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道教。東漢永和六年(公元141),時任巴縣江州都督的張玲在四川貴明山創建五鬥米道,後道教尊之為石天道。道教繼承了巫鬼信仰的傳統,又與黃融合,所以《後漢書傳》和《華陽漢誌》都稱之為“鬼道”。五鬥米道的另壹個首領,巴郡人,名張秀浩“五鬥米師”,於元年(公元184年)在巴郡領導黃巾起義(《歷代帝王誌》、《三國誌·張魯傳》註)。說明巴縣道教的興盛與巫術密切相關。西晉末年,巴基斯坦人文主義者李特·李雄起義建立了漢朝。丞相範長勝,黔江人,也是石天道的頭目。程翰去世後,李的弟子李弘、李八百、、李振鐸、李壹超、李暢成為巴蜀早期神仙道教的重要人物。道教對巴蜀政治、文化、習俗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第三,鬼國、幽都豐都的形成,與巴渝巫術、道教的起源有直接關系。原始巫術本來就相信有鬼,商朝把中國西南的大方國稱為“鬼方”、“鬼國”。《曼尼斯之書》卷十引用《魁城之書》:“事蠻夷,事鬼神。”晏殊《類要》:“白虎為道,蠻巴人事為鬼。”道教傳承巫術,信奉鬼神,故稱“鬼道”。金葛洪《神仙傳》載:東漢時,尹長生、王在平度山學道,白日成仙。西晉時平度山有道觀,初唐時平度山被列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壹。唐代豐都道觀稱仙都道觀,留下宰相李繼孚、段文昌、道士杜光庭撰寫的仙都道觀碑文10篇。南梁陶弘景在《真靈位圖》中將道教神仙分為七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壹個皇帝,第七個階段就是“酆都大帝”;而《歷代真仙鏡》載著張道陵打敗八鬼王,命鐘書鬼王回北峰六日。“北峰”又叫羅峰山,即豐都。北冥五帝中的張衡(張)和,統治著羅峰山。此外,南朝佛教在此修建了佛寺,輪回報應理論融入其中。所以從南宋開始,豐都就有了“地府”的傳說,殷、王兩姓被誤傳為“陰王”的“陰王”。經過明清小說的渲染,豐都成了“鬼國幽都”。“鬼都”的起源及其在中國乃至世界宗教中的地位和影響值得深入研究。
四、巴渝著名道教人物。東漢張繡,五鬥米派首領之壹,後被張魯襲殺,因響應黃巾起義,在後世道教典籍中名聲不明顯。範長生,黔江人,後遷居青城山任都督,幫斷成都俸祿,做了漢室丞相,太師,西山侯。後人在青城山建了壹座廟,供奉“神仙皇帝”,潛江也有壹座龔凡廟。唐代著名道士翟法炎,出生於雲陽。他曾為唐代宗打開劉佳神廟的大門,被授予“通靈大師”的稱號。五代宋初道士陳摶,宋史上以亳州(今河南盧希安縣)為真源,但《四川通誌》、《銅梁縣誌》說他是周浦沖坎(今潼南)人,著有《太極圖》、《先天圖》解釋宇宙起源,對北宋理學影響很大。宋太宗兩次拒絕做官,隱居在華山和峨眉山。
第五,道觀遺存。除了豐都的鬼城,還有雲陽的棲霞寺、南岸的土山寺(真武寺)、老君洞、涪陵的法雨寺、銅梁的玄天宮、江津的清源寺、渝中區的東華寺、銅梁安珠鎮的元天宮、渝北的龍藏寺、沙坪壩區的文昌宮、江津石馬鎮的清源宮、綦江的白雲寺、萬州的北山觀、永川東。
第六,佛教。江津的妙聖寺和開縣的學園寺都建於東漢建安年間(公元206年和公元219年)。石柱縣西沱鎮程楠寺被譽為“漢唐古寺”。南朝劉崧靖平元年(公元423年)建大足西禪寺,縉雲山先後建縉雲、白雲、尹達、石花、福星、轉龍、邵龍、溫泉八寺。如今,這裏有縉雲和溫泉兩座寺廟。南朝時期,平度山建有27座佛寺,南梁也建有通南明寺。唐代,重慶* * *建有26座佛教寺廟,包括寶輪寺、南岸慈雲寺、銅梁八月寺、博倫寺、潼南杜拜寺、江津大聖廟、合川二佛寺、涪陵洪恩寺、彭水開元寺等。到了宋代,重慶修建的佛寺增加到47座。今天,有合川郭靖寺,榆中羅漢寺,江津崇佛寺,北碚塔坪寺,南安林玨寺,洪基,潼南佛寺和大足聖壽寺。明代增至191,現有華嚴寺、石林寺、巴南紫雲寺、雲香寺、九龍寺、界龍寺、南川金佛寺、鳳凰寺、縉雲山邵龍寺、榮昌萬龍寺。清代降為146,現有雙桂堂、萬州慈雲寺、榮昌寶成寺、江津白雲寺、石馬鎮寶頂山寺、銅梁鐵佛寺、永川回龍寺、渝中能仁寺。
第七,巴渝名僧。萬州天臺宗著名高僧唐星滿是日本天臺宗的創始人,他的弟子是日本最清明的高僧。宋朝的趙誌鋒,大足人,創立了劉本真學派,傳密陀羅到六代祖師,在寶頂山創立了密宗道場,刻了壹萬尊佛像。冉道龍,涪陵蘭溪人,宋春佑六年(1246)遊歷日本32年,教過24個弟子。他是日本禪宗的先驅。清初,生於巴縣,和二人後裔,任四川八寺方丈,創建梁山雙桂堂,弟子遍布西南。孝宗尹密,巴縣人,破山弟子,成都寶光寺中興第壹代老僧。他擅長詩詞書法,享譽海內外。此外,墊江三山登來、長壽山小本溪、常艷、夔州壽木也頗有名氣。
第八,其他宗教。伊斯蘭教在元代傳入重慶,元末奉節有清真寺。榆中的穆斯林建築建於明代,城內有8座清真寺。天主教於康熙四十壹年(1702)傳入重慶,鹹豐八年(1858)法國在重慶建了壹座天主教堂,現在全市共有57座教堂和活動場所。渝中區有基督教社會會堂、解放西路禮拜堂、江北福音堂等50多個。外來宗教對巴渝地區社會發展、思想信仰、文化教育、風俗習慣的正負效應和影響,有待進壹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