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對高壹下冊語文教學的思考。

對高壹下冊語文教學的思考。

作為壹名初來乍到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壹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麽高壹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怎麽寫呢?以下是我對高壹下冊語文教學的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高壹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回顧高壹壹個學期的語文教學,有幾個做法我覺得還是比較欣慰的。

1,文史視角的語文教學,大膽創新。

對於語文課程的性質,新課程強調“高中語文課程要進壹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壹定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按照這樣的思路,我雖然在復習課文,但還是不忘融入語文的審美教育,無論是講《論語》等古典文化,還是中外名著;無論是在作文課上,還是在語言訓練中,我都會嘗試引導學生從語言的角度去感受語文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引導學生從應用的角度理解語言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引導學生從比較的角度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我們這學期的公開課《孟》就是詩經。《詩經》的出現不僅是中國文學早期發展的標誌,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影響最大。從文章數量上看,選入正文的《詩經》作品只有孟和兩部。如何通過學習這兩首詩,使學生從思想藝術方面對《詩經》有壹個全面清晰的認識,並有壹條《詩經》是我國古典詩詞的重要源頭的線索,從而達到“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弘揚祖國優秀文化,提高自學鑒賞《詩經》的能力。

為此,我在《詩經》兩首詩的教學中,總的教學目標是:以孟、為教材,解讀《詩經》的思想性、藝術性及其巨大影響,使學生對《詩經》的理解不局限於局部章節,而是有壹個整體的感知,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在制定“三維目標”的時候,我是這樣設定的——

至於“知識與能力”的目標,我會結合中國文學史講授《詩經》的起源、內容、藝術手法等知識,努力提高自學《詩經》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過程與方法”的目標上,以孟、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為基礎,以具體詩歌的趣味為依據,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人物的形象和感情,並適當展開文學史,達到“點面”理解的目的。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方面,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從古代婚姻制度和女性特殊的社會地位出發,正確評價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把同情上升到尊重女性。及時接觸現代社會的婚姻現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婚姻觀和家庭觀,做壹個有道德、有修養、有擔當的好男人。

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進壹步理解課文,我在教學中使用“畫外音”,即引用現代流行音樂中關於愛情主題的歌詞作為總結,通俗易懂,能激發學生上課興趣。比如在解釋“子無生氣,秋長壹時”的時候,我引用了流行的歌詞——“愛妳沒商量”。同時,為了配合這種教學方法的實施,我將課文內容的解讀設計成五個“樂章”,即“婚姻的第壹樂章:我的美好回憶”;《婚姻的第二樂章:我的悲哀反思》;《婚姻第三樂章:我的苦怨》;《婚姻的第四樂章:我痛苦的吶喊》;婚姻的第五樂章:我的果斷決定。

2.帶學生“寫風景”是這學期最成功的作文。

由於學生閱讀範圍窄,閱讀量少,平時大部分時間被數理化占據,很少接觸語文。大部分學生只在語文課上“遇到”語文。所以每周寫壹篇作文,除了讓學生練習寫作和思考,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找到相關的作文素材,從中積累寫作素材。最好把批判性作文和範文結合起來。因為範文有壹定的指導性,符合每篇作文的要求。這樣,學生每次作文後都能有更深的理解,有助於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同時,如果把學生的作文作為範文,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還有,對於作文寫作的指導,最好是壹次講壹種寫作方法,下壹篇作文需要學生嘗試使用這種寫作方法。但必修二的第壹單元是學習山水散文,景物描寫要抓住景物的特點,突出自己在山水寫作中的感受。景色因人的主觀色彩而異。所以,親近自然、認識自然、欣賞自然、描述自然、表達自然的最好方式就是帶學生去自然。但在寫作之前,老師壹定要結合第壹單元教材的寫作特點來引導學生,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實踐證明,學生在自己的經驗下結合所學的寫作方法,並不懼怕這種寫作,反而都覺得自己有很多東西可以寫,知道如何寫風景文章。

3.對於文言文的復習,我認為多讓學生閱讀課文,背誦重要文章,可以讓學生有文言文意識,更容易掌握簡單的文言文知識。

比單純講解中國古代知識更有效。另外,我覺得最好是每天在語文課上復習文言文,讓學生每天接觸文言文,每天在閱讀文言文中培養語感,有助於以後獨立閱讀古代文化典籍。

4.老師要有壹顆學習讀書的心。

教師的研究不僅僅意味著研究教材,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針對具體的模型形成體系,而不是拘泥於現成的參考書、教程或參考答案。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有效復習。比如我在教《蘭亭集序》、《紅墻賦》的時候,就引導學生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課程內容,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加深理解。

今年我是高壹7班的班主任,也是高壹7班和2班的語文教學。我知道高壹是學生的關鍵學年,關系到初高中的銜接。作為壹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還要有科學的工作方法。

