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花欲迷人眼”這首詩是古人春遊時寫的,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錢塘春遊》。這首詩是描繪西湖美景的傑作。白居易用“花兒越來越迷人”描述了壹幅耀眼的春景。全詩語言平易近人,清新自然,表達了白居易春遊時的愉快心情。
除了白居易,唐代還有很多詩人用藝術表現力極佳的詩歌來描繪春遊之美。比如王安石的《杏花》:“春色關不住園,壹枝杏出墻來”,王之渙的《在鷺宿》:“漫山遍野皆白河,雨如煙於規矩聲”,杜牧的《江南春》“千裏櫻唱青映紅,水寨滿山果酒旗”等等。
古人是怎麽去春遊的?
早在先秦時期,對於青年男女來說,仲春時節堪稱壹年壹度的狂歡。農歷三月初三,定義為上巳節,又稱女兒節,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這壹天,古人全家都要出門與四鄰、親戚、朋友相聚在郊外賞花,看風景,聽鳥鳴、流水聲,聞百花盛開的芬芳,享受春天的美好。
所以在郊遊的時候,找壹個知音,找壹個美女,就成了當時春遊的壹大特色。《詩經》中記載“東門外有女如雲”。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古人喜歡春遊。出了城東門,壹看都是花枝招展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