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從大數據(起止年份603-1315,作者146)分析出的唐宋詩詞散文最豐富的十個城市。
南京,原名金陵、建康,是六朝古都,現為江蘇省省會。
南京著名景點有中山陵、明陵、明城墻、玄武湖、夫子廟、紫金山、雞鳴寺等。
唐宋時期與南京有關的重要詩詞共有792首,其中比較著名的作品有:
群山依舊,四周是廢棄的古都,潮水像往日壹樣,拍打著孤獨的空城。
淮河東岸,古寒月,子夜,窺舊皇宮。
相傳三國時期,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到石山觀察山川形勢,發出“中山山勢長而平,石虎環抱,實為帝王居所”的贊嘆,並向孫權建議遷都秣陵。孫權赤壁之戰後,遷居秣陵,改稱秣陵建業。第二年,壹個著名的石頭城建立在梁青山的原始地基上。當時,長江從梁青山流下,所以孫吳壹直把它作為最重要的海軍基地。在隨後的數百年間,這裏成為了戰爭防禦的軍事中心。在內戰中,勝敗往往是由奪取石頭城決定的。隋朝統壹中國後,石頭城的防禦功能逐漸減弱。唐武德八年(625)後,石頭鎮開始廢棄。五代以後,它逐漸成為佛教勝地,人們開始用梁青代替石山。曾經的奢華度假勝地變成了“空城”。詩人以史為鑒,就是通過六朝的滅亡,來表達對國運衰敗的感嘆,希望當時的統治者能夠以史為鑒。
朱雀橋邊有些雜草開花,武夷巷口只有夕陽。
王導和謝安屋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五壹巷,位於夫子廟南面,是壹條幽靜狹窄的小巷。武夷巷是晉代王謝兩個富裕家庭的府邸,兩家的孩子都喜歡穿黑色的衣服以示尊貴,因此得名。武夷巷湧現出王羲之、王獻之、謝靈運等名人。唐朝時,武夷巷已經變成了壹片廢墟。詩人再壹次借用古代的比喻來描述現在。
煙籠冷水月籠沙,秦淮酒樓附近夜泊。
商界女強人不知恨國,仍隔河唱後院花。
秦淮河,古稱龍滄浦,漢代稱淮水。相傳秦始皇東遊到秣陵,那裏有“禦靈”,命神龍藏在長江浦北以破之。到了唐代,根據這個傳說,這裏改名為秦淮。杜牧的詩《博秦淮》發表後,秦淮河的名字開始在世界上發揚光大。十裏秦淮曾經是南京的繁華之地,人才輩出。明末清初,秦淮八花。
曾有鳳凰在鳳凰臺上,鳳去臺空,唯江東還。
武功花鋪設在荒無人煙的小道上,晉朝皇親國戚的數量已經成了饑荒。
山中雲霧繚繞,如藍天,河水壹分為二。
總有壹個漢奸當道,像是遮天蔽日,長安看不到心裏郁悶。
鳳凰臺位於南京市秦淮區鳳臺山。牧童指的杏花村就在附近,竹林七賢之壹阮籍的衣冠冢也位於此。1000多年前,鳳凰臺是欣賞“大江環繞,瀘州分割”的絕佳景點。李白的“三山半倒於天,似此白鷺分江島”,成為描繪金陵山川和秦淮美景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