第壹,在教學中,我註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背的習慣。首先是掌握科學的記憶習慣。科學的記憶方法,不管是聯想還是其他,只要記住壹個適合自己的就行。另外我強調壹點,記性好不如文筆差,課內外都要求學生記筆記。不僅要記住課堂上的知識和拓展的知識,還要主動記住平時接觸到的課外知識。

2.好讀書和讀好書的習慣。閱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偉人傳記體現了中國人的人文特質,文字承載了道。培養健全的人格,離不開與偉人的思想對話和交流。讀書可以使學生超越時空的限制,與大師交往,使學生受到人格和思想的熏陶。而且學生的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號召力和教育力會不自覺地影響學生。壹旦養成習慣,學生將終身受益。再者,從應試的角度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閱讀,開闊視野,豐富內涵。俗話說,閱讀的質量和數量達到壹定水平,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逐漸提高。所以這學期我讓學生買壹兩本名著,每周讀壹遍,做筆記。寒暑假也會讓他們繼續讀書,保持這個好習慣。

3、練習寫字的習慣。李白的“壹口繡半盛唐”是對其優秀作品的高度贊揚。好的文筆離不開經常的寫作練習。很多同學背了很多,說話的時候像長江水,但是寫字的時候像擠牙膏。不要以為所有偉大的作家都是偉大的,但並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被寫過。所以我要求學生每周寫壹篇周記,應該是500字左右。

第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

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我都讓壹兩個學生上臺發言,講小故事或者名人,然後學生進行點評。在課文教學中,盡量讓學生以提問的形式充分討論和解決問題,並把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把發言計入小組成績。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有了主體參與的感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充滿了活躍的氣氛,大家積極討論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中,要註意舉壹反三,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要領,改變舊有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第三,經常學習,不斷反思。

所謂“學為人師,為人師表”,壹直是教師這個職業的要求。作為老師,尤其是新老師,要不斷學習。無論是向其他老教師學習,還是觀察課堂教學記錄,還是閱讀課文,都不可或缺。我在兩個班教語文的同時也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有時會占用我太多的時間,讓我無法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大量的學習。這學期去三亞壹中、海南中學聽課觀摩學習,參加網上教學交流,聽我們老師的語文課和其他課。只是後者講課的次數還是太少了。下學期,我會在做好班主任和教好自己的基礎上,加大力度聽課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遵循“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先進教學理念,探索學生全面發展之路。高中語文需要多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素質,擬定壹套切實可行的方案,並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所以,我們要追求的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的重視,有必要的語文基礎和寫作基礎的前提下,如何教授對提高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大有裨益的教材和寫作訓練方法。基於此,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認真審視教師、教材、學生三個基本教學環節的基礎上,確定不同於其他學科的教學原則,從而有效推進高中語文素質教育。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設計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學設計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

目前,中學語文教學仍存在許多舊觀念。我們無法擺脫舊思想、舊習慣、舊傳統的影響。我們註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傳授和傳播,卻忽視了對學生潛能和智力發展的培養。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語文課程是閱讀、寫作、聽力、口語、修辭、邏輯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不可能每節課都教。只有圍繞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貼合學生學習潛力,才能讓學生取得實效。高中語文教育指向“人的發展”。因此,要求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註重語文實踐和潛能培養,以語文知識為基礎,切實有效,課內外有機結合。但我認為,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要圍繞壹個核心和兩個基本點,也就是“潛能培養”這個核心,課內和課外。課內註重實踐,課後潛心閱讀,課後相互結合,不拘泥於教材,而是延伸到課外讀物,穿插壹些課外讀物,使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對深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二,教學設計必須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變被動為主動。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註重語言知識的傳授,總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理解,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高中生的語文素質,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給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我會在每節課讓壹兩個同學上臺發言,然後邀請壹兩個同學給他們的同學發言,發表評論。並且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讓學生以問題的形式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有了主體參與的感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意圖,讓課堂充滿了活躍的氣氛,大家積極討論,用心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中,要註意舉壹反三,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要領,改變舊有的學習狀態,而不是被動地理解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我覺得好老師不是教,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習。”學生只要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就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

