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中考不提倡寫詩歌
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開始於2001年秋,到2004年國家級實驗區正式進入中考,但是新課程改革理念則自2002年就融入了語文中考之中。同時,還受高考作文命題的影響,中考作文的命題形式大體上先後經歷了標題作文時代、材料作文時代、話題作文時代和今天的多元化命題時代。在文體要求上從限制到逐漸放寬,直到話題作文出現後的完全自定文體和有限制的自定文體(如除詩歌、戲劇外文體)。勿庸置疑,話題作文的產生是中高考作文命題形式發展的壹種必然,它克服了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的弊端而呈現出壹種全新的形式與寫作理念。其主要特征是“壹限三自”,即限定話題內容、自主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它使中考作文在命題形式上真正進入了“商品經濟”時代。話題作文所提供的話題壹般是考生熟悉的或應該知道的,作文內容完全由考生自選與話題相關的材料。它限制少,倡導自由,鼓勵創新,幫助學生盤活自己的生活庫存,給他們提供了壹個可以張揚個性、抒寫心靈,展現才華的舞臺。這種命題方式是對於材料作文僵化的“敘—議—聯—結”的寫作模式的“反叛”。是鼓勵學生關註生活,是“送貨上門”、自主選材的細心呵護,充分地體現了對廣大考生的人文關懷。因而曾在全國大多數省市中考試卷上,幾乎是壹枝獨秀。但經歷過幾年的寫作實踐,這種作文的命題形式在中考作文命題改革中成了壹些人腹議心謗的焦點,似乎話題作文的“弊端”也日益凸顯。這不僅表現在文體的選用上“信天遊”,它還很難防範考場作文的克隆、宿構,而引發胡編濫造之風。那麽,中考作文的命題形式,在經歷了壹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後是不是將回歸以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為主的時期?如果“返璞”又能否“歸真”?正當人們憂心如焚,仿徨在這樣的窘境中,壹種新的命題形式嶄露頭角,並初步得到了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