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琵琶行·並序》導學案設計

《琵琶行·並序》導學案設計

《琵琶行·並序》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其詩歌創作主張。

 2、整體把握文章,結合課下註釋和工具書初步疏通文意。

 3、進壹步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提高朗讀背誦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2

 難點:目標3

 學法指導

 自學法:強化預習,正音順句,對照註釋,初解文本。

 知識鏈接

 1、品思題目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又叫“歌行”,源於漢魏樂府,是其名曲之壹。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於變化,可多次換韻。歌、行、引(還有曲.吟.謠等)本來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它源於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壹,後來成為古代詩歌中的壹種體裁。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其音節、格律壹般都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等古體。

 2、作者介紹

 唐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自號“酔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音guī)(今陜西渭南北)。其祖父時遷居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

 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小時候聰穎過人,5/6歲即學作詩,9歲便懂音韻。由於“家貧多故”,11/12歲便顛沛流離,接觸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後到長安應試,以《賦得古原草送別》得顧況賞識。落第後回家伏案苦讀,竟至口舌生瘡,手肘結繭。27歲中進士,因取中“拔萃”,授秘書省校書郎。唐憲宗元和年間,曾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東宮屬官,掌諷諫太子過失)。元和十年貶江州司馬,後移忠州刺史。唐穆宗時,由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晚年以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出任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壹卷。以44歲為界,之前抱定“兼濟天下”之思,之後則“獨善其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人稱“詩魔”,和好友元稹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繼承《詩經》的優良傳統和杜甫的創作精神,反對六朝以來的“嘲風雪,弄花草”的作品,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即所謂“諷喻詩”(《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當時對外國也有壹定影響。其藝術成就最高的是長篇敘事抒情詩。 白居易的詩通俗好懂,傳說“白傅作詩,老婦皆懂”。

 3、寫作背景

 《琵琶行》創作於元和十壹年(816年)。白居易任諫官時,直言敢諫,同情民間疾苦,寫了大量的諷諭詩,觸怒了唐憲宗,得罪了權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鎮李師道派人刺殺。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請捕刺客,觸犯了權貴的利益,被指責越職奏事,貶為江州刺史;又進而誣陷他作《賞花》《新井》詩“甚傷名教”,再貶江州司馬。江州當時被看成是“蠻瘴之地”,加之州司馬雖然名義上是刺史的佐史,實際上是壹種閑散職務,這對白居易來說是壹種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貶其實是壹樁冤案,他連遭打擊,心境淒涼,滿懷郁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創作出這首傳世名篇。

 學習過程

 1.填空

 《琵琶行》選自《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朝詩人。詩中富有哲理性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的“行”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正確的壹組是(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 六幺(yāo)

 B.錚錚然(zhēng) 賈人(jiǎ) 荻花(dí)

 C.蝦蟆陵(há) 嘈雜(cáo) 鈿頭(diàn)

 D.江浸月(jīn) 嘔啞(yā) 嘲哳(zhā)

 3.下列詞語的書寫,完全正確的壹組是( )

 A.曲罷憫然 鈿頭銀蓖 司馬青衫 楓葉荻花

 B.轉徒江湖 漂淪憔悴 夢啼妝淚 憂愁暗恨

 C.輕攏慢撚 天崖淪落 幽咽泉流 謫居臥病

 D.東船西舫 恬然自安 添酒回燈 暮去朝來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壹項是( )

 A.使快彈數曲 快:趕快。

 B.歌以贈之 歌:歌唱。

 C.凡六百壹十六言 言:句。

 D.座中泣下誰最多 泣:眼淚。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壹項是( )

 A.弦弦掩抑聲聲思 掩抑:低沈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婦 老大:排行第壹。

 C.去來江口守空船 去來:離去回來。

 D.滿座重聞皆掩泣 掩泣:掩飾哭泣。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壹項是( )

 A.鐵騎突出刀槍鳴 B.門前冷落鞍馬稀

 C.整頓衣裳起斂容 D.淒淒不似向前聲

 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熟語的使用,不恰當的壹項是( )

 A.請妳發表壹下自己的見解可真難,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啊!

 B.剛退居二線的老王抱怨說:“妳看我才退了下來幾天,就‘門前冷落鞍馬稀’了,真是人走茶涼啊!”

