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也用了這句話:“古之有友,今之有別。同學(老師)是朋友,同誌是朋友。”以“朋友”這個詞為例。古人看重“道不同不相為謀”,希望有誌同道合的人壹起探討問題。《詩經·瀟雅·伐木》中有壹句詩,意思是人與人之間需要誌趣相投、誌趣相投的人來相互促進。
《禮記》裏也有類似的說法:“獨學而無友,是無知者。”顯然,這裏的“朋友”都是指“誌同道合的人”,不能用“朋友”來代替。而誌趣相投的朋友很容易投同壹個老師的票而成為朋友,而同壹個老師的朋友也可能受自己老師的影響而誌趣相投而成為朋友,所以以後很難區分朋友和朋友,從而形成朋友壹樣的穩定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