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只有鮑勃·迪倫這種成熟滄桑的聲音,才能詮釋這首著名的哲學人生之歌,在風中飄蕩。...
1962,當時還只是二流音樂家的鮑勃?6?1鮑勃·迪倫用他特有的沙啞嗓音演繹了這首悲傷的歌曲《在風中飄蕩》。整個六七十年代,美國叛逆青年所謂的“垮掉的壹代”,彈著老吉他,哼著這首反對越戰的歌,去世界各個角落追尋夢想。32年後,這首歌被選為《阿甘正傳》的主題曲,與《阿甘正傳》壹起成為進步精神的象征。每次聽的時候,心裏難免會有所感觸。
這首歌被選為美國大學的教材。如果所有的詩歌都像《飄》壹樣簡潔深刻,在歌詞和歌曲之間流淌著智者的光輝,同時又是樸實的民謠,那麽現代主義詩人就不會抱怨讀者看不懂詩歌了。
在《亂世佳人》發表的1962中,青春被更大的力量包圍,變成了介入社會運動的勇氣和鋒芒。那真是壹個思想的時代。不壹定要談愛情,成為偶像只需要有社會責任感。
《在風中飄蕩》因其睿智的歌詞成為了時不時提醒人們醒來的佳作。壹種冰冷的思維,在歌手漫無邊際的歌聲中流淌出來。壹把吉他,壹把掛在脖子上的口琴,真的很破的嗓音,淩亂的發型,讓人不得不喜歡他粗獷隨性的風格。請不要說只有在理想主義的國家,人們才會放棄形式,重視感情。其實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瑣碎而精致的世界裏,迪倫的歌依然那麽振聾發聵,卻又狂妄自大,讓人願意走出花花世界,去聆聽,去歌唱。
[歌詞大意]
隨風飄蕩。
壹個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稱為英雄?
壹只白鴿要飛過幾個海洋才能在沙灘上睡覺?
炮彈還要橫行多久才會永遠不存在?
我的朋友可以在風中找到答案。
壹座山要屹立多久才會被沖進大海?
這些人還要堅持多少年才能自由?
壹個人要轉過多少次頭才能裝作什麽都沒看見?
我的朋友可以在風中找到答案。
壹個人要擡起多少次頭,才能看到天空?
壹個人要有幾只耳朵才能聽到人哭?
他要死多少次,才知道太多人獻出了生命?
我的朋友可以在風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