 C.這段時間,我們壹起流汗,壹起流淚,“相逢何必曾相識”,我提議,幹杯!

 D.輪到中國選手申雪、趙洪博出場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場內壹片寂靜,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8.對《琵琶行》中詞句的理解,不恰當的壹項是( )

 A.“嘈嘈”形容彈奏動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彈奏動作的輕細。

 B.“間關”形容鳥聲婉轉,這裏指音樂的流暢悅耳。

 C.“別有幽愁暗恨生”,是說音樂勾起聽眾內心深處的愁思和怨恨。

 D.“銀瓶乍破”“刀槍鳴”形容音樂的激越雄壯,驚心動魄。

 9.寫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千呼萬喚始出來, 。

 ,此時無聲勝有聲 。

 ,相逢何必曾相識 。

 座中泣下誰最多, 。

 課堂檢測

 1.對第壹段詩句的解說,不恰當的壹項是( )

 A.前兩句交代地點、時間和這壹段的中心事件,環境描寫烘托出離別時悲涼的氣氛。

 B.三四兩句寫詩人騎馬送別船上即將遠行的朋友,要為朋友餞行,卻連音樂也沒有。

 C.五六兩句寫餞別時詩人與朋友的內心都十分悲痛,茫茫的江面上映著月影,更增添了悲涼之感。

 D.從七八兩句琵琶聲使人產生的情緒變化可知:前面的“無管弦”、“慘將別”等起了反襯的作用。

 2.對第二段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壹項是( )

 A.“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說明琵琶女不願見官員,她雖曾為歌伎,卻仍不失女子的羞怯。

 B.“攏”、“撚”、“抹”、“挑”是彈奏的手法,而這些繁復的手法在壹個句子中寫出,又是“信手”彈來,足見技巧的嫻熟。

 C.“間關”形容鳥叫聲,與《詩經》中“關關雎鳩”的“關關”相同;“滑”形容樂曲的婉轉流暢,與“冷澀”的“澀”相對。

 D.由“冷澀”到“凝絕”描繪了聲音由遲緩輕細、越來越細,到逐漸消失的過程,“此時無聲勝有聲”勝在情思緬邈,意味無窮。

 3.對第二段的賞析,不恰當的壹項是( )

 A.這壹段沒有寫對話。其實人們之間肯定有交談,關於琵琶女也只是用“欲語遲”、“千呼萬喚”帶過,這樣處理是為了集中描寫琵琶女的演奏。

 B.這壹段沒有寫琵琶女的容貌。她應該是風韻猶存的,或者她的愁容,她的憔悴。沒有寫這些是為了更突出她演奏的高超技藝。

 C.這壹段沒有寫眾人。其實船上還有客人,也還應該有船夫和仆人。詩人只以主述者置身其間並傳達感受,是為了突出中心事件和主體形象。

 D.這壹段也沒有寫其他的船只。江面上不可能只有這“東船西舫”兩只船,但沒有寫這些,這是為了渲染壹派寧靜沈寂的氣氛。

 4.對第三段相關內容的分析,不恰當的壹項是( )

 A.在樂曲演奏過程中,詩人和客人的反映顯然引起了琵琶女的註意,她感受到了尊重和理解,遇到了知音,所以才主動講出了自己的身世。

 B.琵琶女對自己的才藝和年輕時的容貌頗為自信,當年紅極壹時的歌伎生涯使她覺得非常美好,因此在自述時仍流露出對那壹段生活的懷念。

 C.“弟走從軍阿姨死”,家庭的變故使琵琶女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而這就成了她人生的轉折點,從此遭冷落,不得已“嫁作商人婦”。

 D.琵琶女的演奏之所以使人感到“別有幽愁暗恨生”,主要是因為她怨恨世人重色輕才,出嫁後丈夫又重利輕別,使她感到孤獨寂寞。

 5.對第四段的分析,不恰當的壹項是( )

