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錦主要流傳在湘西瀘溪,瀘溪苗錦又稱“牛肚被”。瀘溪牛肚被苗錦,特色是粗獷古樸,上個世紀50年代,省博物館收集到幾幅赴日本展覽時引起轟動。黃永玉稱其為“這是湘西最古樸最優秀的織錦”。但已基本處於人亡藝絕的狀態,唯壹留下的老藝人梁家塘的陳身小要已於去年過世,其技藝單傳教給了她的侄女。現在要看苗族織錦,可能只能看到苗族的織花帶了。
侗錦通道的最美。有“侗族最秀麗的織錦在通道、最華麗的織錦在貴州”之說。專為背小孩織造的“背帶心”是侗錦的精華所在,壹日難織半寸,全部是單絲緯花挑織物,其物被視為與小孩同在的護身物,需花費壹個待嫁姑娘好幾年的功夫。另壹種古稱“綸織布”的竹籠提花廣泛應用於被面、床單、服飾上,織造較為快捷。叫“綸織侗被”。
江華瑤錦,著名的是“八寶被”,特色是雄健爽朗。是中國瑤錦工藝的單門分支、為典型的經花織物。經點凸現於錦面,由“雙經起凸”彩經色點排列成紋飾或民俗詩歌文字表現,古樸莊重、條塊分明、獨樹壹幟。其異型文字錦經專家考證與江永女書文字接近,外人莫能知曉,現今白芒營40歲的周桂翠及其嫂子是當地有名的藝人。
龍山土家錦,特色是絢麗多彩。獨特而豐富的百種紋飾的創造性及其藝術價值為中外專家所推崇,是楚文化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