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煙雨浙潮,不去恨。到了那裏不要閑著。廬山煙雨蒙蒙,浙江潮。
二、註意:
廬山煙雨浙潮:浙潮,即錢塘江潮。
還沒結束就沒必要恨:恨,後悔。
第三,翻譯:
美麗而神秘的廬山煙雨,氣勢磅礴的錢塘江大潮,都很值得壹看。錯過廬山的煙雨,錯過錢塘江的潮汐,將是壹生的遺憾。(我)最後去了廬山和浙江,看了煙雨和澎湃的潮水,但沒覺得有什麽特別。只覺得廬山煙雨是廬山煙雨,浙潮是浙潮。
四、出處:《觀潮》——北宋蘇軾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這是蘇軾臨終時寫給他的小兒子蘇的壹幅書法。蘇結束了自己漫長的流亡生涯,從壹個胸懷大誌,在政治上壹心報效國家的豪爽男人,變成了壹個從容面對並懂得人生禪機的老人。聽說小兒子要被任命為中山府的判官,所以寫了這首詩。
從字面上解釋這首詩很簡單,但簡單中不簡單。不簡單的是,這首詩的第壹句和最後壹句都是重復句。而最後壹句“廬山煙雨浙江潮”的含義也成了解讀的熱門話題。
壹種觀點是“這麽多”。廬山煙雨浙潮,嘆曰:“如此而已!”另壹種觀點是“完全正確”。相信第壹句話就是想象和聽覺中的風景。最後壹句是目睹後的場景。
百度百科-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