 A.詩人“住近湓江”、“舉酒獨傾”與琵琶女“守空船”是壹樣的孤苦。

 B.詩人在政治上被貶謫,琵琶女在生活上遭遺棄,二者有相通之處。

 C.詩人與琵琶女同是離開京城來到僻遠的潯陽,都有繁華不再的感傷。

 D.詩人把全部情感和慨嘆凝結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課外拓展

 1.閱讀下面壹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壹望斷人腸。

 有人評論這首詩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關聯,妳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麽?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2.閱讀下面壹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註冬至:在唐代,冬至是壹個重要節日,朝廷裏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賀節,壹切和元旦相似。

 本詩寫詩人冬至時節客居邯鄲驛,孤寂思家,詩人是怎樣表現他的思鄉之情的?請結合全詩的三、四兩句加以賞析。

 課堂小結

 學習反思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琵琶女的的涼身世和詩人貶職失意的苦悶心情,琵琶女的飄零身世和詩人宦途潦倒,溝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訴了封建社會摧殘人才的黑暗現實。

 2、賞析這首詩的音樂美、意境美。領會運用多種手法描繪音樂形象,運用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

 3、進壹步提高欣賞能力和朗讀背誦能力。

 重點難點

 1、第二段,以體會琵琶的音樂美為主。

 2、創設聯想和想象,探究詩歌意境。

 3、學習描摹音樂意境。

 學法指導

 誦讀入境,感知詩意;潛心涵泳,體味情感。

 學習過程

 1.詩人用“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來表現琵琶女出場時遲疑不決的心情,意在強調的是( )

 A.拘於禮法,男女有別,不能見男人。

 B.技藝高超,彈奏能手,不屑見官人。

 C.深懷怨恨,內心痛苦,無心見生人。

 D.世態炎涼,人心叵測,不可見路人。

 2.下列對白居易《琵琶行》描繪的形象的分析中,不當的壹項是( )

 A.琵琶女是演奏技藝精湛卓絕,悲涼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汙辱和被損害者的形象。

 B.作者寫自己的遭遇,是為了襯托琵琶女形象。

 C.詩中琵琶女和作者這兩個形象感情上的***鳴之處是“同是天涯淪落人”。

 D.詩中對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過琵琶女的傾訴表現的。

 閱讀下面的詩句,完成3—5題。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壹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3.對下列詞語的解說,不恰當的壹項是( )

 A.“輕攏”壹句描寫琵琶女彈奏的動作特點,同時也表現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兩句寫出了兩種旋律的交錯出現。“如急雨”“如私語”使兩種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壹句化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給人以眼花繚亂,耳接不暇的感覺。

 D.“間關”壹句繼續寫了旋律的變化,用“鶯語花底”這壹美的視覺形象,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美。

 4.對以上部分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

 A.“冰泉”“凝絕”兩句寫出了音樂的又壹境界。幽咽之聲,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

 B.“別有”“此時”兩句寫出了音樂結束後的余音裊裊,回味無窮的藝術境界,“無聲勝有聲”給聽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

 C.“銀瓶”“鐵騎”兩句表現了“聲暫歇”後力量的大爆發,同時,這兩句也將音樂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終”“四弦”兩句寫出了音樂進入到高潮時戛然而止,樂曲雖終,但由音樂而產生的驚心動魄、回腸蕩氣的藝術魅力並沒有因此而消失。

 5.“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兩句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寧靜,襯托音樂演奏的昂揚。

 B.以聽眾的專註,反襯音樂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靜寂寥廓,烘托聽眾完全沈浸在音樂聲中。

 D.渲染靜寂的氣氛,襯托聽眾感情的淒涼。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寫琵琶女自訴身世,詳昔而略今;寫自己的遭遇,則壓根兒不提被貶以前的事。這也許是意味著以彼之詳,補此之略吧!比方說,琵琶女昔日在京城裏“ 甲 ”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處呢?同樣,他被貶以後的處境和琵琶女“ 乙 ”以後的處境是不是也有某些類似之處呢?看來是有的,要不然,怎麽會發出 “ 丙 ”的感慨?