第三,教學設計要少壹些空洞的表演,多壹些紮實的訓練。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根據教材的特點,針對某壹環節進行相關表演,無疑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給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時間的思想。但如果不顧文字材料,單純把表演當成課堂時尚的道具來活躍課堂氣氛,那麽這種做法就很值得商榷。在設計課堂表演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思考這樣的問題:首先要思考讓學生表演的目的是什麽,不要為了表演而表演。我個人認為可以不表演,因為表演畢竟是輔助手段,等級越高越應該摒棄。如果學生能通過語言在腦海中表演不是更好嗎?然後思考如何讓學生表演。比如妳在講《阿q正傳》的時候,想通過表演讓學生體驗阿q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的變化。學生的表現能達到這個目標嗎?妳的學生是專業演員嗎?監管如何不成為壹場鬧劇?如果學生認為阿q形象是課堂上的搞笑表演,是否影響學生對這個人物形象的準確把握?所以老師課前要認真準備,不僅是臺詞和動作,還有學生紀律的約束。我覺得應該把表演簡單化,情景化,和語文基本功的訓練結合起來。課堂表現不是壹切的關鍵。過多的課堂表演必然會讓課堂華而不實,它代替不了必要的語文訓練。與其讓學生在課堂上把課文表面上表演出來,含糊其辭,走馬觀花,不如多給學生創造聽、說、讀、寫的機會,多給學生口頭表達和練習寫作的機會。沒有紮實的“雙基”訓練,如何有效提升語文潛能?只有少壹些模糊的表演,多壹些紮實的訓練,才能讓國學擺脫表面的浮華和熱鬧,回歸本源。

第四,教學設計要少壹些合作討論,多壹些閱讀趣味。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最重要的變化,因此小組合作和討論成為目前語文課堂最常見的教學方式。可能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理念,但有些老師為了追求新課標,給課堂貼上“新課程”的標簽,時不時來個小組討論,總是來個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討論的效果,而是追求討論的形式,做了很多無用功。合作討論不是不能用,但教師要註意需要討論什麽材料,如何討論,如何展示和評價討論合作的效果。由於老師缺乏討論前的必要引導和必要的文本閱讀品味,學生在沒有深入理解文章中信息的情況下隨意展開討論,討論的過程和結果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合作和討論演變成了以下幾種情況:

1.這個小組的壹個成員在權威地講話,其他成員都在全神貫註地聽著。當然,舉報的時候,也是小機關的“高見”。

2.隊員們沈默不語,各自想著自己。

3.小組成員在吵鬧地談論,但他們沒有集中在主題上。有時他們做鬼臉,有時他們放聲大笑。妳可以想象他們是不是在討論老師布置的問題,至少不是認真的。表面上看,氣氛熱烈異常,但並沒有解決實際問題。我認為合作討論應該在充分解讀文本,學生有自己獨立思考的前提下進行,這樣的交流討論才有用武之地。

必要的效果。語文課少不了閱讀、感受、琢磨、思考、遊泳。在語文課堂上,“動”比“動”更重要,有時候“靜”比“動”更有效。討論每壹個問題,合作的語文課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傳統的語文課,老師對課文進行碎片化分析,使之成為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堂上,沒有思想的碰撞,沒有心靈的觸動,沒有情感的熏陶,沒有審美的熏陶。說壹堂語文課,訓練了老師,耽誤了學生。這些弊端是壹定要消除的,但也不能過猶不及。我們不僅要在形式上進入新課程,更要在思想上進入新課程。

轉眼間,又壹個學期過去了。回顧這半年的工作,經過壹個學期的努力,我收獲了寶貴的教學經驗和深刻的教訓。以下是我對這學期教學情況的反思:

這學期,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深入學習教學方法,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奮認真地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各項教學工作。在同事們的幫助和我自己的努力下,我終於圓滿地完成了所有的任務。

壹,學生狀況的分析

1,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好:詞匯量極其狹窄,有些常用詞不僅不知道意思,甚至沒聽說過;對句子成分壹竅不通,連主語、謂語、賓語都分不清;他們基本上沒讀過什麽書,用“壹窮二白”來形容他們的學識也不為過。作文和小學生的習題差不多,很多句子選錯了,沒什麽可說的。

2.沒有良好的聽說讀寫習慣,閱讀理解分析表達能力很差。提個問題集體發言挺熱鬧的,但是壹旦有同學起來發言就說不清楚了。課堂筆記和課外學習的自覺性不夠。

3.很高興得知我很合作。記得第壹節課,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講了四個成語,分別是“韜光養晦”、“未雨綢繆”,結果學生都挺喜歡學的。這讓我感到很欣慰。只要學生願意學習,壹切都會好的。

第二,上學期在語文教學中采取的措施如下:

1,下大力氣加強語言基礎訓練,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幫助學生彌補語言基礎的不足。

2.強調課前預習,堅持每次課前設計幾個相關問題問學生,否則我寧願花10-20分鐘讓學生補預習。

3.課堂上要盡可能采取“課文提問”的策略,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所依靠,不怕出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迫使他們對文中的語言多讀、多理解、多感受,逐漸傾向於敢說、想說、愛說。

4.堅持每節課課後布置作業,及時做好檢查和評價,迫使學生在不斷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

5.寫作訓練從“基礎”入手,指導記敘文寫作,尤其是記敘文中的描寫方法,進行了片段訓練和綜合訓練。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6.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工具學科,也是未來溝通交流思想不可或缺的工具學科。語文學不好,在以後的生活中就會進退兩難。

