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壹首關於月亮的詩有七行絕句。

壹首關於月亮的詩有七行絕句。

關於月亮的七言絕句如下:

1,後峰前沙如雪,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來淒涼的蘆笛,壹夜望著故鄉。

2.中庭有白樹的烏鴉和冷露的桂花。我不知道秋思今晚會遇到誰。

3、別做夢去謝佳了,小走廊圓是歪的。唯有天上春月最多情,也為民照庭院花。

4,第壹次聽到大雁,沒有蟬,百尺樓連天。霜神清女與月中月不畏寒,在寒霜的康樂鬥中,多了壹份美麗與清純。

5、月色更深半戶,北鬥幹斜。今夜,透過綠色的紗窗,我知道春天是溫暖的,昆蟲的聲音是清新的。

6、水中壹斜陽,半江蕭蕭半江紅。最可愛的是九月初九,明亮的珍珠朗朗的新月形狀像壹個弓。

數據擴展:

七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的壹種體裁,屬於現代詩歌的範疇。這種風格的詩有四首,每首七言,在押韻和粘連上有嚴格的格律要求。

這種詩風起源於南朝樂府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民歌,定型成熟於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齡的《芙蓉客棧兩別新建詩》、李白的《初造白帝城》、杜甫的《臨江遇李龜年》。

流派演變:

七言絕句是絕句的壹種,簡稱七言絕句,起源不明確。明清時期,人們認為四絕源於蕭綱、余士南或四大宗師,都是指七言律令。雖然在其發展過程中,七絕行確實是受規律支配的,但和五絕行壹樣,上古絕行的形成仍然是先於規律的。

現代國內外學者普遍傾向於把北朝樂府民歌作為七言古詩的源頭。也有學者認為七言古詩的源頭應該追溯到西晉的民歌。雖然漢魏時期已有曹丕的《葛炎行》這樣成熟的七言絕句,但最早完整的七言四句體出現在西晉時期的歌謠中。

這是《禹州老人歌》,句句押韻:“幸得李脫險,得慈父。玄九忘了努力,何苦想著唱歌跳舞?”

初唐七言絕句不僅數量少、題材窄,而且對詩壇影響不大,藝術上也不夠成熟,不僅節奏沒有完全協調,而且風格比較滯緩(如壹首有對仗的律詩的前半部分),缺乏長韻。初唐著名詩人沈全祺、宋等擅長寫律詩,但七言律詩水平壹般。