 6.甲處最恰當的引文是( )

 A.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B.五陵年少爭纏頭,壹曲紅綃不知數

 C.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D.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色等閑度

 7.乙處最恰當的引文是( )

 A.弟走從軍阿姨死 B.夢啼妝淚紅闌幹

 C.老大嫁作商人婦 D.秋月春風等閑度

 8.丙處最恰當的引文是:

 A.江州司馬青衫濕 B.如聽仙樂耳暫明

 C.同是天涯淪落人 D.杜鵑啼血猿哀鳴

 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寫到:“五陵年少爭纏頭,壹曲紅綃不知數”,描繪了“五陵年少”揮霍無度,琵琶女倍受寵愛的情景。北宋宰相寇準,生活極度腐化,也常在宴會上叫人拿綾綃賞給歌女。寇準的侍妾寫了壹首絕句《呈寇公》諷刺他。下面排出的詩句殘缺不全,需要補綴。請選出適當的壹組。( )

 ①壹 清歌壹 綾,②美人 自意嫌 。

 ③不 織女螢窗 ,④幾 拋 得織成。

 A.①只,匹 ②尚,差 ③曉,裏 ④歲,梭

 B.①支、條 ②還,少 ③明,中 ④月,絲

 C.①曲,束 ②猶,輕 ③知,下 ④度,梭

 D.①首,丈 ②竟,少 ③管,上 ④日,絲

 課堂檢測

 《琵琶行》壹詩中的音樂描寫十分出色,請閱讀第二節,回答下面問題:

 1.詩人從哪裏開始描寫琵琶女真正的彈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從哪裏開始精細描述琵琶女的旋律聲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歌中哪幾句是描寫音樂的清快流暢?又有哪能幾句描寫了音樂緩慢修止的狀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最後樂段中,詩人是怎樣表現音樂的高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詩人應用了怎樣的手法,去描寫這無形的音樂的,試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外拓展

 1.讀下面白居易的《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於鄂州》,聯系《琵琶行》,選出說法錯誤的項:( )

 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調堪愁絕。

 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

 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如真珠,雙雙墮明月。

 借問誰家婦,歌泣何淒切?壹問壹沾襟,低頭終不語。

 A.兩首詩描寫的對象都是處境孤寂淒涼、情感哀愁淒切的歌女,詩人都表達了深切的同情。

 B.兩詩都用秋江月夜之境來渲染悲涼的氣氛,都運用了貼切的比喻和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C.《琵琶行》在表現手法上正面描述和側面烘托相結合,敘述、抒情和議論相結合,並大量運用比喻的修辭;而《夜聞歌者》則基本上采用白描手法。

 D.《夜聞歌者》以樸素簡練的筆墨勾勒了壹個楚楚動人的如琵琶女壹樣完整豐滿的少婦形象。

 2.閱讀下面壹首古詩,並與《琵琶行》比較,完成後面習題。

 聽穎師彈琴 韓愈

 昵昵兒女語①,恩怨相爾汝。②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壹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壹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師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註:①昵昵:象聲詞,用來形容言辭親切。此據李漢編《韓昌黎集》,別本亦作“妮妮”或“呢呢”。②爾汝:對話時妳來我去,不講客套,是關系親密的表現。

 (1)本詩壹個顯著的特點是運用比喻描寫音樂的變化,簡析本詩所用的比喻的特點和效果。

 (2)試簡析前十句和後八句的內容和手法。

 (3)比較這兩段文字,說明白居易和韓愈描寫音樂方法和角度的異同。

 3.閱讀下面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聽流人水調子 王昌齡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註流人,流落江湖的樂人;水調子,水調歌。

 (1)第壹句寫景,在全詩有什麽作用?(3分)

 (2)找出詩中描寫音樂的句子。(1分)

 (3)請就“斷弦”這壹細節作簡要賞析。(4分)

 課堂小結

 學習反思

 參考答案

 第壹課時

 學習過程

 1.《白氏長慶集》白居易 唐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此時無聲勝有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歌行體詩

 2.C(A.“憔”應讀為“qiáo”。B.“賈”應讀為“gǔ”。D.“浸”應讀為“jìn”。)

 3.D(A. “蓖”應為“篦”。B.“徒”應為“徙”,“憂”應為“幽”。C.“崖”應為“涯”。)

 4.D(A.暢快。B.作歌。C.字。)

 5.A(B.老大:年紀大了。C.去來:去了以後。D.掩泣:掩面哭泣。)

 6.B(A.突出:突然爆發出。C.整理。D.以前。)

