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濟慈(英文:JohnKeats,1795 65438+10月31—18265438+2月23日,0),19世紀初英國詩人,浪漫派主要成員。
1815年就讀於倫敦國王大學,1817年開始寫作。從1818到1820,先後完成了《伊莎貝拉》、《聖艾格尼絲之夜》、《長在海堤上》、《夜鶯頌》、《古希臘甕頌》、《秋頌》。1821 2月23日,因肺結核在意大利羅馬去世,年僅25歲。
濟慈和雪萊、拜倫被認為是歐洲浪漫主義運動的代表。
中文名字:約翰·濟慈。
約翰·濟慈
別名:濟慈
國籍:英國
出生地:英國倫敦
出生日期:1795 65438+10月31。
死亡日期:1821二月二十三日。
職業:詩人
畢業學校:英國倫敦國王大學
信仰:基督教
代表作:《恩迪蒙》、《夜鶯頌》、《古希臘甕頌》。
人物體驗
10月31日,約翰·濟慈出生在英國倫敦。在爾菲爾德學校,濟慈接受了傳統的正規教育,他的老師克拉克鼓勵他閱讀和寫作。年輕的濟慈非常喜歡維吉爾。14歲時,他把維吉爾的拉丁文詩《埃涅阿斯》翻譯成英文。
1810年,濟慈被送去當藥劑師的學徒。濟慈於1815考入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但不到壹年,濟慈就放棄了當醫生的願望,專心寫詩。他早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模仿品。
1816年,他結識了李亨特、雪萊等詩人,並受到他們的影響。5月,他在亨特主編的《探索者》上發表了自己的第壹首詩《啊,孤獨》。11年6月,他放棄行醫,不顧監護人的反對,專心致誌寫詩,從此走上了寫詩不行醫的道路。
1817年3月,在雪萊的幫助下,出版了第壹本詩集,其中收錄了濟慈的第壹首詩《模仿斯潘塞》和其他十四行詩。這本詩集很受歡迎,但當時很有影響力的雜誌《布萊克伍德的雜誌》(Blackwood'smagazine)上發表了壹些極其苛刻和攻擊性的評論。濟慈沒有被嚇倒,在第二年春天出版了新詩集《Endymand》。
1818年夏天,濟慈遊歷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途中,他得到消息,他的弟弟湯姆患有嚴重的肺結核,濟慈立即趕回家照顧湯姆。年底,湯姆去世了,濟慈搬到了漢普斯泰德的壹個朋友家,這裏現在被視為濟慈的家。
1818年,他創造了最初的每行七個音節的鮫人飯店;1819、秋之頌、殘酷少女頌、夜鶯頌、古希臘甕之頌、倦怠頌、憂郁頌、伊莎貝拉、聖安妮節的前壹夜、十四行詩《逝去的日子》、長詩《恩迪芒》、《海墻郎》等。
1820年3月,濟慈第壹次咳血。1821年2月23日,在意大利羅馬死於迅速惡化的肺結核。他的信件、手稿等作品主要被哈佛大學休頓圖書館收藏,部分被大英圖書館和倫敦北部的濟慈紀念館收藏。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濟慈十幾歲時,父母相繼去世。他有三個弟弟(其中壹個死了)和壹個妹妹,但過早失去父母的悲傷總是影響著濟慈。
情緒
1818年底,濟慈搬到漢普斯泰德的壹個朋友家,在那裏他愛上了鄰居範妮·布朗。範妮·布朗是壹個美麗、活潑、善良的18歲女孩,思維敏捷、聰明機智。她真誠地愛著濟慈。次年,濟慈與範妮訂婚。然而,他日益惡化的健康狀況和微薄的經濟收入使他無法結婚,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痛苦。1820的秋天,醫生建議他壹定要住在更暖和的地方。濟慈在朋友的陪同下來到羅馬。1821年2月,濟慈在羅馬去世。範妮·布朗收到這條消息後傷心欲絕。她為濟慈哀悼了七年,戴著濟慈送給她的訂婚戒指直到去世。
墓誌銘
濟慈的墓誌銘是:hereliesonewohosenamewriteninnwater。
中文:睡在這裏的被稱為水書。
這是濟慈生前為自己寫的墓誌銘。
主要工作
創造性特征
作品思想
愛和美是約翰·濟慈壹生的精神追求。約翰·濟慈在他的五首敘事長詩《恩迪曼》、《拉彌亞》、《海墻郎》、《聖·雅尼節前夕》和《伊莎貝拉》中對永恒的愛與美的執著追求,代表了濟慈詩歌的藝術成就。這五首長詩不僅在濟慈的詩歌創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與同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和雪萊相比也顯示出獨特的藝術特色。盡管濟慈短暫的壹生充滿了“疲勞、發燒和焦慮”,但他仍在自己的長詩中構建了壹個充滿愛與美的世界。
