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王安石改詩句的小故事

關於王安石改詩句的小故事

1.關於名人改詩句的故事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當宰相後,決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堅決反對,沒幾年就被罷了官。他在京城閉居無聊,決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兒。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揚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蘇省南京市),路過於京口(令江蘇省鎮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時,船靠碼頭,不再走了。他站在船頭上,極目西望,但見青山隱隱,江水滔滔,春風綠野,皓月當空,觸景生情,更加懷念起金陵鐘山(又名紫金山)的親人來了。他走進船舶,拿出紙筆,略壹思索,就寫了壹首題名《泊船瓜洲》的詩:

京口瓜洲壹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後,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壹到江南是什麽景象,缺乏詩意,想了壹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壹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壹些,寫出了春風的壹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壹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壹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壹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裏,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壹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壹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復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壹些,顯得十分醒目。

壹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後人所說的“詩眼”。後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2.字太多,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改詩"春風又到江南岸"

到 過 入 滿

王安石是撫州臨川(今江西省臨川縣)人,唐宋八大家之壹。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當宰相後,決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堅決反對,沒幾年就被罷了官。他在京城閉居無聊,決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兒。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揚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蘇省南京市),路過於京口(令江蘇省鎮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時,船靠碼頭,不再走了。他站在船頭上,極目西望,但見青山隱隱,江水滔滔,春風綠野,皓月當空,觸景生情,更加懷念起金陵鐘山(又名紫金山)的親人來了。他走進船舶,拿出紙筆,略壹思索,就寫了壹首題名《泊船瓜洲》的詩:

京口瓜洲壹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後,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壹到江南是什麽景象,缺乏詩意,想了壹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壹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壹些,寫出了春風的壹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壹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壹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壹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裏,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壹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壹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復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壹些,顯得十分醒目。

壹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後人所說的“詩眼”。後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3.王安石改字的故事 要求 簡寫 速度 越少越好 急求啊

王安石的壹首絕句詩寫道:“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吳中那個地方的壹個讀書人家裏收藏有這首詩的初稿,最初寫的是“又到江南岸”,後來圈去了“到”,批註說“不好”,改為“過”;又圈掉而改作“入”。隨後又改作“滿”。總***照這樣修改前後選用了十多個字,最終才確定為“綠”字。

——————————————————————————

王荊公(安石)(有壹首)七言絕句寫道:京口與瓜州之間被壹水(指長江)間隔開來,從瓜州到鐘山僅隔著幾座山嶺。春風又使江南沿岸披上綠色新裝,明月什麽時候照耀我回到故鄉? 蘇州的(壹位)讀書人家裏收藏原詩的草稿,初時寫為又到江南岸,劃圈刪掉到字,並註明不好,改成過字,又劃圈刪去過字而改作入字。隨後改為滿字。像這樣***選用十來個字,才確定為綠字。 黃魯直(有壹首)詩:南歸的燕子,大略沒有銜泥築巢育雛的事了,高樹上的蟬正在憑借壹根枝條鳴叫。其中的 用字,初時用抱字,(後來)又改成占字,改成在字,改成帶字,改成要字,直到改成用字,才定稿。(這是)我聽錢伸仲大夫這麽說的。 簡析: 這則詩話,舉了兩個煉字的例子,介紹了兩位詩人苦心孤詣的煉字故事,生動地說明了 著壹字而境界全面的道理。如第壹例,詩人選字構思分三個階段,逐級升華。初用到、過、入三字,著眼於時令的變化,體現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滿字,著眼於春深似海,體現出春意正濃;最後定用綠字,著眼於春的偉大生命力。春風作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綠了。壹個綠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機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繪了出來。可見詩人在藝術手法上,善於翻新出奇,富有獨創性。這種註重垂煉字句,認真寫作的態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4.王安石認真創作詩歌,為了壹個字而修改十幾遍的故事

古詩詞創作講究煉字,王安石也不例外,喜愛改詩是王安石的壹大特點。他為自己改詩,也為同時的人改詩,甚至為古人改詩,《彥周詩話》評論他改謝貞的《春日閑居詩》,將“風定花猶舞”中的“舞”字改作“落”字:“其語頓工”。王安石寫詩煉句可以用“幹錘百煉”四個字形容。《泊船瓜洲》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壹首。據洪邁《容齊齋筆》卷八記載:吳中士人藏有這首詩的原稿,初寫時是“又到江南岸”,自己圈去“到”字,註曰“不好”;繼而改為“過”,又圈去;再改為“入”、“滿”……這樣壹***改了十幾個字,最後才定為“綠”字,至此王安石才滿意。全詩定稿,之後便流傳千古了: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壹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