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寫文章有幾種文體

寫文章有幾種文體

文體分類壹、 詩歌 我國最早出現的壹種文學體裁,源於原始人的勞動呼聲,是壹種有聲韻、有歌詠的文學。 古詩多四言,如《詩經》,東漢魏晉以後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體和近體之分,"五四"有了新詩。 我國古代將合樂的詩歌稱為歌,將不合樂的詩歌稱為詩。無論合樂與否,都具有很強的音樂美。 詩歌按時代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和新詩;按表達方式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山水詩、科學詩和詠物詩四類。 1、古體詩 又稱"古詩""古風",指唐以前(主要是漢魏)的詩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詩歌創作的作品。它由民歌發展而來,不求對仗、平仄,用韻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樂府的形式創新題,稱新樂府,仍屬古體詩的範圍。 2、近體詩 與古體詩相對的壹種詩歌樣式,又稱"今體詩""格律詩",句數、字數、平仄、用韻都有嚴格的規定。分律詩和絕句兩類。 3、律詩 近體詩的壹種體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韻、平仄、句式、對仗上都有壹定規格和要求。全詩八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 4、絕句 近體詩的壹種體式,分五絕和七絕,四句壹首,壹般認為是"截律詩之半"而成。 5、楚辭 詩歌的壹種體式,因產生於戰國時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離騷》為代表,又稱"騷體"。 特點:熔匯大量神話故事,富於幻想和浪漫氣息;除抒情外,大用鋪陳的方法;句式比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詩 又稱"現代詩",指中國"五四"運動以來產生的新體詩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舊體詩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較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語的白話,便於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 新詩要求做到精練、押韻,大體整齊。 7、歌行體 樂府民歌的壹種體式。歌是總名,鋪張本事而歌稱行,與"吟""曲""引""嘆""篇""調"等均稱"樂府歌行體",其間無嚴格區別。 特點① 有固定的詞調,而大多篇無定句,句無定字,以雜言為主,語多口語化,通俗生動;②音韻節奏上押韻比較自由,不講平仄、對仗;③表現手法:除比興外,多用排比鋪陳,敘事曲折淋漓,長於對話和細節描寫來刻劃人物,塑造形象。 二、賦 本為壹種文學的表現手法,為《詩經》"六義"之壹,漢代形成壹種特定的體制。成為壹種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講究鋪陳,重視詞藻、對偶、押韻的文體。以鋪敘事物為主的是"大賦",以抒情為主的叫"小賦",接近於散文的稱"文賦"。 它有別於今天的散文標題的"賦",已不是鋪陳的字眼,而是"贊""頌"意。 古人"辭""賦"合稱,是因二者都體形靈活,篇幅長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為主,且允許有錯落參差;從風格上看,都講究文采,多用鋪張手法。二者的區別是:"辭"在句中或結尾多用"兮"以調節音節,而"賦"則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韻文中夾雜完全不押韻的散文語句。 三、駢體文 是以雙句(即儷偶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與散文相對的壹種韻文。最大特點是,全文用對偶句組成,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句法結構對稱,詞性、詞義相互合對。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起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唐初仍沿習此,到韓、柳繼起後,這種文體才衰落。 和韓、柳倡導的古文相比,古文講"氣勢",駢文講"氣韻";古文講通暢,駢文講含蓄;古文講古樸,駢文講典麗。 四、詞 古代適合合樂歌唱而產生的壹種新詩體,(即"倚聲填詞")。又叫"曲子詞""長短句""樂府"等。 每首詞都有壹個表示音樂的曲調名(曲牌),它規定了可供演唱的詞的音樂,也規定了作為歌詞的"詞"的字數、句數、韻數、韻位等。大部分都分為片(段),"片"也叫"遍"或"闋",是音樂唱完壹遍的意思。 詞概括樂調長短,分為小令、中調、長調(慢詞)。 詞遠在梁代時已有雛形,晚唐定型,盛於宋朝。 五、小說 文學作品的壹大樣式。通過描寫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廣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 中國小說淵源於古代神話傳說,經歷了六朝誌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小說和"五四"現代小說的發展過程。 按篇長短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按內容不同分為社會小說、神話小說、歷史小說、科學小說和偵探小說。 1、誌怪小說 指我國漢魏六朝的談鬼神怪異的壹種舊小說。起源於古代神話和傳說。如《搜神記》。 2、軼事小說 用於記敘魏晉以來崇尚清談的知識分子的狂放傳聞和軼事是壹種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