戒指後的痛苦和悲傷,因而戒指的形象無時無刻不浮現讀者眼前。戒指作為感情發展變化的貫穿線索,不僅密切了各個詩節之間的內在聯系,也增強了全詩在結構上的整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