1.濟慈作品中的愛情:首先表現了對浪漫愛情的描寫和追求。濟慈詩歌中的愛情也可以理解為對人類普遍精神困境的關註和思考。
2.濟慈在其短暫的壹生中,並沒有對“美”的本質含義作出清晰而詳盡的闡述。也許類似於柏拉圖對美的理解,濟慈長詩中的美是壹種“涵蓋壹切、主宰壹切的最高理念”這種美的概念既包括藝術作品,也包括人類行為思想;美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
濟慈在他的長詩中構建了壹個愛與美的世界,這使他能夠樂觀地面對艱難的現實。濟慈小時候就失去了父母。長大後,三哥不幸去世。他的妹妹住在另壹個地方,不快樂。他二哥移民美國,發現很難生存。濟慈在照顧弟弟時染上了肺病。他的詩發表後,遭到了評論家的惡意攻擊。接下來的艱難困苦損害了濟慈的身心健康,最終他在貧困和疾病中英年早逝。然而,面對現實中的苦難,濟慈並沒有放棄對愛與美的追求。是現實中的苦難促使他用藝術的方式去追求愛與美。因此,可以說苦難的生活是他詩歌思想的催化劑,促使濟慈構建了壹個愛與美的交織的藝術世界。
創造性技術
在濟慈的作品中,生活中的沖突被直接表達出來。作者並不只是講述自己的煩惱,而是把自己充滿“疲憊、發燒、焦慮”的世界呈現給讀者。帶著怨恨,作者勾勒出壹幅淒涼悲涼的畫面。人世的悲涼與夜鶯的歡愉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強烈地烘托了作者贊美這種永恒之美的主題,表明了作者的人文主義傾向和觀點。在他的作品中,現實與理想的結合構成了他獨特的創作風格。濟慈壹生追求美。他讓自己的想象力在神秘中追尋,所以他從未忘記自己對整個社會的責任。濟慈的許多作品最深刻地表達了人生的悲劇。他痛斥社會,試圖表現人性惡的壹面,表現那個時期真正的悲劇。
在他早期的《獻給喬治·濟慈的詩》和《和平頌》中,有對現實的描寫。在他後來的作品中,比如《恩底曼》和《拉米亞》,這種真實感更加明顯。尤其是在《夜鶯頌》中,它生動地表現了現實中的沖突和悲痛。在這部作品中,濟慈從描述主人公生活的那個充滿歌聲和笑聲的奇妙世界開始。夜鶯在大自然中快樂地歌唱,用委婉的歌聲表達生活的美好。聽到鳥兒的歌唱,主人公先是喜出望外,接著是悲傷。他被病魔折磨著,聽到夜鶯歡快的歌唱,對比自己的處境,難免傷感。
在創作初期,《睡眠與詩歌》是他成功的作品之壹。他以深刻的觀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睡眠與寫作之間既沖突又相關的關系。睡覺是人腦失控,寫詩是有意識的高階模式;這兩者完全不同,似乎沒有任何關系。然而,濟慈從獨特的視角將它們視為藝術創作中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他看來,睡眠中的想象是非凡的,可以視為詩歌。
在他後期的作品中,尤其是六首傑出的“頌詩”,濟慈的哲學觀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憂郁頌》就是其中之壹。濟慈運用精辟獨到的評論和各種文學修辭手法,將自己的感受自然融入詩中,使整部作品別具壹格,意味深長,引人深思;在作品的最後,他留下了壹句獨特而感人的金玉良言:她與“美”——註定的“美”。作者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美”、“喜”、“慰”三種人格,令人贊嘆;“歡樂”總是向人們做告別的樣子,與悲傷分享;“樂”與悲並存,故“痛樂”。作者進壹步展示了生活的雙重性——抑郁和快樂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時時刻刻追求幸福,有勇氣和力量去冒險,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真諦。盡管作品的結局是悲觀的——那些有勇氣嘗試“快樂果實”的人,最終變成了另壹種“憂郁”,但讀者還是能感受到作者的痛苦:壹個人的生命為什麽如此珍貴,是因為快樂和悲傷同時存在,彼此密不可分。
作品形式