 7.C(“相逢何必曾相識”多用在第壹次見面的場合。)

 8.C(“別有”句表達了琵琶女的“幽愁暗恨”之情,而不是聽眾內心的愁思和怨恨。)

 9.猶抱琵琶半遮面 別有幽愁暗恨生

 同是天涯淪落人 江州司馬青衫濕

 課堂檢測

 1.B(“主人下馬客在船”不能理解為“詩人騎馬送別船上即將遠行的朋友”。 )

 2.A(琵琶女不願見人,是因為她如今漂泊憔悴、心情抑郁而產生的矛盾心理。)

 3.D(“東船西舫”就是周圍的船只。這麽多船只上的人都沈浸在音樂的藝術境界中,同船的詩人與朋友自不待言了。)

 4.C(琵琶女人生的轉折點不是家庭的變故,而是年長色衰。)

 5.C(詩中並沒有表現出詩人對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

 課外拓展

 1.同意。本句攜景入情,朋友剛剛出發,有點擔心那征帆晚來找不到停泊的處所,表現出對朋友壹片殷切的關心。同時,揣度行蹤,表現出壹片依依惜別之情。詩人便想到“日暮片帆何處泊”,春江渺茫與征帆壹片,形成壹個強烈對比。(前三句飽涵感情,非常含蓄,末句卒章顯誌。朋友別離,送行者放眼天涯,極視無見,不禁心潮洶湧。這樣將惜別之情上升到頂點。)

 2.詩的三、四兩句,正面表現詩人思家,詩人深刻思念家人,但在詩中卻想像家裏人怎樣想念自己。詩人想像家中人是坐在燈前,說著“遠行人”說了什麽,未加點明,這就給讀者留下壹片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詩人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更加含蓄、深沈。(此詩以直率而質樸的語言,道出了壹種人們常有的生活體驗,因而才更顯得感情真摯動人。

 參考答案

 第二課時

 學習過程

 1.C(ABD三種說法均與原詩不合。)

 2.B

 3.C(並不是“化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而是“化聽覺形象為視覺形象”。)

 4.B(並不是“音樂結束後”而是“音樂暫歇時”。)

 5.C(A.“襯托……昂揚”說法不當。B.“反襯……成功”說法不當。D“襯托……淒涼”說法不當。)

 6.A

 7.C

 8.C

 9.C

 課堂檢測

 1.輕攏慢撚抺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3.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4.詩人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描繪了余音裊裊、余意無窮的藝術境界,已令人拍案叫絕。彈奏至此,滿以為已經結束了。誰知那“幽愁暗恨”在“聲漸歇”的過程中積聚了無窮的力量,無法壓抑,終於如“銀瓶乍破”,水漿奔迸,如“鐵騎突出”,刀槍轟鳴,把“凝絕”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撥壹畫,戛然而止。

 5.(1)作者在摹寫音樂時用了壹串常見的精妙的比喻,以加強其形象性。

 (2)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課外拓展

 1.D

 2.(1)作者巧設比喻,運用男女談情說愛、勇士沖鋒、百鳥齊鳴、鳳凰高飛等自然和生活現象。作者在運用比喻的時候,不只限於“繪聲”,而且註意“繪情”、“繪誌”,把琴聲所表達的情境壹壹描摹比擬出來,無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這些比喻描寫形象的顯示了音樂的樂聲節奏抑揚起伏變化,借以傳達樂曲感情色調和內容。(2)前十句正面摹寫聲音,以多種比喻描寫樂聲的起伏變化。後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3).相同點:運用比喻;寫音樂效果;點撥音樂中的感情;註意寫音樂的高低起伏和變化;在寫音樂的時候註意上聯和下聯甚至上句和下句的對比,寫出了較大的起落變化。不同點:白居易寫了演奏者的動作態度,運用了疊詞、雙聲疊韻詞。

 3.(1)①交代了環境;②為全詩定了清冷的基調,烘托了氣氛;③通過寫景抒發了壹種寂寞惆悵的心情。

 (2) 嶺色千重萬重雨

 (3)①斷弦反映了箏曲的激越。②斷弦表現了彈箏人的忘情。③斷弦也揭示了“淚痕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