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詩經·摽有梅》等四則

《詩經·摽有梅》等四則

第4周

情思深深的追求戀歌

前面我們選讀了出土文獻的甲骨文和金文,也講了文字和詞匯的基礎知識。從這壹講開始,我們選讀傳世文獻的十三經。經帙浩繁,先講哪部經呢?

我們選擇講《詩經》,因為孔夫子說過,修身起於《詩》,甚至還說不學詩就沒法開口說話。可見《詩》在了解古代社會、閱讀古代文獻中的重要作用。孔夫子又說,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因此我們選擇了表達愛戀、憤怒、無奈等情緒的詩篇。在作為了解《詩經》、“思無邪”的窗口。

具體選讀哪些詩篇呢?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第1冊188頁裏面說的話啟發了我們,他說《狡童》、《褰裳》、《豐》、《東門之墠》等詩,頗可合觀。為什麽頗可合觀呢?因為他們恰好表現了思慕、愛戀、失戀的過程。所以今天選讀的這四篇,多和追求熱戀相關。

壹、《詩經.鄭風.東門之墠》詩序說:“剌亂也。男女友不待禮而相奔者也。”這首詩是諷刺譏刺淫亂的。就是有青年男女,他們沒有完成禮制的規定就私奔的。是不是這樣的?真實情況和這差不多。但是我們現代的觀點看,它就是實在情感的表達。不至於像詩序裏面說的譏刺淫亂,那是按照禮制的觀點來看。

“東門之墠,茹藘l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

這個“東門”經常在《詩經》出現,它是指城的外面。

《說文》曰:墠,野土也。郊野外的土。有人認為是壇,實際上壇和墠有壹點不壹樣。壇是在土上壘起的高臺,而墠是把野外的土地修整壹下,把裏面的雜草給除掉。作為壹個廣場,可以在上面祭祀、舞蹈、集會。古代有封禪天地,那個禪實際上就是這個墠。

東門外面有什麽?有茹慮。什麽是茹慮?

茹虞:紅茜花,它在阪上面。

阪:就是壹個斜土坡。

在東門外的墠的旁邊有壹個斜土坡,斜土坡上面長滿了紅茜花。作者拿這個來寫就是在興,興起下面要表達的意思。表達什麽呢?

有壹個房子離我很近,邇:近的意思。但是其人甚遠,這個人離我很遠。這句話看似很矛盾,但實際上它是要表達,這個人的心離我遠。雖然住的離我很近,但他心裏面沒有我。所以我覺得他離我很遠。

“東門之栗,有踐家室。”東門之外長著的栗樹,是非常的繁茂。在這個栗樹的旁邊,有家有室。就是有排列非常整齊的房屋。壹家壹家的這是“踐”的意思。踐:陳列。在這些家室裏面,有壹個自己的心上人。

“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豈不爾思?這是壹個疑問句,我們知道古代漢語裏面,疑問句和否定句是特別重要的,它表達特殊的情感。在這個句式裏面又有壹個特別的語法現象,就是賓語前置。只要是在疑問句裏面和否定句裏面,壹般情況下,動詞的賓語都會放在動詞的前面。這句話豈不爾思就是豈不思爾。難道我不想念妳嗎?

“子不我即,”這裏面又有壹個賓語前置。就是您卻不靠近我。我特別想妳,但是妳不來找我。這個作者在表達愛情方面既含蓄又大膽。

它的譯文我們可以參考壹下程俊英先生的譯文,翻譯的特別漂亮。

二、《詩經.朝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 七 兮。求我庶士, 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 三 兮。求我庶士, 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 迨其謂之 。”

大多詩句壹樣,但有變化,。變化的在哪兒呢?變化的在三,在頃筐塈之,迨其今兮,迨其謂之。

這篇詩歌表達了什麽呢?

梅,梅子。摽,擊落。從梅樹上擊落這個梅子來采摘它。最開始的時候果實有七成,我們可以理解為這個樹長得很繁茂。果實還比較多。這個象征什麽呢?象征壹個女子,她正處於韶華時期,處於她最漂亮的時候。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希望追求我的那個庶士,那個美男子,妳選壹個好日子,來把我娶走。

到第2章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其實三兮,果實只剩下三成。這個三成象征著什麽呢?象征這個女子韶華失去,壹點點地年紀變大了。這個時候她心裏有壹點點急迫了。迨其今兮。不需要選個好日子了,今天就可以把我娶走。

到第3章,我們來看更緊迫了。摽有梅,頃筐塈之。

頃筐,這個頃筐是什麽東西呢?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的這個斜口的簸箕。這個頃筐和懿筐,在《詩經》裏面是相反的兩個東西。頃筐是斜口的,淺的,懿筐。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背簍,深的。