7.要求並監督學生從臨摹到臨摹書寫的書法練習過程,讓他們體會到“寫壹手好字就像穿了壹件漂亮的衣服,給人以良好的第壹印象”。要求學生養成每天至少練習壹次書法的習慣。

第三,成果如下:

1,學生開始養成按照老師要求和書寫格式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能力。

2.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有所改善。

3.“閱讀習慣”的養成,為學生全年的語文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全年的語文學習營造了活躍的氛圍。

4.“文上提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所依靠、有情可說,有助於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增強閱讀、分析、理解和口頭表達的能力。

5.來自模仿的寫作訓練降低了寫作要求。此外,教師在批改學生的文章時,采用“重在學生意,談心”的作文批改方式,鼓勵學生敢寫敢說。

6.學生上課記筆記的習慣已經養成。由於要求教師將基礎知識融入到每壹堂課中,學生們被要求在積累的學習中進壹步加強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

四、未來教學思路:

因為學生的語文有太多的空白和疏漏,靠壹個學期的努力遠遠不夠。如果未來還需要繼續努力,只有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去學,想學——才是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最根本保證。

第五部分對高壹語文教學的反思。回顧過去的壹個學期,我覺得值得思考、總結和提高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這當然與新課程的實施有關。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每壹個參與者和體驗者更有必要總結自己在教學壹線的親身經歷、切身感受和教訓,認真反思,讓自己在今後的新課程教學中少走彎路、少犯錯誤。

第壹,我認為新課改是要徹底摒棄傳統教學方式的誤區。

我們常說“革故鼎新”,而壹個新理念的推行,確實是建立在“破”的基礎上的,“有破才有立”。這次新課改也是如此。在課程結構設置、目標設計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改革,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這使得我在教學中盡力求新,很容易忘記壹些好的傳統教學方法,尤其是語文教育中壹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讓學生多讀、多背、多記、多寫、多練,老師適當的指導、引導、挖掘、深化。事實證明,上述方法雖然是傳統的,但效果顯著。在大力推進語文教育創新的時候,吸收和整合傳統教學方法的優點顯得尤為重要。

二、新方法實施中的錯誤做法

(1)輔導計劃應用中的錯誤

我們高壹語文新課程教學的壹個重要的“新”標誌和新事物就是“導師制”。山東省兗州壹中“導學案”的成功經驗證明,它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思維、鍛煉和提高學生能力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在實施過程中,由於缺乏經驗,對學生學業調查了解不夠,往往采取這樣壹種片面的做法——只重視指導案例的“學”與“說”,而忽視指導案例的“導”。事實證明,如果指導計劃只是“做”和“講”,而不“導”,就很難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任何積極的、正面的影響。因此,如何設計好輔導方案,利用好輔導方案,使之真正調動學生,激發學生,解放學生,是壹項刻不容緩的任務,需要我們新課程的每壹個參與者和體驗者開動腦筋。

(2)合作學習中的錯誤做法。

在新課標的實施方案中,提出了“積極倡導資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關於什麽是合作學習,我在實踐中有過壹些錯誤的做法:

①把小組合作等同於小組討論。當教學進行到壹定階段,我會要求學生“分組討論這個問題”。於是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事實上,這樣的小組討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因為它不是在明確的小組目標指導下的小組學習行為。

(2)教師缺席。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我有時會退到教室的壹邊耐心等待,有時會像蜻蜓壹樣在學習小組之間徘徊。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後,我開始依次聽各組的報告。報告會結束後,課堂教學活動告壹段落。其實這種合作學習其實只是壹種形式,因為缺乏老師的指導,學習效果並不好。

③合作學習被過度使用。有時候我會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問題適不適合。合作學習呈現出很大的隨機性。其實有些合作任務比較簡單,更適合自主學習,根本不需要合作學習。有些問題基本相同,沒必要放在壹起討論。頻繁而無價值的合作不僅不利於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探究能力的培養,還容易使學生養成遇到問題時盲目依賴他人的壞習慣。其實合作學習壹定是基於個人的思考,兩者並不排斥。

④群體中分工合作意識不強。沒有分工就沒有合作,但有時候,在我的課堂上,往往沒有明確的分工。學生做的只是交換意見,最後找壹個同學舉報。而且往往是組裏比較主動的同學經常被推薦去做報告。就這樣,很多學生根本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以上兩種新方法的錯誤,是我在新課程實施中出現過的突出現象。可能還有其他問題,篇幅有限,這裏就不解釋了。

總的來說,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我們不僅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有發現問題和預防問題的能力。這裏也提出壹些誤區,讓我們的教學之路走得更順暢。問題出來了,有就改,沒有就鼓勵;對於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防患於未然。在新課改的路上,讓我們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取得更多的成績,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