濟慈的作品充滿了哲學色彩,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和對生活的深刻觀察和思考得出了自己的見解。濟慈壹生都在努力創新和改進詩歌風格,希望詩歌的表現形式和內容能夠完美地融合在壹起,創造出優美的傑作。所以他在創作的時候,壹定會選擇與內容壹致的創作形式,力求形式與內容的結合,來表現自己的思想。十四行詩是他早期創作中經常使用的壹種形式。這種詩體分為前八行和後六行來表達完全不同的觀點。濟慈的《明亮的星星》采用了這種詩風,境界深遠,構思深刻,兩種觀點對比明顯,堪稱十四行詩中的傑出代表作。
濟慈特別註重詩歌的形式,他精心改進,采用了與內容相壹致的詩歌形式。比如在《冷女巫》中,他采用了中世紀民歌的形式,簡化了每壹段的最後壹行,使得作品節奏更快,詩的節奏也更優美。而且短句中暗含曲折之意,主要表現了作品中女巫的狡猾和騎士的悲慘,與詩中陰郁悲涼的氣氛相吻合。在《艾格尼絲的前壹夜》中,他在每壹節的最後壹行加上數字,使得整部作品的節奏緩慢而有力,詩歌的敘述和描寫變得深刻而細膩,呈現出多角度的生活場景。
濟慈經過不斷創新,發展了抒情詩的表現形式,包括借景抒情、事件抒情和詠物抒情。前者在他的敘事詩中較為常見。在《伊莎貝拉》中,有許多抒情的篇章。比如第三十節,講述了主人公愛人被殺後的悲慘場景。作者對這些內容的描述很有沖擊力,表達了他對世人罪惡的深仇大恨和對窮人的深切同情。雖然他的詠物詩很少,但在他的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包括《古希臘甕頌》。這幅作品不僅描述了古甕的形狀特征,還重點描述了刻在上面的繪畫。濟慈將吟誦、景物描寫和抒情融為壹體,使整部作品顯示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性格影響
濟慈在《古希臘甕頌》中提出了“美即真,真即美”的命題,對後世抒情詩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濟慈在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初對英國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從三個方面影響了很多詩人和藝術家:豐富的感官描寫,中世紀理想的舒適寧靜的表達,相關的藝術和思想,或者說思想和世俗的悖論。深受濟慈影響的詩人和藝術家主要有:浪漫主義詩人托馬斯·胡德、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詩人阿爾弗雷德·丁尼生、拉斐爾前派詩人兼畫家D·G·羅賽迪、象征主義詩人w·B·葉芝和死於壹戰的青年詩人威爾弗萊德·歐文等。濟慈為他們的詩歌提供了創作靈感、寫作技巧、故事內容和主題風格。
濟慈不僅以其優美的詩歌為英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而且以其詩歌的影響為英國文學(詩歌)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性格評估
英國詩人珀西·比希·雪萊:他原本是“美”的壹部分,而這“美”又被他變得更加可愛。
黎巴嫩作家哈吉·紀伯倫:濟慈應該說他的名聲是用火寫在天空上的。
中國作家屠岸:如果天氣借年,很難預測他會有什麽成就。但公認的是,當他24歲停止寫作時,他對詩壇的貢獻已經大大超過了同時代的喬叟、莎士比亞和彌爾頓。
美國作家丹尼爾·s·伯特:除了彌爾頓,沒有壹個英國詩人像濟慈壹樣對後世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
後人的紀念
濟慈故居
濟慈在倫敦的故居位於漢普斯西北的泰德區。在濟慈的時代,這是壹個偏遠的郊區村莊,附近有叢林和草原。濟慈在這裏住過壹段時間。1818 12、濟慈的弟弟湯姆因患肺結核去世,他的好朋友布朗帶他去他家居住,也就是現在濟慈的故居。濟慈曾經離開過這所房子,然後搬進去,直到他在9月1820去了意大利。在這裏,他寫出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如《聖雅尼節前夕》、《海墻郎》等。
主要工作
濟慈的書信、手稿等作品主要收藏於哈佛大學休頓圖書館,部分收藏於大英圖書館和倫敦北部的濟慈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