頃筐很淺,要把它采滿其實並不是很費勁兒。梅子已經很少了,拿這個斜口的簸箕,直接就把它盛滿了。象征著這個女子,她年齡變得更大了,她的心情更急迫了。所以第三章裏面說,迨其謂之,妳說哪壹天就哪壹天吧,什麽時候都可以不需要好日子。女子非常大膽地向心上人表露了心聲。

三、《詩經.周南》的《汝墳》

這是壹首懷念遠方的人的詩。也可以理解為熱戀中的詩。這首詩也是有三章。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調,通“朝”不讀調,應該讀作zhāo。這個涉及到古代語音的壹個變化,叫骨無舌上音。這個以後講。

遵是什麽意思呢?我們現在有遵守有遵循,這個遵字就是遵循的意思。《說文》說:“遵,循也。”就是沿著的意思。沿著那個汝河的墳。有人覺得好恐怖在墳上,實際上這個墳它是古代比較大的土堆,也表示河堤。因為上古時期,埋死人最開始是直接往溝裏面壹扔,用柴草往上面壹掩蓋就行了。後來就是埋到土裏面,把這個土弄平也不起墳堆,再往後才起了墳堆。

這裏面的汝墳,是汝河邊上的河堤,不是我們現在說的墳。就是這個女子沿著河堤在行走。在幹什麽呢?伐其條枚,砍伐河堤上長的樹的這個小枝條。《說文》曰:“條,小枝也。枚,幹也。”就是樹幹和小樹枝,砍它來做燒火做飯的柴禾。她在勞動的時候就想起了她的心上人君子,想見卻見不到,所以說未見君子。

這是什麽樣的心情呢?惄nì如調饑。毛亨傳說:“惄,饑意也。”就是饑餓的意思。鄭玄說:“惄,思也。”就是想念的意思。

未見君子之時,如朝譏之思食。就是她沒見到自己心上人的時候,餓得就像沒吃早飯。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這是第2章。

這個女子她砍伐河堤上的枝條,見到了心上人。心上人什麽表現呢?不我遐棄。這裏面有否定詞不,這裏面能出現什麽樣的語法現象呢?賓語前置。怎麽調整呢?就是不遐棄我。就是不把我給拋棄的遠遠的。想念君子,見了君子。他和我感情很甜蜜。

到第3章,這個女子她很想念君子,但是有什麽情況呢?

“魴魚赪尾,王室如毀。雖則如毀,父母孔邇。”

傳統的解釋說,這是表明王室的事情非常多。他天天要去忙公家的事情。雖然我很想念他,但是也沒有辦法。這樣的解釋和前面兩章就不太統壹。

實際上這個魴魚赪尾,借用這個魚紅色的尾巴,來表現自己想念的思念的情緒的熾烈。雖然自己很想念,但是父母實在是太近了。這表明這個女子被父母看管,她不能隨便的去見這個男子。用了“雖則如毀,父母孔邇,”反襯的手法,更加凸顯了她思念的強烈。

四、《詩經.齊風.雞鳴》

《詩經》裏毛亨傳曰:“雞鳴,思賢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陳賢妃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意思是說要思念壹個很賢德的妃子。實際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從文字解讀壹下。

《詩經.齊風.雞鳴》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這個雞已經開始鳴叫了。朝,旦也,盈,滿器也。這個太陽已經是非常高了。

“匪雞則鳴,蒼蠅之聲。”匪,通非。那個不是雞叫,那個是蒼蠅嗡嗡的聲音。這個熱戀中的人不願起床,還在懶床。這說的話純粹是找借口。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東方已經大老亮了,太陽已經非常非常亮了。可是對方又找借口。

“匪東方之明,月出之光。”那個不是太陽,那是出了壹個月亮,那是月亮的光芒。那麽到最後還是得起床。

“蟲飛薨薨hōng,甘與子同夢。”蟲子在旁邊飛得嗡嗡叫,我非常希望和您***同進入夢鄉。

“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且,將要。我現在就要回去了。庶,希望,無,不要。希望妳不要憎恨我,就是我的心上人妳不要有埋怨。

這個篇章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裏面特別提到。他說:“竊意做男女對答之辭,更饒情致。”錢鐘書先生還特別舉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戲劇來做對比。

莎士比亞的劇裏面也有類似的情節。所以《雞鳴》這壹篇,如果僅僅把它解讀為思賢妃,可能就缺少了生活的情致。把它解釋為青年男女的對答之詞,這就非常符合《詩經》裏面思無邪的概括。

就是情思深深而沒有邪念的,情思濃烈而不越軌。那麽通過這四篇詩歌,有的是心有所屬的心裏愛慕,有的是希望對方快點表白,有的是熱戀中不可分開壹刻,還有可愛的賴床的。就像湯顯祖的曲詞裏面說的,情不知所起壹往而深。然而不是每段愛情都有壹個美好的結局,難免會有人失戀。下壹講我們看壹看《詩經》時代的人,碰到失戀的情況會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